嶄新的鈔票批量出現,預示著即將出現通貨膨脹嗎?

梓宸濤濤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試著來回答一下。我認為,嶄新的鈔票與通貨膨脹有關係,但關係不大。

大家都知道,引起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貨幣超發。但是什麼是貨幣超發呢?貨幣超發是指貨幣發行增長速度超過貨幣需求的增長速度,即貨幣發行量超過了維持經濟正常運行所需要的貨幣量。接下來的問題,什麼是貨幣供應量?廣義貨幣供應量即M2,M2=流通中現金+銀行活定期存款+儲蓄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解釋完上述兩個概念,我們就比較清楚了:引起通貨膨脹的因素不僅僅是流通中的現金,即實物形態存在的鈔票。從結構分析來看,流通中的現金在M2中的佔比相當低,在我國主要表現在春節時期的需求,真正影響M2的,是銀行存款。因此,大量印刷紙質鈔票,能影響到通貨膨脹的程度,是微乎其微的。

從ATM機具中取出嶄新現鈔,主要是因為鈔票在流通中出現毀損,需要進行替換的原因。我從事銀行業很多年,幾乎年年春節的時候,去人民銀行出庫出來的都是嶄新的鈔票。而同時,春節期間銀行也回收了大量現金,每年這個時候的毀損幣剔除量是最大的。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寒潭

ATM裡取出連號新鈔,這是個有意思的現象。更有趣的現象是,銀行還會把大批鈔票直接放火燒掉!

從銀行體系的角度看,貨幣的形式有三種:M0, M1, M2。通常人們說的鈔票,就是M0,這個叫“流通中的貨幣”。有些銀行或者手機裡的錢,不是現金,但是個人與公司能用來購物轉賬,這個是M1(M1也包括M0)。還有存在銀行裡的定活期存款、炒股的錢,這個也是錢,但是花出去要一道手續,這個是M2(M2也包括M1)。除此以外的都不是錢,而是用錢來交換的東西(房子股票不是錢,賣出去了才叫錢)。

從數量來說,M2遠大於M1,而M1又遠遠大於M0。如央行每個季度會公佈《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最新的是2017年二季度的。2017年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 163.1萬億元,同比增長9.4%,增速比 3 月末低 1.2 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 M1 餘額為 51.0 萬億元,同比增長 15.0%,增速比 3 月末低 3.8 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 M0餘額為 6.7 萬億元,同比增長 6.6%。

要觀察社會貨幣總量,顯然應該關注M2,這是社會上所有錢的數量。M2的總量變化,和通貨膨脹關係是最直接的。但是一般人不關注這些數字,可能對連號新鈔比較敏感。

為什麼M0叫“流通中的貨幣”,或者“流通中的現金“?為什麼要加”流通中“這個定語?這是因為,如果現金鈔票被銀行收回去了,它就不算M0了!!

鈔票到了銀行那,會有什麼樣的遭遇?在銀行看來,其實鈔票只是一種工具,想要就印,想毀滅就燒掉,並不寶貴。當然是印是燒,要符合銀行管理的規矩,要有數量控制。

比如說商業銀行收到了1億現金,把這1億現金上交到央行,央行給銀行記個電子數字,然後派些人把這1億現金燒掉。燒就燒掉了,什麼事也不會有,社會一切正常。

再比如說商業銀行收到1億老版的100元紙幣,央行說老版的不要了,換新版!於是發下來1億元的連號100元新鈔,老的收回去燒掉了。商業銀行把新版的100元紙幣放到ATM機,於是取錢的人就發現了連號新鈔。

所以,ATM機連號新鈔,是銀行體系維護流通中現金的一種常見現象。由於流通中現金M0的總量相比貨幣總量M2很少,所以用M0的數量來觀察通貨膨脹不合適,連號新鈔就更不合適了。直接觀察M2總量就可以了。

隨著移動支付的發展,已經有不少人習慣了無現金的生活。也可能以後M0的數量會減少。但這同樣不能說明,貨幣總量就減少了。


風雲學會陳經

需要說明的是,新鈔出現,說明不斷地有新鈔投入市場流通,與通脹並沒有直接關係。


新鈔流入市場,屬於正常的貨幣流通環節。我們都知道,轉賬屬於一種支付業務,並不涉及鈔票的轉移,但是取現就不一樣了。也正是因為有了鈔票的轉移,才會出現新鈔的批量出現。啥意思呢?我們先了解一些概念。


我們都知道,在經濟學領域,貨幣可以分成比較常見的幾種形式:M0,M1和M2。


M0,是我們生活中流通的鈔票、硬幣,看得見的錢,而不是賬上的數字。



M2,就是以上兩者再加上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

弄懂了這些,理解就不難了。你從卡里取出鈔票意味著什麼?就是M1的活期存款減少,M0增加,M1總量不變!因為你看得見的貨幣變多了。如果你拿著錢去超市買了東西,超市下班後將今天的營業額結賬並存入銀行當做應付貨款,那這就減少M0,增加M1的活期存款,M1總量依然不變。超市將錢轉入廠商賬戶後,廠商將這筆錢存了定期,則減少M1的活期存款,增加了M2的定期存款,M2總量不變;如果廠商老闆拿去買了貨幣基金理財,那麼M2的定存又減少了,M3中的一系列高流動性的證券資產等衍生貨幣又增加了。也就是說,貨幣在人們正常流通情況下,理論上總量基本不會變化。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都不會變化,那為啥還有新的鈔票呢?這就要涉及到宏觀層面了。


什麼才可以影響貨幣總量?那就是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而這主要是通過商業銀行這個渠道。


鈔票在流通過程中會耗損,當我們將破損的人民幣存入商業銀行後,央行則會通過貸款、轉移支付、準備金等形式將商業銀行的殘損鈔票進行回收、銷燬,然後將等額的嶄新鈔票從發行庫中拿出,投向市場。


最後再說說通脹。為什麼很多人會將通脹與發行新鈔聯繫在一起,那是因為通脹往往給人們的感覺是手中的錢多了,不值錢了。其實,這是帶有偏見的。比如像最近咱們的M2增速下降了,貨幣政策也收緊了,但通脹依然還在,ATM機中依然有新鈔票吐出來,但這並不能說明什麼。


通脹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可能是年關時候人們的消費多了,可能是國際上的大宗商品漲價了等等,與新鈔票並沒直接關係,而且大家發現沒有,在央行發行了新版第五套百元鈔後,咱們取現金時也會經常吐出嶄新的鈔票,這其實只是央行在投放新鈔,回收舊鈔的過程罷了。


我們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聽得懂的大白話,讓你學財經,懂理財,跟著小白讀財經,財經從此so easy!


小白讀財經

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從ATM機取出連號新鈔與通貨膨脹沒有任何關係。

首先,讓我們瞭解一下我國鈔票即人民幣的前世今生。《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以下簡稱《人民銀行法》)第三章第十六條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


那麼人民幣是哪來的呢?《人民銀行法》第三章第十八條規定: “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印製、發行”。我們生活中時刻使用的2民幣,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直接領導下的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下屬的11家企業分工協作完成的,印刷人民幣的地方叫印鈔廠。印製好的人民幣經人民銀行的發行庫再到各家商業銀行的業務庫最後流向社會。

流通中的人民幣經過一段時間使用,難免會出現殘缺、汙損。如果任由這些殘損損傷人民幣滯留在流通過程中,既影響人民幣的信譽,也不利於廣大人民群眾保管使用和銀行的機具識別清點。 為提高流通中人民幣整潔度,必須回收、銷燬殘損人民幣。《人民銀行法》第三章第二十條規定:“殘缺、汙損的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收回、銷燬”。那麼,什麼樣的人民幣才算殘損呢?《中國人民銀行殘損人民幣銷燬管理辦法 》明確:“殘損人民幣包括汙損人民幣和殘缺人民幣兩大類。汙損人民幣是指因自然或人為磨損、侵蝕,造成外觀、質地受損,顏色變暗,圖案不清晰,防偽功能下降,不宜再繼續流通使用的人民幣;殘缺人民幣是指票面撕裂、損缺的人民幣”。該辦法同時也對銷燬殘損人民幣的銷燬方式進行了明確,即“可採取蒸煮噴漿、機械粉碎、鈔票自動處理系統聯機銷燬以及火焚等方式”。一張張人民幣從印製、發行,到進入流通環節,最終收回、銷燬,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為確保流通中人民幣整潔,人民銀行要不斷地收回、銷燬殘損人民幣,同時也要不斷地印製、發行人民幣,這樣一個過程,循環往復,以滿足社會現金需求。所以說,任何人都有可能在ATM機取到嶄新的人民幣。


其次,再簡單說說什麼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在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全面而持續的上漲。通俗一點說,就是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

最後,總結一下,你感受到的鈔票新舊,只是與人民幣整潔度有關,而與通貨膨脹有關的,是流通中的貨幣數量。


銀行圈

根據銀行汪的親身體驗,嶄新的鈔票批量出現,銀行ATM取出連號的鈔票,預示著一個重要的信號,那就是,過年啦!


這個問題涉及到人民幣的流通,人民幣從造幣總公司製造出來之後,會押運到人民銀行的金庫,這個時候還不是錢,這個時候叫做發行基金,當商業銀行比如建行向人民銀行辦了提取之後,這些新嶄嶄的人民幣加入到流通裡,才變成真正意義的錢。商業銀行自己也在分支行設有金庫,用來調撥和回籠日常收付的現金。回籠的現金都是銀行網點清分過的,分為可用和不宜流通上繳。金庫再將不宜流通殘損幣層層上繳最後碎成錢渣拿去燒火發電。同時提取相應金額髮行基金加入流通。


所以新錢大大的有,但是都在商業銀行金庫裡,金庫也喜歡先用銀行網點上繳的可用幣,把連號新錢留到某個時期再發出來用,那就是過年啦!

如果覺得有幫助,請關注銀行汪,我們可以多多探討。


一隻銀行汪

嶄新的鈔票批量出現,在過去肯定是要出現通貨膨脹,但在現在馬雲的無現金社會的發展,人們執有現金在逐步減少,就本人來說,基本上現金是做打牌用,別的需用錢的地方都是使用支付寶支付,所以說現在鈔票批量出現,還真不好說。是否國家在逐步回收市面上流通的舊幣,使用新幣?


偶然170545861

貨幣超發會引發通貨膨脹,但新鈔大量出現,不一定引發通貨膨脹!

貨幣都有壽命,超過了年限,央行都會回收殘缺不全,髒汙,塗畫過的舊幣,等值發行新幣。

人民幣加入國際儲備貨幣籃子(SDR),各國將己人民幣計價出口石油,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必然防偽要強大,以免對國內經濟造成衝擊。發新幣也是為了防偽的需要!


偉偉211053937

這其實是個很簡單也很複雜的問題。說其簡單是因為:社會流通中的錢隨著使用會變舊及破損等不再適合流通,而這些不再適合流通的錢被銀行收回交到央行後,央行會將等值的新錢通過銀行投放到市場中以保證有充分的貨幣滿足市場流通需要。既然有換髮的新貨幣,當然就能取出連號的新錢了。因此,連號嶄新的鈔票批量出現並不能確定是否即將出現通貨膨脹。

說其複雜,這就涉及很廣了。一般包括M0(市場中流通的貨幣)。M1(M0十銀行存款等)。M2(M1十所有市場中流通的錢股票、債券等的投資)。當然,現在還有一些沒有被計入M2的,如,花唄未使用額度等。如果要想發現是否通貨膨脹,與這一系列的數據變化有關。


鄒定林

1、隨著物質的豐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大規工資模的建設,以及各行各業的提高工資等等,都饒不過資金(貨幣)流通這個環節。國家的發展毫無例外需要貨幣資金的支撐,每年國家必然要發行新幣,一是為了收回過舊的破損舊幣,則以新換舊。其二,國家財富的積累無疑最終體現在貨幣上,任何產品都有價值存在。任何國家建設項目都離不開貨幣。 2、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國的央行,是中國貨幣政策的制定者與實施者。央行的貨幣政策應該與國家經濟增長相適應,而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會導致人民幣的過渡貶值,無疑使人民的購買力下降…


留研

中國是世界上更換爛殘幣最差的國家。為什麼?

一,希望自然損耗,爛在個人手中。

二,印鈔來不及,成本高。總的來講比二十年前百元大鈔多太多了。

三,孩子小時封紅包五塊,十塊。現在沒兩張一百的行。購買力下降太多,不多印百元大鈔怎麼行。

四,國家為方便流通,防止擠提,早作好千元,五佰元大鈔發行預案了,百元鈔?小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