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男籃沒有絕對的投手呢?是沒有刻苦訓練嗎?

紅塵情哥912

中國男籃的投手很多的,只是這一代的球員裡,投籃準的人少了。特別是後姚明時代開始,射手越來越少。按照道理來說,如今的訓練方式越來越科學,球員的技術應該越來越好,準度也越來越高才對。



如今的籃球界,逐步向小球過度,進攻節奏加快,投射距離變遠。勇士隊之後,火箭也已經朝著這個方向走下去了。傳統的內線為主,中鋒為主導地位的打球方式漸漸走下坡路。


要說為什麼中國男籃如今沒有射手,這個要按照時代說起。70年代,中國有穆鐵柱這樣的超級中鋒,教練員見識到了超級中鋒作用,在培養小運動員的過程中,就朝著這方面引導。但畢竟不是每個時代都能出超級中鋒的。80年代穆鐵柱退役後,中國男籃沒有了內線支柱,培養起來的球員沒有可以接班的。而外線球員上,由於重視程度不足,培養開發不夠,也沒有頂級外線。所以80年代的前中期沒有特別優秀的,出類拔萃的領軍人物,唯一值得期待的宋濤,被傷病摧毀,早早退役。之後的幾年,各地方隊各自培養球員,沒有特定的方向,因材施教,所以八十年代後期,九十年代,男籃的鋒線後衛人才濟濟。


馬健,劉玉棟,孫軍,鞏曉彬等等,中國男籃也成功闖進世界前八。這個期湧現出了許多射手胡衛東、吳慶龍、李曉勇,後期的李楠、張成,之後的朱芳雨、王仕鵬都是頂級的射手。

在2000年奧運會,中國男籃三大中鋒崛起,移動長城震驚籃壇。之後相繼登陸NBA,特別是姚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個人就可以扛起中國男籃。這一階段在年輕球員的選拔上,又向著高中鋒培養,每個教練員都有私心,誰不想教導個姚明出來,然後功成名就。但是姚明只有一個,不可複製。當時選拔培養的人,如今都是當打之年,彷彿又回到了八十年代男籃青黃不接的時候。重心都在培養超級中鋒,到最後沒有了,當成初選拔球員時,有多少有潛力的外線為了給中鋒苗子讓名額,直接被扼殺在搖籃裡了。



培養中鋒的人數多,沒有開花結果。培養的外線人數少,出果子的就更少了。再不行,也得硬著頭皮上,基礎不如別人,上場打不好,心裡就會有影響,可能越打越不好。就造成如今的局面。球員是很多的,如今的培養方式也更科學化,相信投射能力更出眾的球員,已經在成長的路上了。耐心等等吧。


知名不具EP

在中國男籃的歷史長河中,我們國家隊不缺乏投手,劉玉棟,李楠,王仕鵬,朱芳雨等這些應該在國家隊中非常突出。

這些投手也是經過自己刻苦訓練達到一定水平。只不過是我們訓練缺少系統性。


當今籃球要求的投手技術水平過高,運突結合,運投結合,穩定性要求更高,像庫裡,哈登都這樣頂尖選手,

反觀中國籃球缺少這樣的能力,訓練還需要改進。再加上我們技戰術以中鋒為主打,更不能顯示關鍵球投手的能力。我們更科學的訓練會出現更頂尖的投手。


雲上風景

這和文化傳統有關,建國後,國家運動隊集體項目一直強調集體主義,反對個人英雄主義,後衛運球不可以耍花的,跨下運球就批評你不尊重對手。沒有球星這一說,不能圍繞個人設計戰術。神投也有:郭永林、匡魯彬、張大維、黃頻傑。韓國當時有個李忠熙,亞洲神投。後來才有:李戈、鄭永剛、李春江、張勇軍、孫軍、胡衛東....


狗子爹54735409

也是有的,不過較之以往的中國男籃,少了一些代表人物,之前向劉玉棟,朱芳雨等都是在一些大賽中打出了關鍵作用,他們也都是經過了很刻苦訓練才有的成果,我覺得,中國男籃缺少的只是系統性的訓練,並非是努力不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