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家鄉的那個小水庫嗎?在夏天,它帶給我們多少驚喜!

農村的朋友們,有不少人的家鄉總會有那麼一個或者幾個水庫,或大或小,它簡直就是東海龍宮的寶庫啊!曾經帶給我們多少驚喜!

我的老家有那麼一個小型水庫,據父親說,是在大集體時代,集整個生產隊之力修建的。七十年代,父親那會還是壯小夥子,一年夏天比較乾旱,水庫水位大降,幾近乾涸。當時的生產隊組織社員修繕水庫,趁著水庫水位即將見底,抓緊挖塘泥做肥料。一群人在半米深的水裡挖著,隨著水不斷被攪動,忽然嘩啦啦一群魚受驚躥起,在渾濁的泥水中亂衝亂撞。幹活的人們一下子轉移了注意力,大家變得格外的興奮,大喊著抓魚啦!丟開手裡的工具,都跑去抓魚。人不少,但是魚更多,在渾水濁浪中左衝右突的魚兒們已經沒有多少逃跑的空間,人們排成一排,一起驅趕,漸漸地將這些魚逼到淺水區,已經觸手可及了!

可憐的魚兒們已無退路,紛紛上竄下跳,亂作一團,在一部分已被捉住後,一大群體格健壯行動敏捷的大魚,忽然間發力,紛紛從水中跳出,越過人們的頭頂,像一顆顆炮彈一樣,撲通撲通的扎入水中逃之夭夭。人們先是一愣,繼而大喊著重新圍捕,不少人拿來了挖泥用的篩子籮筐,等到再次把魚趕到淺水區的時候,魚兒再次跳躍,這回有不少落入了人們的籮筐中。幾次過後,最能跑的魚也累了,最能蹦的魚也倦了,乖乖的做了人們的俘虜。聽父親講的時候,我居然也能感受到那一份熱鬧與喜悅,我也會被那火一樣的激情歲月所感染。

還記得家鄉的那個小水庫嗎?在夏天,它帶給我們多少驚喜!

水庫的下游,小河邊是一片農田,那是我大舅家的地。這個地方曾經也有一小段傳奇故事,當然也是拜水庫所賜。

那年夏天多雨,河水猛漲,水庫裡的水已經超過警戒線,這是幾十年都沒有遇到過的。洩洪道已經無能為力了,水庫大壩面臨著決堤的危險!上級研究後決定,在壩頂炸掉一部分洩洪,已緩解水庫壓力。這個不算高明的辦法卻很奏效,在炸開一個口子後,水庫中的洪水狂洩而出,水位很快降下來了。天公作美,雨停了,在洪水退後,我大舅心急火燎的跑去看他的莊稼地。大水果然漫過了他的玉米地,一人高的玉米很多都被水衝的彎了腰,好在問題不算嚴重,還可以生長,雖然會影響到收成。大舅心疼的在玉米地查看,忽然發現一尾半死的大鯉魚被卡在了玉米植株間,他一陣欣喜,立刻撿起來,好傢伙,有十幾斤重!這一天,我大舅樂的合不攏嘴,在他的玉米地裡,居然留下了七八條大魚,都是十幾斤重。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他家正好修繕房子,大舅把魚帶回家招待泥瓦匠師傅,大家各得其樂。遺憾的是,那會我父母還沒相識,我自然是沒趕上這場盛宴,哈哈。

還記得家鄉的那個小水庫嗎?在夏天,它帶給我們多少驚喜!

我六歲開始上學,去學校的路上,水庫的大壩是必經之路。有一年夏天,中午放學回家,天氣實在是太熱了,我就和夥伴們走到大壩底下,打算在大壩下的小河裡洗把臉。天熱,水已經不多,我看到一條碩大的泥鰍驚慌失措的在水灣中亂竄,然後就一頭鑽進泥裡。哪個孩童會沒有好奇心呢?我立刻就來了興致,脫鞋下水,在泥裡挖起來。很快就發現了一條大泥鰍,然而要抓住它那是真的不容易,我繼續挖,卻吃驚的發現原來這裡居然有不少這樣的泥鰍!一瞬間,群頑童們立馬就炸了鍋,大呼小叫,紛紛下水參戰。

溼了褲子,弄髒了上衣,身上臉上全是泥巴,然而戰果頗豐。我捉的最多,一尺長拇指粗細的捉了二十幾條,其他人也是十七八條。徒手是沒法帶走了,只好用上衣包了帶回去。回家少不了一頓責罵,但是畢竟帶回了好東西,母親還是把捉到的魚放進盆裡,晚上放學回來,桌上多了一道燒泥鰍,居然滿滿一大盤。母親做的極為可口,甚至細小的刺都可以吃掉,連父親都忍不住吃了幾條,要知道,這種魚父親是看不在眼裡的。如今想來,那是我吃過味道最好的魚了,有故事的食物,味道絕對是最好的。

還記得家鄉的那個小水庫嗎?在夏天,它帶給我們多少驚喜!

我是一樹白花,寫一些記錄生活的小文章,喜歡的朋友請關注我,感謝朋友們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