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這一點下一個小罐茶就是你!一年狂開300家店,火遍大江南北

看美女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看美女挽著一個老頭就大煞風景了。每逢此時,身邊總有人,又是一個妖豔賤貨,不就是長得好嗎?

乍聽之下你還不好反駁,稍微想想,就不是那麼回事了。為什麼很多姿色更好,身材更火爆的美女最後只能嫁給平庸的人,甚至淪為風塵女子呢?

你沒有見這些上位女子背後揮灑了多少汗水,做了多少功課。

企業搞產品同樣如是。

搞懂這一點下一個小罐茶就是你!一年狂開300家店,火遍大江南北

有人看著江小白火遍大江南北一陣鄙視,不就是文案做的好嗎?如果真是這樣,早就深諳此道的貓哆哩零就沒有火起來呢?

又有人看著小罐茶名揚各大媒體一陣乾嘔,不就是會做營銷嗎?廣告霸屏央視,請幾個大師搞個小罐子裝裝逼。如果真是這樣,為什麼你做不出小罐茶?

商場比生活更殘酷,最怕你看不清楚本質,還被表象牽著鼻子走。

去年上半年,小罐茶銷售破3億元,如果說以前是活在口水中,那麼現在則真正實現了商業價值。小罐茶成功的方法論究竟是什麼?本篇文章,將從非議與傳奇於一身的杜國楹說起,從小罐茶創業的心路和行路說起,為你揭開小罐茶背後的真相。

01

和周鴻禕一樣,杜國楹也是普通家庭出身,不同的是周鴻禕的普通是普通的大院,杜國楹的普通則是真的普通,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普通農民子弟,宿命一言望穿,讀書上師範,端個鐵飯碗,娶妻生子;這是杜國楹家裡的想法。但杜國楹並不滿足,19歲考上師範,教了兩年書,然後撂挑子走人了,揣著151元,下海。

24歲,他在天津創立“背背佳”品牌,一炮而火。25歲就身價過億。但因為急於求成,大肆投資,最後虧得兩眼無光,還欠下一屁股債。

但他似乎註定不凡。吃一塹後,人生就像開掛了一般。

2003年,創建好記星品牌。半年時間實現30萬臺銷量、2億元銷售額。

2009年,創立“E人E本”品牌,17年上半年,E人E本實現營收3.97億元。

2015年,創建8848手機,創建小罐茶,又火得一塌糊塗,小罐茶殺入茶葉市場,17年上半年,銷售破3億元。

有人說杜國楹是個破冰者,哪兒有冰破哪兒。哪一行他去都能掀起巨浪。但有人卻覺得,杜國楹就是玩營銷玩得溜,談不上成功的企業家。

當初吹冬蟲夏草含著吃,後來被扒出冬蟲夏草重金屬超標。後來吹8848鈦金手機,又被人扒出容易壞,王石也跟著下來了。他前進的道路,都玩著一個套路:廣告轟炸,明星代言。

背背佳如此,好記星如此,E人E本如此,8848同樣如此。尤其是做好記星,在武漢市場,連續投放150個報紙整版,據說把武漢人都打懵了。

還有做E人E本時,請來馮小剛和葛優代言,通過大批量高頻次的電視廣告來俘獲目標人群,在央視以及多家電視臺深夜時段,經年累月播個不停。杜國楹真該叫上椰樹椰汁的王光興、鴻茅藥酒鮑洪昇,三人行,作伴好好鳴謝央視,鳴謝媒體。

4個品牌,無一不成功,這又怎麼解釋?尤其是小罐茶,可以說驚豔了整個茶葉市場,但凡做茶的無人不知。有媒體甚至不惜將其評為:中國茶行業“吃螃蟹的人”。

02

小罐茶為什麼能火?

有人說,因為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正在漸行漸遠。尤其是茶,曾經神奇的東方樹葉,如今已成為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賺錢利器。

全球最大的茶葉品牌,不是中國某某某,而是英國立頓。影視裡喜聞樂見的不是中國的茶道,反而是日本的茶道。

我們的年輕人在幹嘛?在辦公室裡,泡上一小袋立頓碎葉茶,認為就是一件挺小資的事情。

當小罐茶將中華茶文化搬上臺面,八位大師聯袂登場,誰能不震驚?

有人說,因為杜國楹的執著?

從2012年開始,他便帶著兩個小夥伴,花了足足三年半的時間,走遍了中國茶葉所有核心產區,只為選出他所認為最好的茶源。

過程相當艱苦,茶行業的人他認識得不多,所以只能用最笨的方法,從從國家認證委的網站上找到全國十大名茶詳細的有機茶名單,然後入山下海,陌生的一一拜訪。

又有人說,是因為杜國楹式營銷戰術?杜國楹深諳此道。

小罐茶請來了八位大師背書,門店設計更是請來蘋果體驗店設計師Tim Kobe。其實,2015年9月小罐茶問世。杜國楹並沒有投入任何廣告和宣傳,而是盲測。

03

小罐茶真正牛逼之處,應該是這二個字:標準。

我是一個喜歡玉的人,也可以為了玉花費大價錢,但仍一次次止步,你知道為什麼?玉的水太深,我不知道眼前都是不是真的是好玉。

茶,同樣如此。中國70萬家茶葉店,幾乎供養著中國90%的茶葉消費者,消費者在超市買茶的是極少數,大部分都是在專賣店、茶城、社區店裡買的,對於茶葉品質,因為信息的不對稱,幾乎每個店老闆都有一套說辭。不清楚是否是好茶,誰又能痛快的掏腰包呢?

小罐茶定義了這個標準,請來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背書。

還有茶的價格多少合適?為了送人,包裝過分誇張茶葉的本身價值。

小罐茶打破了盒裝的思路,一罐4g,明碼標價,加之八位大師背後,讓好茶有了明確的價格。

能在標準混亂的茶行業,給消費者標準化、安全的選擇,這就是從農產品到現代化消費品的升級。

呈現出這個標準,真正的本質不是腦子賺得多,而是腿跑得多。

標準來自於對供應鏈的高度整合。

從供應鏈的角度來講,茶葉供應鏈太長。茶從種植到進入消費者手中,歷經農業、工業和零售業,因為其原料來源(人工手摘,無法機械化)和製作工藝的複雜性,從沒有哪家企業、哪個品牌,可以強有力地整合三大環節,實現統一標準。

再加之,中國茶企成千上萬,各自壓價,投入市場,又因信息的不對稱,價格出現高度不透明和偏差。如此種種,讓標準成為可望而不可即的。

再回頭看,小罐茶為何叫小罐茶,為什麼同意價格,又為什麼一罐4g,又為什麼創始人杜國楹要花三年半的時間走遍了中國茶葉所有核心產區?答案呼之欲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