外資銀行資本從投資到大規模退出中國銀行業的10年,給中資銀行尤其是國有四大行帶來過怎樣的影響?

沈庭呂

看到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看著日益富裕的中國人民,看著管理不規範的廣闊市場。在招商引資的禮遇下,本著“人傻錢多”的美好憧憬,外資銀行潮湧般進軍中國。初來乍到,外資銀行得到國民們眾星捧月的簇擁。



但好景不長:不久之後外資銀行就成為了投資者投訴的“重災區”,媒體上頻現內地富豪“聲淚俱下”地控訴某某外資銀行的報道。一時間,外資銀行似乎成了理財市場的眾矢之的。信息不透明、零收益、負收益、甚至坑蒙拐騙誤導投資者,一系列銀行理財產品醜聞正在輿論的推動下演化成一場公共事件。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為了防範外資銀行對本土銀行業的衝擊,監管部門相繼出臺多項政策規範其經營行為。同時,各地區域性城市商業銀行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瘋狂蠶食市場。使得外資銀行只能在夾縫中生存。

營業成本的日趨升高、利潤總額的停滯不前甚至一再下降。在這內憂外患下,外資銀行不得不含恨推出。


knight1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要弄清楚什麼叫商業銀行。商業銀行的性質是企業,它主要是從事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和辦理結算業務的金融企業。外資銀行和國有四大行都叫做商業銀行,不可否認的是外資銀行進入中國銀行業的十年雖然有他的不足之處,比如它的監管不嚴,造成了大量儲戶的投資打了水漂。但是無疑給我們的中國的銀行業帶來了一些先進理念。比如它的經營目標盈利化,經營行為市場化,業務活動綜合化。因為商業銀行的經營目的就是為了利潤,它的一切經營活動,結構設置無不是為了其利潤最大化。這就有別於國內的以金融管理為己任的中央銀行和貫徹政府經濟政策為目標的所謂的國有四大行。它對這些銀行造成巨大沖擊,這些四大行轉變了盈利模式和發展格局,優化了業務和經營結構。通過業務創新,交叉銷售和跨行業合作,積極推進內部綜合化經營。他們成功進入了基金租賃和投資銀行業務領域,逐步形成以商業銀行業務為主體,跨市場的綜合化金融服務體系。這是外資銀行進入的最大好處,然而外資銀行的內部監管機制不健全,風險意識差,盲目擴張,這些都造成了部分外資銀行的撤離。事實證明,我們的國有四大行是最棒的,經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完全能夠達到國際一流風險管理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