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式傢俱|融貫中西的奢華與創新

清式傢俱,是中國傳統傢俱工藝發展到清朝的雍正、乾隆時期,形成的有別於明式傢俱的全新流派。

清式傢俱|融貫中西的奢華與創新

絢麗奢華的清式傢俱

清代傢俱在康熙以前,大體保留著明式的風格和特徵,和明代傢俱一併被人統稱為明式傢俱。隨著社會安定,經濟發展,進入清中期,受清代統治者思想和對傳統觀念突破要求的影響,清代官方傢俱走向了沉穩雄壯、裝飾華麗的方向,加上滿清宮內院對奢靡揮霍風氣的跟風追隨和提倡,到乾隆時期清代傢俱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形成獨特的清式風格,故在我國傢俱史上稱之為"清式"傢俱。它的突出特點是用材厚重、裝飾華麗、造型穩重,和明式傢俱的用料合理、樸素大方、堅固耐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清式傢俱|融貫中西的奢華與創新

明十七世紀 黃花梨圈椅一套四張

清式傢俱|融貫中西的奢華與創新

清 紫檀描金萬福紋扶手椅

清式傢俱用料以紫檀和老紅木為主。老紅木包含現在國標中多種酸枝木,中期以類似黃花梨特徵的酸枝木為主,後期以類似紫檀木特徵的酸枝木為主。

在風格的追求上,清式傢俱與尚意的明式傢俱有本質的不同,清式傢俱注重形式。雕琢成為清代傢俱最主要造型方法,傢俱變的豪華,繁縟中充滿了華美氣息。在這一特點發展影響下,清代傢俱的裝飾開始變的多樣化,螺鈿、象牙、黃楊木、癭木、瓷板、雲石、琺琅、玉石珠寶等名貴材質也大量用以鑲嵌傢俱。各種傢俱開始分類明顯,如椅子有屏背椅、鹿角椅、太師椅、小姐椅、躺椅等等。清代傢俱中,最出色的是宮庭傢俱,突出表現出了傳統傢俱的工藝美,尤其是乾隆時期的宮廷傢俱,材質之優、工藝之精,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清式傢俱|融貫中西的奢華與創新

明 多寶格

清式傢俱|融貫中西的奢華與創新

清 紫檀大多寶格

清式傢俱的三大名作

清式傢俱的產地主要有廣州、蘇州、北京三處。他們各代表一個地區的風格、特點,被稱為清式傢俱的三大名作。

其中又以廣式傢俱最為突出,並得到皇家的賞識。廣式傢俱的特點是用料粗大充裕,裝飾花紋雕刻深峻,刀法圓熟,磨工精細。它的雕刻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受西方建築雕刻的影響。除裝飾西式花紋外,也有相當數量的傳統花紋。如:各種形式的海水雲龍、海水江崖、雲紋、鳳紋、夔紋、蝠、磬、纏枝或折枝花卉,以及各種花邊裝飾等。

清式傢俱|融貫中西的奢華與創新

清代的龍紋雕飾,是最具典型皇權象徵的紋樣,多是氣勢磅礴,雕飾繁複,到中後期氣勢更為壯觀。

蘇式傢俱以俊秀著稱,用料較廣式傢俱要小的多。由於硬質木材來之不易,蘇作工匠往往惜木如金,在製作每一件傢俱前,要對每一塊木料進行反覆觀察、衡量、精打細算,儘可能把木質紋理整潔美麗的部位用在表面上。不經過深思熟慮,決不輕易動手。蘇式傢俱的裝飾題材多取自歷代名人畫稿。以松、竹、梅、山石、花鳥、風景以及各種神話故事為主。折枝花卉亦很普遍,大多借其諧音寓意一句吉祥語。局部裝飾花紋多以纏枝蓮或纏枝牡丹為主,西洋花紋較為少見。一般情況下,蘇式的纏枝蓮與廣式的西番蓮,已成為區別蘇式還是廣式的一個特徵。

京作傢俱一般以清宮造辦處所制傢俱為主。造辦處中設有單獨的木作,從全國各地招募優秀工匠到皇宮服役。由於廣州工匠技藝高超,又在木作中單設一廣木作,全部由廣州工匠充任,所制傢俱帶有濃厚的廣式風格。其用料比廣式小,比蘇式大,而且沒有摻假的現象。從紋飾上看,京作傢俱較其他地區又獨具風格,以夔龍紋最為常見,其他還有夔鳳紋、柺子紋、螭紋、虯紋、蟠紋、饕餮紋、獸面紋、雷紋、蟬紋、勾捲雲紋等無其不有。

清式傢俱|融貫中西的奢華與創新

紫檀嵌玉玉堂富貴圖掛屏

清式傢俱的衰弱與清王朝的興衰相伴。到了清末,紫檀木已奇缺,但清宮廷對紫檀的奢侈追求仍不改。在傢俱的製作中,一直沿用廣式做法,材料耗費殆盡。又經過火燒圓明園和多次動亂的洗劫,清式紫檀傢俱毀多存少,因此清式紫檀傢俱在國際市場上也有其特殊的地位。這也就是一件清式紫檀傢俱在世界級的拍賣會上,總是以天價被收藏家搶購併收藏的原因。

清式傢俱|融貫中西的奢華與創新

清 紫檀大多寶格

作為保存最完整且唯一對外開放的清代王府,恭王府的第三代府主——恭親王奕訢,他所使用的傢俱是什麼樣的呢?

清式傢俱|融貫中西的奢華與創新

從左至右:恭親王奕訢像 小恭王溥偉朝服像 記載賞賜恭親王奕訢安府用傢俱檔案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優雅的展廳內陳列著一堂清代紫檀傢俱。這批紫檀傢俱用料奢華、工藝精湛、雕琢細膩、紋飾華麗。從工、料、紋、形等方面多元素地向參觀的觀眾炫耀著它那高貴純正的清宮“血統”,並以其獨具的霸氣彰顯著它那曾經的輝煌。展覽說明介紹這樣描述:“二室中陳列的傢俱乃清代恭親王府邸設置之物,質材多為紫檀木,紫檀為木中上品,產於緬甸、泰國、雲南等地。雲南氣候冷寒,林木生長較緩,故質地尤為堅實細密,紋理中隱約可見的‘雞爪痕’木紋為其特色。王榻、王座、平頭案等皆為雲南紫檀所雕制,花紋屬深雕,以雲龍紋為主。緊密瑰麗卻不失生動靈秀,誠屬傢俱中的精品。古董櫃一對,除櫃面有雕工精緻的紋飾之外,櫃子內壁、背、側三面以及屜匣內壁皆彩繪漆畫耕織圖,精緻客觀,為清代宮廷傢俱的特色。彩染象牙浮雕嵌板屏風一組,亦以紫檀鑲座,畫題為十八學士登瀛洲圖。王座兩側的燈是標準的清宮立燈格局,燈座造型為象馱寶瓶,寓意‘太平有象’。”

清式傢俱|融貫中西的奢華與創新

臺北故宮藏恭王府紫檀傢俱

《臺北故宮文物月刊》第一卷第四期任莉莉撰文介紹“本院近承行政院撥列專款,向東吳大學價購前清恭親王府紫檀雕花傢俱一批,共二十項,三十三件。”任莉莉對這批傢俱描述為“既華麗又優美,雕工精緻、線條流暢、氣魄恢弘,不愧為王府用具。”

從目前已掌握的相關資料看,這批傢俱可分為三大類。一類為生活用具,如:榻、案、桌、椅、凳、櫃、幾、踏等;第二類為裝飾用具,如:彩漆牙雕插屏、龍首象座挑杆宮燈(兼具實用性)等;第三類為禮佛用具,如佛龕等。這批傢俱的材質全部為名貴紫檀木,且選料用材奢華,工藝手法繁複多樣,有浮雕、透雕、鑲嵌、描金、漆地等技藝;還使用了和田白玉、碧玉、染色象牙、掐絲琺琅、鎏金銅飾等多種名貴的裝飾材料。尤其書案、寶座、腳踏、文具箱(一對)、頂箱櫃(一對)等器物上雕有代表皇權的裝飾紋飾“海水江崖紋”及“雲龍紋”,而且龍紋的規格是皇帝及親王專用的五爪雲龍。

清式傢俱|融貫中西的奢華與創新

臺北故宮藏恭王府雲蝠紋五屏式扶手椅

清式傢俱|融貫中西的奢華與創新

臺北故宮藏恭王府紫檀雲龍紋玉屏寶座

清式傢俱是中國傢俱發展史中的一個高峰,其影響之廣、工藝之高超、用料之考究、造型之秀美,至今仍無法超越。目前,恭王府博物館共典藏有各類明、清古典傢俱600餘件,小福歡迎大家來恭王府做客,感受清式傢俱的奢華與精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