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逸Plus,一個加大號的朗逸能否再熱銷十年?

朗逸Plus,一個加大號的朗逸能否再熱銷十年?

對於朗逸這樣一款“現象級”車型,當它即將換代,並且採用新老同堂的銷售模式時,一定會給細分市場的消費者和競品帶來深遠影響。

本文試圖探討三個問題:朗逸憑什麼熱銷十年?新朗逸Plus定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新老朗逸為何要同堂銷售?

作為大眾體系下第一款專為中國本土設計的車型,朗逸從誕生時因為內飾做工粗糙等問題不被人看好,到在十年的生命週期里長盛不衰地引領中國家用轎車市場,背後折射出的是中國家用消費者的需求被不斷髮掘並形成了獨特的消費價值觀,同時上汽大眾也為合資車企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可持續理念和實踐模式。

時至今日,合資車企的本土化能力,包括產品規劃、研發、營銷、人才,已經成為衡量合資車企發展的重要指標。而這些,都是被朗逸的成功所觸發的關鍵事件節點。

朗逸Plus,一個加大號的朗逸能否再熱銷十年?

▎為什麼取得空前成功的是朗逸?

2011年,時任上汽大眾總經理的張海亮、時任上汽大眾技術中心執行總監的牛勝福等人曾發表了一篇關於“朗逸轎車總佈置設計”的文章,其中提到了朗逸在前期開發工作中總佈置設計的理論、方法、經驗,其中特別強調了通過性、乘坐舒適性和主動安全性(視野設計)三個方面。

朗逸Plus,一個加大號的朗逸能否再熱銷十年?

可以看出,當時的上汽大眾已經認識到,簡單沿用歐美的設計思路,已經無法很好滿足本土化用戶的需求。即使是合資企業,也要充分考慮中國人體的特點、中國用戶的使用及駕駛習慣、中國用戶的文化追求,採取“以我為主”的開發理念進行設計上的本土化適應與創新。

這樣的開發理念究竟體現在什麼方面?以一個典型的購車場景為例:當家里人為買一輛車產生爭執,有人要品牌、有人要空間、有人要油耗、有人要某某某的時候,最終大家選擇了朗逸,皆大歡喜。

朗逸Plus,一個加大號的朗逸能否再熱銷十年?

這和中國人內在所奉行的中庸之道有關,尤其是當中國傳統美學講究含蓄內斂、溫柔敦厚、不走極端、哀而不傷,而朗逸不張揚、實用下的功能美,正切合了大多數國人心裡想要的那輛車的樣子。不論是設計、空間、配置,都有股濃郁的“中國風”。

在市場營銷的理論裡,有一種“欺生愛熟”的現象。越是技術含量高、專業程度高、消費者瞭解不深的產品,選擇熟知、流行品牌的概率就越高,汽車產品也不外如此。當朗逸的保有量與口碑逐漸興起後,這種現象更是尤為明顯。

朗逸Plus,一個加大號的朗逸能否再熱銷十年?

所以當全新朗逸Plus作為朗逸的換代車型在十年後出現時,它最大的對手不是別人,正是自己——如何才能將十年前對車市潮流的引領,復現並升級?

▎全新朗逸,Plus了哪些東西?

全新朗逸Plus是上汽大眾繼凌渡之後,在MQB平臺上自主研發的第二款轎車。有了這樣的平臺基礎,我們已經大體可以猜到朗逸Plus的變化方向,無疑這又是一次將大眾的設計理念與中國消費者需求的融合,並且相較十年前的朗逸,全新朗逸Plus更加有底氣。

平臺更換,對於消費者而言最大的價值有兩個:尺寸加大、配置提升。在這兩方面,朗逸Plus做到了非常有針對性的升級。

朗逸Plus,一個加大號的朗逸能否再熱銷十年?

在幾款歐美系緊湊型轎車中,朗逸Plus的車身尺寸非常有優勢,甚至超過了定位更高的速騰和凌渡。當然,速騰由於平臺較老,而凌渡在定位取向上並非全為空間考慮。不過,面向最廣大的家用車消費者,朗逸Plus此舉很有可能做到“以下犯上”,不僅守住主流家用市場,一定程度上還要搶奪稍高級別的家用市場。

朗逸Plus,一個加大號的朗逸能否再熱銷十年?

配置上也是如此。在高配車型上,自適應巡航、主動防碰撞預警、主動制動、8英寸中控屏、自動駐車、電子手剎、雙區自動空調、後排USB接口等功能均配備,舒適性與科技性不遜於主流家用市場任何一輛車型。

朗逸Plus,一個加大號的朗逸能否再熱銷十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低配車型上,很多同級別家用轎車出於成本考慮,會選擇不配備中控大屏。朗逸Plus也不例外,但是上汽大眾對本土消費者的理解也就體現在這裡。朗逸Plus不僅提供了一個手機夾,而且只需在手機上下載一個App,即可實現與車載系統互聯,將手機作為車載屏幕使用,提供導航、藍牙、車輛控制與設置等功能,在成本與科技便利性上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朗逸Plus,一個加大號的朗逸能否再熱銷十年?

可以看出,相較現款朗逸,全新朗逸Plus不僅僅是一個換代車型,同時還將朗逸車型的整體定位上移。在以全新設計、更大尺寸、更多配置、更高品質鞏固自身在主流家用市場的地位外,同時還可以利用速騰尚未進行新平臺換代的時間差,吸收部分屬於稍高級別細分市場的左右搖擺客戶。

▎朗逸升級,為何沒有選擇“垂直換代”?

在全新朗逸Plus上市後,現款朗逸預計會精簡產品線,繼續保留兩款左右低價位車型銷售一段時間,與朗逸Plus同堂。固然大眾的品牌力足以支撐這一舉動,但上汽大眾此舉還有什麼深層次原因嗎?我們不妨從今年細分市場的銷量結構上,來找找答案。

朗逸Plus,一個加大號的朗逸能否再熱銷十年?

首先,看南北大眾四款緊湊型三廂轎車的銷量份額比較。朗逸和寶來,絕大部分的銷量來自於1.6L/1.5L車型,對於朗逸而言,1.6L車型指導價位於10.99-13.69萬元。而速騰銷量中1.6L和1.4T的銷量基本平分,速騰1.6L車型的指導價為13.18-15.08萬元,1.4T車型則要16.28萬元起。而上汽大眾自家的凌渡並沒有1.6L車型,凌渡1.4T自動擋車型的起步價達到15.99萬元。

朗逸Plus,一個加大號的朗逸能否再熱銷十年?

因此,上汽大眾的緊湊型轎車中,從13-16萬元之間出現了斷層,缺少一個充當一汽-大眾1.6L速騰的角色。全新朗逸Plus的出現,正起到了這樣的作用。未來,朗逸Plus將提供1.5L、1.2T、1.4T三種排量的車型。《童濟仁汽車評論》預計,朗逸Plus的1.5L/1.2T車型將實現對12-16萬元價格區間的覆蓋。

除了對細分市場的補足外,上汽大眾今年在緊湊型轎車市場份額的下滑,也是朗逸系列打算做一段時間“新老同堂銷售”的原因之一。今年1-4月,上汽大眾在國內緊湊型車市場的份額從去年同期的16.29%下降到15.06%,反觀一汽-大眾和上汽通用,市場份額卻均有所提升,尤其是一汽-大眾憑藉更少的車型,將份額提升到超過17%。

朗逸Plus,一個加大號的朗逸能否再熱銷十年?

因此,朗逸與朗逸Plus之間如能形成很好的差異化定位,且保留朗逸的基礎版車型作為對朗逸Plus的補充,不僅能夠讓車型換代形成良好的過渡,更可以幫助上汽大眾在緊湊型轎車細分市場實現份額的進一步擴大,緊緊抓住這一佔比最高的消費人群。

朗逸Plus,一個加大號的朗逸能否再熱銷十年?

全新朗逸Plus會繼續火下去嗎?答案是肯定的。現款朗逸已經證明了合資企業結合中國用車環境和用戶的真實需求,整合合資品牌的平臺技術,並進行深度本土化,為中國用戶量身定做的車型,具備多麼大的市場潛力。而跳出車輛級別的桎梏,根據消費人群需求定義市場,更是全新朗逸Plus此次升級的關鍵。

毫無疑問,從產品規劃、用戶人群定義和產品配置等方面進行本土化車型的開發,已經是產品能否吸引消費者的關鍵。而上汽大眾最引以為傲的本土化開發能力,在全新朗逸Plus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儘管新車市場在朝著年輕化、個性化方向發展,但這並不妨礙像全新朗逸Plus這樣大覆蓋面的中庸產品升級後,繼續佔據家用轎車市場的主流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