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讲“故事”的模特

在零售环境中使用模特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目的,是可以实现关联陈列。

使用模特,可以把多件衣物穿戴起来,以展示各种辅件、配件,并且是有比例的立体陈列,就如同给真人模特照相,然后印刷出来一样。这些商品穿在模特身上,可以向消费者展示,它们是如何搭配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时尚形象,而不是同一样商品呆板地悬挂在墙面和楼面展具之上。

会讲“故事”的模特

由于消费者可以从模特身上看到各种商品是如何搭配使用的,而不是单件挂在道具之上,可以激发起消费者的即兴购买欲望。这样,消费者就会考虑同时购买几件商品,而不是和以往一样,只考虑购买一件上衣或者是一条裤子。他们会说:“这件上衣和这个裙子很搭配,和这个夹克也很搭配。”或者说:“这件衬衫、这条皮带和这条裤子搭配在一起很时尚,非常适合我!”在这种情况下,模特的作用和店员是一样的,它们在向顾客提出购买建议。

会讲“故事”的模特

服装和配饰毕竟都是为人设计的,目的都是穿在人身上,穿在目标顾客身上。我们现在就来探讨如何使用模特,先从陈列橱窗开始,让我们用不同的思路来挑战自己。

陈列模特当然不是真的人,需要店员做一些工作,以便让它们看起来有生气、有个性。首先,模特可以排成两排,一前一后,稍微叠搭一些,靠紧一些,而不是平铺在整个橱窗中。实际上,人们并不需要看到模特的全部,就能了解服装是什么样子。

另外,不全部暴露出来,更能吸引消费者进来,观察服装的细节。何况一件衬衫或一件夹克的左边和右边是一摸一样的,展示一边已经足够。这个陈列方法可以把模特集中在一起,而不是站成一排。单排排列,看不了多久,就让人感到厌倦。没有经验和缺乏想象力的商店往往都是这样简单地陈列,希望你不是其中之一,因为这种陈列方式收效甚微。

会讲“故事”的模特

第二点需要注意的是,模特在橱窗中的位置可以在左边,也可以在右边,并不需要总是在中间。这种非对称的陈列方式,可以留出空间以便陈列其它视觉道具,使整个橱窗看起来对称均衡。此外,模特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集合使用。只要使用得当,一个和多个都能体现出相应的效果。在视觉陈列领域,有一个不成文的“三个一组”的说法,但我从来不认同这个观点。采取平衡陈列或非平衡陈列,完全取决于具体的位置。

会讲“故事”的模特

要想不同于他人,就必须敢于冒一定的风险,敢于打破陈规.

让我们看一看这个公司是如何给模特赋予活力和人格的。他们使用的模特有各种姿势,展示的是生活和运动中的体态。在很多情况下,他们都是把模特一字排开,但又不是绝对排成一排,而是从前后都可以看见。模特有的弯腰、有的扭身,分别面向不同的方向,似乎正在从橱窗中观察行人。给人的印象是这些模特正在他们之间以及和你我之间相互交谈。这种视觉效果以及动作模式,诱发旁人看过来,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吸引顾客的,不仅仅是商品,还有一种微妙的生活信息。生活信息就是人性元素。在消费者和模特接触的一刹那间,这些模特是真的人,而不是假的、不会呼吸、没有生命的陈列物。

会讲“故事”的模特

我看到有些时装品牌使用模特展示自己的服装品牌,却让模特光着脚时,就感觉到很不自在。往往这些模特还把脚趾都暴露出来。当然,并不是每一个服装零售店都卖鞋子,但并不是说,他们使用的模特就不能有鞋子,也不能从非直接竞争对手借一双鞋来穿。在这种情况下,也许鞋店也正想从服装店借衣服给他的模特穿。这种和其他零售商合作的大门应该始终是敞开的。模特和商店里的其它陈列道具一样,都应当按照年度予以更换。模特也会老化,也会让人厌倦。如果没有更好的更换方案,只要把橱窗里的模特拿进来,用在店面上,作为次要视觉焦点就可以了

会讲“故事”的模特

把模特陈列在橱窗里和陈列在店面中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店面中,顾客不仅仅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绕着模特转,从不同的方向和视角观察,用手触摸商品,全方位地品味将这一系列商品配合在一起时的感觉,而不是商品悬挂在衣架上的感觉。他们能想象出真正的穿着效果,并对自己说:“我穿上以后也是这种感觉!”人们在心中会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想象自己就是眼前的这个模特。这种和模特的交流,很忠实地变成了消费者的个人体验。在商店里的关键位置上,使用模特作为主要的视觉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