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那個讓遊子們朝思暮想,卻再也回不去的故鄉

思鄉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不分種族,不分地域。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故鄉,它讓你魂牽夢繞,朝思暮想,但是卻再也無法回去。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首出自兩千八百年以前的詩經裡的詩歌,我不知道是不是關於思鄉的最早的文字。詩中描述的這位遠征之人,在春光和煦,楊柳依依的日子離別家鄉,輾轉在外,飽受風霜,倍受思鄉之苦煎熬,在大雪紛飛的日子得以歸家,心中感慨萬分,吟唱出了這首流傳千古的《采薇》。

在外的那些日子,他吃過的苦我們難以想象,遠征沙場,餐風飲露,奮勇殺敵,保衛疆土,這些磨難與經歷,使得他更加思念家鄉。然而歸鄉後卻是物是人非,他只能感慨道:“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曾經的故鄉,已經再也沒法回去了。
寫給那個讓遊子們朝思暮想,卻再也回不去的故鄉

再來看看宋之問的這一首《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這個人人品不怎麼樣,但是這首詩卻寫的情真意切,這真是他發自肺腑的最好的一首詩了。發配嶺南多年,故鄉的音信已斷,年復一年的煎熬著他的內心,終於尋得機會北上返鄉,卻在快要到達家鄉的時候,內心生出莫名的懼怕,甚至不敢問一下往來行人,故鄉到底有哪些情況?現實中的我們也會不會這樣呢?你是否迫切的想回到家鄉卻又害怕回去?

王維的那一首《雜詩》,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就是這平凡樸實的句子,千百年來,深深地打動了無數人的內心。離鄉多年,當遇到家鄉人的時候,他首先問的卻是窗前的梅花開否?看似有些荒唐,但是這一枝梅花,卻是作者對故鄉思念的一個象徵。驛寄梅花,魚傳尺素,切成此恨無數。有太多的惦念,太多的相思,都寄託在這一枝梅花上了。這是一種多麼高明的寫法!
寫給那個讓遊子們朝思暮想,卻再也回不去的故鄉

說到思鄉的詩歌,一定少不了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離家多年,當作者兩鬢斑白的時候回鄉卻發現故鄉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故鄉,熟悉的人大半已經故去,熟悉的風景也多變了樣。後輩小兒已經不認識他,將原本的故人稱為客人,原來自己已經不屬於這裡了!故鄉已經徹底遠去,回來的地方已是他鄉!

而最直白的思鄉,怕是杜甫的這一首《絕句》了:“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白鳥映襯綠水,青山相擁紅花,在這美好的春光裡,作者卻離家萬里!再好的美景也不如家鄉的山水,哪天才能歸家呢?杜甫望眼欲穿,愁腸百結我們讀了都不由得和他一起慨嘆。
寫給那個讓遊子們朝思暮想,卻再也回不去的故鄉

親愛的朋友啊,是否你也遠在他鄉?是否你也日夜的思念故鄉?然而,當我們走出故鄉的那一刻,就註定了這一生再也沒法回去了。山還是那座山,河流也照樣流淌,只是太多的東西已經不一樣了。那個倚在樹下等待你歸來的白髮奶奶也許已經作古;那個在窗下等你一起上學的鄰家女孩,可能已經嫁做人婦;那些陪伴你一起下河摸魚,上山打柴,一起上學放學,一起摔跤爬滾的小夥伴們,再也沒法和你繼續嬉戲打鬧了。

韋莊有一句“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然而那個故鄉,無論是什麼時候,我們終是回不去了。

我是一樹白花,寫一些記錄生活的小文章,喜歡的朋友請關注我,感謝朋友們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