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檔家庭工廠的出路在哪裡?

每日一好物

題主說很多夫妻檔的服裝製衣工廠,讓網商君聯想到前一陣子網商君小夥伴採訪的一家桐鄉的夫妻檔小工廠。

桐鄉是全國知名的針織產業帶,在廣州大型服裝廠服務多年的耿亞貞夫婦在2006年揣著全部的積蓄10萬元來到這裡開始了自己小工廠的創業之路。

憑藉著之前在大廠裡學習來的過硬的服裝生產技術,耿亞貞夫婦拿到了桐鄉當地的幾家大型外貿企業的訂單,大型企業的訂單足夠維持這一個夫妻檔的小工廠了,不用太多的為生意發愁,直到2014年的年底,外貿企業的老闆親自約見了幾家加工廠,告知他們2015年產能會下降至少三分之一,請他們做好心理準備。

耿亞貞想著既然大工廠的訂單減少了,就嘗試轉型接觸國內的檔口,為其供貨。不過每個檔口對產品質量、數量、價格的要求不盡相同,這和之前專門為外貿大工廠加工不同,一個非常不好的意外是在2015年的年初,合作的一個檔口老闆跑路,14萬加工款沒有了。耿亞貞說彷佛回到了創業之初,那段時間她經常想起2006年的一個場景淚流滿面,丈夫騎著三輪車滿臉汗水,肩背上被曬出了紅印。

好在2015年年中,通過一個朋友的介紹,她接觸到了淘工廠,當年接了3萬件服裝訂單,雖然量小,但是單件利潤是之前外貿訂單的兩倍,而且通過淘工廠平臺的保障, 她收到訂單的同時就會收到30%的定金,出貨15天內就能收回尾款,不用再害怕款項沒有了的事情。

2017年,耿亞貞的小廠年產能達到了3000萬元,她說淘工廠適合她這樣的小工廠,30件、50件都能做,更加柔性。而且這兩年她接觸了很多設計師品牌,為他們做服裝的加工生產,做多了她也想嘗試自己設計款式,直接與電商賣家對接。


天下網商

你只能想辦法把它做大來,舉一個例子。

我們自己的村子也有一個製衣廠,原先這個叔叔是跑大車的,開了差不多二十年的大貨車,有一次出了事故,就此放棄,開了製衣廠,他們都廠子原來是在市裡面,專門做兒童衣服,幫別人加工。

後來想著在市裡的人工成本太高,加上週邊村子的婦女都不願意再去廣東打工,堂叔就把製衣廠遷回了村子裡,工價是按件的,多勞多得。不但有本村的婦女,還有外村的婦女也會過來做工,十幾工人,甚至還會帶著孩子過來工作,一般都是幾歲。



村子裡不輕易進外人,周邊沒有水潭,還是很安全,小朋友跟我們村子的小孩子一起玩。她們一個月兩千多到三千塊錢不成問題,農忙的時候我堂叔就不會接太多的單子。一旦要趕著出貨,大家也願意加班加點幫忙。


賺多少錢我是不清楚,去年堂叔重新蓋了廠房,還辦了酒席,應該是賺不少錢的。他今年還在市裡拿了鋪面,專門賣自己生產的兒童純棉衣服,10塊到29塊一件,因為沒有中間環節,賣的便宜,銷售特別好。現在幫別人加工,也自己買布做衣服。


伊人獨醉1519

出路在銷路和市場介格!其它都是虛的 二人工廠用不桌嚴格人事管理 就是一作坊 抓好產品質量!有足夠的訂單和合理的市場價格就可以了!


網絡是非常好的工具啊,可以讓夫妻檔的生意做的更廣更遠。好好利用唄。

比如,開拓網店微店;做自媒體內容分享,直播;個性定製服務。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