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古代文人恐高,最最丟人的恐怕就是韓愈了

老陽按:很多名人,固然有他厲害的一方面,但是也有他和普通人一樣的東西,就比如說恐高,其實很多名人也有這個毛病。

文人與恐高症,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實際上卻有著不少潛在的聯繫。如文人大都感性而浪漫,此等人格氣質的人,多敏於感受,怨抑悱惻,同時也欠缺解決自身困境的能力。而根據現代的科學研究表明,有九成以上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恐高症,根本原因是人的感知能力出現了偏差、誤判了實際高度所導致。換言之,個性率真、書生意氣的文人有恐高症的幾率更大。另外,文人崇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喜歡登臨望遠,尋訪名山古剎,以廣胸中丘壑,登高的機會比較多,若有恐高症的毛病,也更易於暴露出來。

盤點古代文人恐高,最最丟人的恐怕就是韓愈了

唐代韓愈曾攜友人同登華山,上山之時並未覺得恐慌,等到了山巔,發現四周險峻異常,望去令人頭暈目眩,這才知道問題嚴重。驚恐萬分的韓愈認為自己這一輩子就要被困在華山上了,當即情緒崩潰,發狂般號哭,並且寫信與家人訣別,陪客僕從怎麼勸阻都無濟於事。事情被報到華陰縣衙,縣令派人花了好大的力氣,才把韓愈從山上救下來。這段經歷,也成為了韓愈人生當中常被他人藉以取笑的一段糗事。

蘇軾也有恐高症。宋人曾慥的《高齋漫錄》載,蘇軾初入仕途,任陝西鳳翔府節度判官,與商州令章惇相得甚歡,兩人曾同遊仙遊潭。在一處崖谷,章惇讓蘇軾走到對岸的山壁上留字。蘇軾看到只有一根木頭橫跨在崖谷兩頭,腳下就是峻峭矗立的萬仞絕壁,深不可測,不由股慄,推辭不敢過。而章惇很從容地從獨木橋上走過去,又用繩子套在樹上,然後順著繩索攀爬到山壁處,用筆蘸漆墨在石壁上寫:“章惇蘇軾來遊!”又沿原路返回,神色不變。蘇軾很羨慕章惇的膽識,就攀著章惇的肩頭說:“你必能殺人!”章惇問原因,蘇軾說:“能拼命的人也必能殺人。”兩人一同大笑。

盤點古代文人恐高,最最丟人的恐怕就是韓愈了

清代經史學家畢沅,在任陝西巡撫的時候,也曾率幕僚登華山。在令當年韓愈貽羞的蒼龍嶺,畢沅也遇到了同樣的麻煩。他極目四望,只見四周群山低伏,遼遠而無邊際,不由心悸神慌,當眾嚎啕大哭,而且也像韓愈一樣給家人寫信訣別,自謂此生就要死在山上了。同遊之人都勸他,你只要下山時眼睛不看兩旁,就可從容而下。但是不管怎麼勸說,畢沅就是不敢下山。這可急壞了各級地方官員,最後眾人商議,想出了一個辦法,讓畢沅喝酒至爛醉,待不省人事後,用毯子把他捆紮起來,一路用繩索垂吊下山。畢沅後來還專門籌了一筆款,用於拓寬登蒼龍嶺的山路。

盤點古代文人恐高,最最丟人的恐怕就是韓愈了

或許文人個人意識中的輕柔、細密的一面,使得他們的人生態度無法像常人一般穩健淡泊,在遇到險境時,很容易帶有濃重的個人感官色彩,這也使得他們在面對恐高的時候,顯得尤為誇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