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話科普:五月長,十月短,不長不短二八月

在農村農閒的時候,村裡的老人們喜歡圍在一起聊天,聊天的過程中經常聽到各種各樣的俗話。這些老話包羅萬象,有關於農事生產得,也有關於氣象預測,甚至還有警示做人等等,覆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農村俗話科普:五月長,十月短,不長不短二八月

這些老俗話都是老輩們根據生活的經驗一代代總結口口相傳,短短的幾句話,體現出人類的智慧。眼下進入5月份,有老人說“五月長,十月短,不長不短二八月”,可能很多朋友不理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今天老王就為大家科普一下。

農村俗話科普:五月長,十月短,不長不短二八月

這句農村的老俗話與節氣有很大的關係,首先呢需要講一下節氣。一年中四季的分割點分別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我國位於北半球,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夜晚最長的日子。而冬至恰恰相反,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過了冬至,隨著太陽的北迴,白晝將漸長,一直長到夏至。古人觀察到了這一自然現象,並且用一句諺語予以了表述,這就是“長到夏至短到冬(至)”

農村俗話科普:五月長,十月短,不長不短二八月

“五月長,十月短,不長不短二八月”說的意思就是五月的白天時間長,而十月的白天時間短,二月和八月白天與夜晚的時間基本一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表達的基本都是一個意思。

農村俗話科普:五月長,十月短,不長不短二八月

雖然24節氣時間是按照陽曆劃分,但這句俗語中說的2、5、8、10月份,指的是我們傳統農曆的月份。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這四個節氣大多都在對應的這幾個農曆月份裡面。老祖宗通過短短的兩句話,總結出來晝夜變化的規律,不得不說是一件讓人讚歎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