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諸葛亮與周瑜,誰的才能和品德更高?

幽以默笑

諸葛亮更高。


1.《三國志》作者對二人的評語。

《三國志》作者陳壽本人就是三國人物,他在《三國志》裡有關於周瑜和諸葛亮的評價。

先說《三國志》的目錄吧,有資格單獨做傳的,除了皇帝(人主),臣子裡面只有諸葛亮和陸遜是單獨有傳的。

無論陳壽出於何種原因,但是絕對可以說明他認為這二人是非常獨特和重要的,因為他寫三國志的時候,吳蜀已亡,曹魏當政,可是陳壽仍然沒有為曹魏的任何一個大臣單獨列傳。

陸遜,是東吳的四大都督之一,另外三個是魯肅,周瑜,呂蒙,而在《三國志》裡,周瑜正是和呂蒙,魯肅合傳的。

在周瑜的傳記裡,陳壽對周瑜評價寥寥數字,說他和魯肅是“奇才”:

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三國志》)

在諸葛亮的傳記裡,陳壽評語較多,特別是對諸葛亮理政方面,評價極高,說他是管仲蕭何之輩: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三國志》)

綜合來看的話,周瑜在《三國志》裡就如璀璨的星星一樣,光彩奪目,但是和他一樣閃亮的人物非常多,諸葛亮在《三國志》裡則是被放在一個謀國良相的位置,是比周瑜高的。

2.後世的評價。

從後世來看,對諸葛亮的評價和推崇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都非常的高,諸葛亮的才能和品德也不斷的放大,是非常受關注和矚目的存在。

周瑜則少了很多,他的主要關注點是帥,有才,由於他過世太早,所以政治和軍事才能主要就是赤壁之戰,這點他很吃虧,因為他才活了三十多歲,而諸葛亮活了五十多歲,基本上是軍事政治內政外交一把抓,被討論和關注的事件非常的多。

知識分子的評價:

關於周瑜,最出名的是蘇軾的《念奴嬌》: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關於諸葛亮,則是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後世文人基本上對周瑜的關注點是帥和赤壁之戰,對諸葛亮關注點比較全面,特別是在對蜀漢的國家貢獻上,例如杜甫是諸葛亮的大粉絲,光他寫諸葛亮的詩就有包括《詠懷古蹟其四》、《諸葛孔明》、《八陣圖》、《古柏行》、《武侯廟》、《諸葛廟》、《閣夜》、《蜀相》(兩首),由於古代知識分子的最高理想就是修身治國平天下,諸葛亮完美的展現了這些,所以一直備受推崇。

官方的評價:

以歷代皇帝為代表,有多人例如康熙等評價諸葛亮,這些皇帝多稱讚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周瑜則遠遠沒有受到關注。

諸葛亮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康熙)
諸葛孔明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約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無我,忠故無私,無我無私,然後志氣清明而經綸中理。(乾隆)

民間:

諸葛亮儼然是智慧的化身,周瑜則並無太多的故事。

3.武廟。

古代文廟祭祀孔子,武廟則祭祀名將良相,代表的是歷代君臣對歷史人物的認可。

文廟是孔子,萬世不變,武廟自唐朝開始,一直到中華民國,歷經千百年,諸多朝代,能進武廟的歷史人物一直隨著朝代更換而變化,但是始終都有諸葛亮。

唐朝:

武廟十哲:諸葛亮是其中之一。

同樣在唐代,後來又增加六十四個名將,周瑜在其中,和關羽,陸遜等一起。

如果以檔次劃分的話,周瑜比諸葛亮低一檔。

宋朝:

殿上十人:諸葛亮是其中之一。

殿下六十四將:周瑜是其中之一。

周瑜比諸葛亮低一檔。

元朝:

只保留十個人,諸葛亮是其中之一。

明清時期:

明廢武廟,諸葛亮直接進了文廟。

在歷史上,同時進過文武二廟的只有諸葛亮和杜預兩個人,以政治家身份進文廟的,嚴格的說只有諸葛亮一個人。

明清期間,武廟漸漸成了關帝廟。

所以,從武廟的歷史上看,諸葛亮始終在上等,周瑜則低一等,隨著武廟名單的變化,周瑜漸漸消失了,諸葛亮則愈來愈高。

綜合起來說的話:

①二人不可比較。因為周瑜三十多就死了,諸葛亮則活到了五十多,無法比較二人的軍事成就。

②單看二人才能的話,姑且不談論軍事和政治才能,從文學才能上說,諸葛亮有《出師表》名篇,周瑜沒有留下文學作品。

③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後世,諸葛亮一直評價比較高,周瑜也不低,但是遠遠不像諸葛亮那樣受到關注。

④從歷史記載看,周瑜無黑點,亮點多多,高富帥,簡直就是現代瑪麗蘇男主,而且真有才。

諸葛亮即使在正史裡也是高富帥一枚,智商情商雙高,也是完美人設。

用四個字概括的話,他們兩個人是“好和更好”的比較,如果周瑜和諸葛亮活的一樣長,也許是“更好和更好”的比較,可惜他英年早逝。


師明禮

諸葛亮和周瑜,誰的才能品德更高?

這就像那個玩笑相聲--關公戰秦瓊一樣,讓接受這提問的人不知道如何下手?因為這兩人面對的形勢,對手,問題都不同,很難說究竟誰厲害。不過,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由於周瑜的年齡,本身比諸葛亮要大五六歲,而壽命比較短,只活了三十六歲,這樣,兩人的交集只有很短一段,周瑜前期輔佐孫策之時,三國還懵裡懵懂,沒有眉目,最輝煌的赤壁之戰時,



儘管諸葛亮借東風是虛構的,周瑜的假途滅虢是移花接木,但赤壁之戰周瑜諸葛亮存在合作也是事實,因此,一般認為諸葛亮的才能,品德,特別在蜀國後期,諸葛亮的表現都是周瑜沒法比擬的,不說周瑜已死,即使還活著,是否能夠達到或超越諸葛亮,都不太好說。



從三國志--周瑜傳看, 周瑜短暫的一生,主要功績經歷,包括赤壁之戰,除沒有黃蓋苦肉計,增加了大戰之初,曹軍因染疫病,開戰即敗退。其餘黃蓋獻計,給曹操寫信,假投降,帶船隊燒曹軍戰船,都與演義無二。赤壁之戰後,奪取南郡一段,也和演義描寫一致。只是增加了 孫權任命周瑜為偏將軍,兼任南郡太守。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作為他的奉邑,屯據江陵。至於諸葛亮的事蹟,諸位都很熟悉,就不多費筆墨,各位先生可自行評價,本提問答案:諸葛亮勝出。歡迎噴批!(7:35)


流譽後

站在三國時代可以想象,如果周瑜不是英年早逝,其才能和對東吳的功績應該不會輸於諸葛亮。面對曹操的幾十萬大軍,作為吳蜀聯軍的統帥,硬是打得橫掃北方的梟雄曹操落荒而逃,諸葛亮終其一生也沒有如此戰績!為了美化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等等功勞都算到諸葛亮頭上,事實三國曆史並非像三國演義所寫,好多事都是張冠李戴,赤壁之戰明明最大功勞是周瑜,三國演義卻寫在了諸葛亮頭上。至於品德,不要說愛妻愛子愛家庭,他推薦的人才魯肅後來也是做了他的接班人,三國演義把魯肅說的簡直笨極了。事實魯肅根本不是三國演義裡所描寫的那樣,在當時人家魯肅也是個大戰略家,對當時天下形勢的分析都不輸諸葛亮,不然何以周瑜會選魯肅做東吳他的接班人大都督?只是三國演義為了美化諸葛亮而把眾多軍政奇才都略過了,事實在當時三國出名的奇人異士名氣響過諸葛亮的也有幾人。可見人周瑜唯才是舉唯德是舉的品性,魯肅本來就是德才兼備的人,他怎麼會極力推薦給東吳孫權呢?至少魯肅時期,東吳和蜀漢的關係比較好一點摩擦少一點,這跟魯肅對待雙方關係的重要性說明了魯肅有著政治和軍事的宏觀眼光,不像他們後來雙方開戰,破壞了雙方合作關係,給魏國提供了對他們各個擊破的長期機會。如果吳蜀聯軍關係不破,曹魏能抵擋兩國的聯手進攻南北夾擊嗎?

諸葛亮確實是忠心耿耿集智慧品德於一身的軍政名家。但終其一生比周瑜多活那麼長時間也沒有取得多少成就,北伐六出祁山也沒有成功,相反耗費了蜀國相當的國力。不能說他才能不如周瑜多少,而是蜀國本身條件也不如東吳地廣人多也是富庶之地。

總之,真實的三國周瑜和諸葛亮才能品德應在伯仲之間,只是周瑜早逝來不及做出那麼多成就給大家看,因此才有人認為周瑜比不上諸葛亮。這是一個無法比較的事!假如周瑜能活到諸葛亮那樣的年紀,也許三國的歷史將改寫!


東方大狂俠

諸葛亮和周瑜都是三國時期叱吒風雲的重量級人物。如果非要比較兩人的才德,我認為諸葛亮更勝周瑜一籌。


諸葛亮素有大志,未出仕而曉天下三分,著名的《隆中對》便顯示出一個戰略家的雄才大略。赤壁之戰後,諸葛亮入川協助劉備建立蜀漢,並任丞相。主政蜀漢後,諸葛亮更是將他的文韜武略展現的無與倫比。興修水利、發展農業;鼓勵蜀錦紡織,開展對外貿易;搞好民族團結,保持邊境和平穩定。軍事上,依舊採取聯吳抗魏的策略,並對魏採取主動的戰略進攻而不是消極的防禦,取得了多次戰役的勝利。蜀漢僅以曹魏十分之一的財力,人口在三個國家中數量最少,不到魏或吳的一半,卻與魏吳共存數十年,諸葛亮的才能由此可見一斑。

當然,如此評價諸葛亮並非有意貶低周瑜。其實,周瑜在三國時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軍事家。著名的赤壁之戰中周瑜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一舉擊敗曹操後,由此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周瑜心思縝密,辦事周到細緻,是孫權倚重的肱股大臣之一。可惜周瑜英年早逝,他的才華也未能盡得施展。
歷史上,對二人的評價都很高。諸葛亮居功而不傲,始終對蜀漢赤膽忠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後世人臣的楷模。真實的周瑜也是風度儒雅,對人寬宏大量,文籌武略,乃萬人之英。《三國演義》中將周瑜寫成心胸狹窄、氣量短小之人,主要是羅貫中的正統思想在作祟,以此來凸顯諸葛亮的高風亮節及蜀漢的合法性。但綜合比較,諸葛亮的才能無疑更全面,品行節操及後世評價都在周瑜之上。


高山流水116820061

周瑜是全才,真實諸葛亮像蕭何。打仗周瑜厲害,歷史上草船借箭,火燒赤壁是周瑜的謀略和作品,而且當年赤壁之戰後周瑜敢用幾千兵攻打曹仁幾萬守城兵,還被攻破了。再者龐統人為統一三國周瑜最有能力,所以輔助周瑜。可惜周瑜早死。至於道德,周瑜孫策是真朋友,早年一起打江山,孫策死時跟他說的是,孫權太小,讓周瑜期取代自己,可是周瑜不幹,說一定把孫權輔佐好,孫策這才說嗯孫權打仗不如自己但是用人比自己強。這和劉備託孤說的,你可以取而代之不一樣。孫策是直接讓位被拒絕。總結三國時吳國大都督,周瑜是攻守全才,魯肅就不評價了,陸遜是守城好手,陸亢實力比陸遜還低一些。諸葛亮嘛搞後勤,搞民生政治還行,可惜歷史上打仗不厲害。三國演義神話了。吳國後期還有名將,蜀國後期卻人才凋零,這也是諸葛亮內政問題


輕輕巧巧601

那肯定是諸葛亮更出色了,因為周瑜雖然才能出眾,但是命短,沒有給他更多發揮的時間,值得一提的就是赤壁之戰,以少勝多。諸葛亮就不一樣,文治武功都相當出色,更是成為歷代大臣的榜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