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漢中世界級天坑最新研究成果有哪些,有何重大意義?

秦嶺局部


大家可能聽過最多的重慶武隆天坑,對於漢中天坑是近一兩年才有耳聞。的確,2016年,陝西才對外正式發佈漢中天坑群科考成果,證實了這一舉世罕見的系列天坑群的存在。這麼高的緯度,這樣的地質條件裡出現天坑,可以說連地質專家都表示驚歎。


在漢中地區5019平方公里面積內共發現天坑54個,佔世界天坑總數的四分之一。其中還包括7處口徑超過300米的大型天坑和兩處口徑超過500米單體規模排名世界第五和第六的超級天坑。此外,洞穴、峽谷、地縫、石芽、石林、湖泊等岩溶地貌景觀超過400處,這也讓漢中天坑群不僅數量上位居世界第一,還因岩溶系統完整、生態系統良好、各類地質遺蹟均保持著原始狀態,成為最完整、最具自然狀態的世界級地質遺蹟,被稱為“世界上最美的天坑”。


最近,科考專家再次發佈漢中天坑群的科考新成果,成果顯示,“漢中天坑群”具備世界地質公園和世界自然遺產地資源稟賦,是世界天坑地質遺蹟研究中非常完整的自然博物館和天然實驗室。


科考人員發現,54個天坑中有圈子崖超級天坑,它口徑超過500米,單體規模排名世界第五,有世界最高海拔天坑之稱。還有世界排名第六的地洞河天坑,它因坑內水系發達而被多國科學家稱為世界最美天坑。此外,科考人員還在多個天坑範圍內發現了飛貓、野杜鵑等幾十種國家Ⅰ、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及珍稀物種。


華商網

從2016年7月至今,陝西省地質調查院歷時近兩年,發現了世界上喀斯特臺原面上發育數量最多的天坑群。包括4個相對獨立的喀斯特系統,由天坑、洞穴、峽谷、地縫、陡崖、豎井、伏流、窪地、石林、湖泊、瀑布等527處喀斯特地貌組成。其中口徑超過500m的超級天坑2個、大型天坑7個、常規天坑45個,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譽為“二十一世紀世界地理大發現”。

在陝西漢中天坑群中新發現了舟山眼鏡蛇、城口馬蘭等陝西新物種,科考人員還在多個天坑範圍內發現了飛貓、野杜鵑、紅豆杉、山白樹等幾十種國家Ⅰ、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及珍稀物種。洞穴中保留下來的大量古地下河堆積物和次生化學沉積物,對研究中國南北方乃至全球古地理環境及氣候變化的對比分析都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陝西漢中發現的罕見天坑群,被專家們譽為改寫地質歷史的世界級“自然博物館”。它不僅極大地豐富了中國乃至世界地質遺蹟旅遊資源,更填補了世界岩溶地質研究的空白,增加了生物研究原始樣本,為研究大巴山生物多樣性提供了絕妙的天然場所。此外,還對於促進地方和國家旅遊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相關文章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已經刊登在2018年1月的《地質通報》上了,大家有興趣可以去下載看一下。相信一大批科研人員和技術人員正在加班加點努力做出新的研究成果來,我們大家就敬請期待併為他們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