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盤大於內盤,淨大單顯示資金流入,股價卻在下跌,這是怎麼回事?

哥不是傳說

“外盤”和“內盤”相加成為成交量,分析時由於賣方成交的委託納入“外盤”,如“外盤”很大意味著多數賣的價位都有人來接,顯示買勢強勁;而以買方成交的納入“內盤”,如“內盤”過大,則意味著大多數的買入價都有人願意賣,顯示賣方力量較大;如內外盤大體相當,則買賣方力量相當。 但事實上內外盤之比真的能準確地反映股票走勢的強弱嗎?莊家既然能做出虛假的日 線和成交量,難道就做不出虛假的內外盤?所以關於內外盤的細節,我們還有仔細研究的必要。

在使用外盤和內盤時,要注意結合股價在低位、中位和高位的成交情況及該股的總成交量情況進行觀察。因為外盤、內盤的數量並不是在所有時間都有效,許多時候外盤大,股價並不一定上漲;內盤大,股價也並不一定下跌。

有時莊家會利用外盤、內盤的數量情況來欺騙股民,使股民按照其意願進行股票投資,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1.股價經過較長時間的數浪下跌,股價處於較低價位,成交量極度萎縮。然後,成交量開始溫和放量,當日外盤數量增加,大於內盤數量,此時股價將可能上漲。

  2.股價經過較長時間的數浪上漲,股價處於較高價位,成交量增大到不能再繼續增加,當日內盤數量放大,大於外盤數量,此時股價將可能下跌。


漲停解析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看看什麼叫內盤什麼叫外盤?什麼叫資金流入

1 買盤與賣盤

外盤,又稱為

主動性買盤,買家以賣家的賣出價而買入成交,成交價為申賣價,說明買盤比較積極。當成交價在賣出價時,將成交數量加入外盤累計數量中,當外盤累計數量比內盤累計數量大很多,表示很多人在搶盤買入股票,這時股票有股價上漲趨勢。

內盤,又稱為主動性賣盤,賣家以買家的買入價而賣出成交,成交價為申買價,說明拋盤比較踴躍。成交價為買入價叫內盤。當成交價在買入價時,將現手數量加入內盤累計數量中 , 當內盤累計數量比外盤累計數量大很多,而股價下跌時表示很多人在強拋賣出股票。

打個簡單的比方:

如果A持有N個蘋果,出價5塊錢,是買家,出價4塊錢,明顯是不能成交的,但是最後總會有人妥協,如果是以4塊錢成交,那麼成交數量就記為內盤,如果以5塊錢成交,那麼成交數量就記為外盤。

那麼為什麼外盤大於內盤,股價還下跌呢?


因為內盤和外盤的計算有內在的缺陷;

比方說,以高於當前價格5%成交與高於當前價格1%成交,都會計算為外盤;以低於當前價格1%賣出與低於當前價格5%賣出都記為內盤;實際上一樣麼?差別很大。


所以經常有人利用這個來製造假象;

比方說,先把價格打壓至很低,然後再自買自賣,慢慢抬高價格;



2 那什麼叫資金流入呢?

如果某一分鐘的價格是上漲的,那麼這一分鐘的資金成交就記為流入;

如果某一分鐘的價格最後是下跌的,那麼這一分鐘的資金成交就記為流出。

整個交易時間的流入與流出之差,就稱為淨流入;


那麼為什麼顯示淨流入,卻股價下跌呢?


大家應該很明白能夠看出來這裡面的貓膩。

比方說,我想賣出,在一分鐘的前幾十秒內,使勁出貨,然後,再最後幾秒鐘,把價格再抬上來,那麼這一分鐘就是流入,實際上呢?卻不一定。這個很好理解。


以股易金

買盤就是表示以比市價高的價格進行委託買入,並已經主動成交,歸納到外盤。

賣盤就是表示以比市價低的價格進行委託賣出,並已經主動成交,歸納到內盤。
投資者在利用外盤和內盤進行分析時,可以根據倆者之間的差異狀況來判斷主動性買盤的力量強,還是主動性賣盤力量強,並結合具體成交的價位和大單成交的手數狀況洞察主力的動向,這項技術指標通常被用作一個日內的短線作用,我們通常不會使用多個日的外盤,內盤變化來進行分析。

當股票沿著一定斜率波浪上升時,在每一波的高點之前,多是外盤強於內盤,盤中常見大買單層層推進或不停地有主動買盤介入。股價在衝刺過程中,價量大齊升,此時應注意逐步逢高減持,而股價見頂回落,內盤就強於外盤了,此時更應及時離場,因為即使以後還有高點,必要的回檔也會有的,我們大可等低點再買回來,何況我們沒有絕對的把握還會出現新的高點。雖然內盤仍強於外盤,但股價不再下跌了,盤中常見大買單橫在那,不往上抬,但有多少接多少,這就是所謂逢低吸納了,此時我們也不防少量參與。


而股價下降通道中的情況恰恰相反,只有在較短的反彈過程中才會出現外盤大於內盤的情況,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內盤大於外盤,對於這樣的股,我們不參與。

另外有倆種極端的情況就是漲停和跌停的內外盤,當股價漲停時,所有成交都是內盤,但上漲的決心相當堅決,並不能因內盤遠大於外盤就判斷走勢欠佳,而跌停時所有的成交都是外盤,但下跌動力十足,因此也不能因外盤大於內盤而說走勢強勁。

總而言之,內盤和外盤的大小對判斷股票的走勢有一定的幫助,但一定要同時結合股價所處的位置和成交量的大小來進行判斷,更要注重股票的走勢的大形態,不能過分的注重細節而忽略了大局。


不染紅塵732

這是個誤區,外盤和內盤指的是主動性買賣盤,也就是說以賣一價買入股票算是外盤,相反則是內盤,但是如果大機構想出貨,並在賣二以上掛單等待,那也算外盤,所以不能以這個為標準,股票漲跌主要動力來自未來時間段,其公司業績是否有大的增長潛力,萬變不離其宗,好好琢磨吧!影響股價的因素有很多,如果做長線那就要深入分析一個公司的基本面,包括行業前景,公司管理,信息披露,產品價格走勢,公司的管理費用,生產成本,毛利率,淨利率,股票的現價是不是低估或者高估,市場的大環境,公司大股東的實力,甚至公司高層的平均年齡等等等等,真是一句兩句說不清呀😴😴😴😴



鳯火罄竹

外盤與內盤是不能分析股價的,因為盤面的成交往往是受到莊家的刻意操縱,其中包涵對倒和對敲,這些都掩蓋了市沒有場各方真實的成交,也更加難以確定莊家的真實意圖。單純地利用指標或者短期的投機,結果必然是失敗。唯有十年磨一劍的韌性,與獨自行走在地獄的勇氣。才是真正的取勝之道。


西域苦行僧

出現這種情況,是不符合常規的。既然不符合常規,就可以肯定是有大資金在操作估價向其所期望的方向走,這裡說的是向股價下降方向走。至於操作者是在出貨,或是在洗盤,或是在壓價買入,必須根據估價的區段,位置,趨勢等多種盤面情況判斷,不能一概而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