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到底是自殺了,還是出逃了?

6自強不息

他的叔叔悍然發動了靖難之役,朱允文和朱棣死磕了4年後,由於朱允文重用百無一用的書生齊泰和黃子澄,加上朱元璋臨死前,為了朱允文的前途,為了防止武將們作亂。朱元璋殺了許多能征慣戰的武將,致使在靖難之役時候,朱允文沒有大將可派,只有一個草包將軍李景隆可用。



(朱棣)

最後,李景隆不但葬送了朱允文的百萬軍隊,他在朱棣逼近南京時,開金川門迎敵,致使南京失守。

朱棣攻進了南京城,朱允文在南京失守時,在宮殿放了一把火,整個皇宮燒的面目全非,朱棣到處尋找朱允文的下落,但一無所獲。

也不知道朱允文是在大火中喪生了,還是已經逃出了皇宮,這成了千古之謎。誰也說不清楚,朱允文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彷彿從人間蒸發一樣,朱棣在後來多次派人四處尋找,甚至鄭和下西洋的任務就有尋找朱允文的下落這事。總而言之,朱棣窮極一生都沒弄清朱允文的下落。

不過,民間對朱允文的下落有好幾種傳說。

版本一、有種說法認為,建文帝並沒有死,在放了一把火後,朱允文逃出了南京城,到了雲南的一個寺廟當了和尚。


(朱允文)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在燕王朱棣兵圍南京城時,朱允文眼看大勢已去,走投無路的朱允文欲自盡殉國。就在這當兒,突然跑進了他貼身的太監小李子,小李子急忙奉上了一個密匣。並告訴朱允文,太祖皇帝臨終前讓我交給你,說是要你親自打開密匣。

朱允文接過密匣,打開層層包裹,最後掀開蓋子,裡面有一個錦囊,打開錦囊,只見上面寫道“應文從鬼門出,餘從水關御溝而行,薄暮,會於神樂觀之西房”。建文帝 一看,便明白這是太祖皇帝朱元璋早就預料到自己會有今天,傳此錦囊。

小李子突然想起了什麼,轉身出去了,等了一會,小李子手裡拿著一個包裹,遞給了朱允文,並說,太祖告訴我讓我交給你。

朱允文打開一看,裡面裝有三套袈裟,三張度牒,一把剃刀,三張度牒上分別寫著應賢、應能、應文三個名字。應文指的是建文帝朱 允文,應賢、應能分別是指建文帝的心腹近臣楊應能、葉希賢。

朱允文終於明白了,這是爺爺早就料到這一天了。爺爺告知自己剃髮為僧從密道出逃保命。按照錦囊裡的指示建文剃髮做了和尚,楊應能化名應能,葉希賢化名應賢,剃度陪伴朱允文身邊。三位開始了浪跡天涯之旅。

版本二、一種傳說是建文帝逃出宮後,輾轉去了東南亞一代。我們都知道鄭和七下西洋,可很少人知道他曾去過東洋日本,鄭和曾和日本簽訂過很有名的“永樂條約”,雙方互市,互開海禁等。但是時隔不到半年,明朝單方面撕毀條約,宣佈海禁,禁止船隻的往來。

(南京失守)

原來,鄭和船隊回國後,有人說在日本的廣崎曾看到過建文帝,大太監王安告訴了明成祖朱棣。

前帝(指朱允炆)歸,帝猶在乎?

朱棣才下令禁海防,以防朱允文乘船回來。當然這些都是傳說。


秉燭讀春秋

個人傾向於逃了,因為如果死了朱棣就可以找個屍首哭上一番安心上位,不必各路尋訪。反而很難確定的情況下傳言自盡才能勉強上位,才更要殺盡舊臣。而且前幾年有個山上刻字已經基本證實了。不至於提前藏好度牒,但有可能在親信護送下逃出去,否則在朱棣入京前後應當有建文帝出現的記錄,然而現在為止並沒有見到隻言片語,有可能這時候建文帝料定必敗已經隨人潛逃了。有讀過明史大拿們有不同觀點歡迎指正


23607634

這個問題五百年來一直有爭論 正史記載是死了 但是民間傳說是出逃了 一說是逃到福建一代出家為僧 一說是在福建為僧後又逃到貴州 因為在貴州的紅崖天書被現在人破解 內容是 建文帝所寫的討伐檄文 至於到底是怎麼樣 估計現在沒有人敢下定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