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清多鉅貪,而唐代以前沒聽說有什麼著名的貪官?

東風送暖入屠蘇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於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相關問題。


每朝每代都會有鉅貪,而且越大的權臣越有可能是鉅貪。但是論及貪腐程度,確實是明清兩朝最為令人瞠目結舌。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下面幾個因素:

1、官制選拔問題。秦漢時期的官員多是貴族出身,而魏晉南北朝的官員都是士族出身,隋唐時期雖然已經有了科舉,但是真正的高層大多數依然是貴族、士族出身居多,真正的寒門進入高級決策層是宋朝以後的事。不是說寒門出身就一定是貪汙犯,而是相比而言,貴族出身的人眼光更高,律己更嚴,相對來說更不容易去貪墨。

2、官員待遇問題。之前談到宋朝,那為什麼宋朝的官員貪汙的數量沒有明清那麼多呢?這是因為宋朝奉行高薪養廉政策,官員的收入是非常高的。相比之下,明清時期官員的薪水實在少得可憐,一個縣官靠他那點俸祿根本養不活自己,手裡又有權力,那不貪汙就真的很困難了。

3、歷史遠近問題。離我們越近的時代,史料越多、越詳細。我們對先秦時代的瞭解,幾乎只能靠《史記》、《左傳》等幾部史書,而對明清時代的瞭解,《明史》、《清史稿》只能說是滄海一粟。史料越少,有關貪腐的記錄就越少,因為史書大多數寫的都是正面的東西;史料越繁雜,有關貪汙的記錄自然就水漲船高,見怪不怪了。




青言論史

關於這個問題,唐代之前也並不是沒有鉅貪(如元載:抄家之時,抄出來的珍貴物品,堆積如山,搜出來的金銀財寶,滿坑滿谷,此外竟然還有八百石胡椒),只是我們知道的相對較少而已。那又是什麼造成的這種現象呢?我認為主要有一下三點原因。

一、政策問題

明朝官員的工資較低,並且監管制度也不完善,吃空餉啥的都沒人管,反正沒人管,憑啥不貪?所以這樣一來,明朝得鉅貪就比較多了。


(嚴嵩)

之後清朝入關的時候,收編了明朝一些人,並且還沿襲了明朝的一些制度。為了安撫老百姓,對百姓的政策保障也很多。那麼這些政策保障從哪裡來的呢?當然是減少官員的工資了。官員感到工資少了,自然就會去貪了。

二、傳播問題

都說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明清時期,小說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而大多數貪官也正是因為小說而讓我們熟知。在記述這些事件上,詩只是那麼一點字並且多為抒情,記事的較少。而小說呢?多則幾十萬上百萬,少的也有幾萬,有足夠的篇章記下貪官的罪行,因此明清時期的貪官就因為小說而傳播的比較廣了。

三、時間問題

(這個不用說,大家都認識吧?)

明清時期的歷史離現在比較近,史料保存比較完整,除此之外還有好多老人口口相傳的故事流傳下來。相比之下,唐朝甚至更早,離現在已有千年,大多史料或故事已經在流傳的過程中遺失了。因此好多唐朝之前的事情已經不被人所熟知了。

以上就是我總結的三點原因。一家之言,出錯之處,敬請指正;不足之處,歡迎補充;意見相左之處,歡迎大家評論區討論,不勝感激!

我是逗號先生,感謝大家閱讀!


逗號先生

唐代以前也有很多鉅貪呀,比如和晉武帝的國舅爺王愷鬥富的石崇,就是著名的鉅貪,只是他的鉅額財富來的特別,為官一任,竟然公然攔路打劫,遂成鉅富,竟蓋過天子。



由於自漢代以來,經魏晉南北朝,最後到隋唐,多是門閥制度的濫觴,門閥大族多長久把控官位,加之與皇族聯姻。所以這些歷朝歷代的門閥大族也就富甲一方,形成錢權一把抓,他們的地位有時連皇帝都難以撼動。



不像明清時期,天下所有財產都是皇帝私有,因而一旦貪汙被查出,很容易被廣而告之。隋唐以前,就不會了,士族與皇帝分權,分天下物產財產,天子可以富有,士族自然也可以極為富有。就算皇帝被趕下馬來,只要這些士族有能力存活下來,依舊可以富甲天下。


觀聞錄

明清兩朝,腐敗這個詞的確變得高頻率起來,明朝開國君主朱元璋就首先大力反腐,清朝從康熙年間開始腐敗嚴重,雍正力行反腐,乾隆年間更是出了一個超級大貪官和珅。


但是這不代表以前沒有貪官或者貪汙不嚴重。只是說,專以貪汙成名的大臣不多,但是貪腐照樣嚴重。

《左傳》引《夏書》說:“昏、墨、賊、殺。皋陶之刑也”,說明這是皋陶製定的刑法,被夏朝沿用。根據晉國叔向的解釋:“貪以敗官為墨”,即貪財好利,敗壞官紀為墨。這是死罪。也就是說,與貪汙的鬥爭,從法律誕生就開始了。更可以說,在法律誕生以前,貪汙就已經存在了。

武帝名臣主父偃,就多收人金錢。發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陳湯,後來也因貪汙被打壓。這兩個人都是大大的有名啊,他們算不算是著名貪官呢?應該是不算。因為他們的主要事蹟不在貪。

那麼為什麼明清時期所謂的貪官變多了呢?還是因為皇權的加強,大臣很難成為權臣,其罪名也就逐漸轉變到了只是貪汙上。我們看清朝的鰲拜和年羹堯,就是兩大權臣。他們的罪名就多了,重點也就不是貪汙了。他們不貪汙嗎?他們肯定貪汙,但我們不講他們貪的這一部分。而明清這樣的權臣很少了,貪官也就多了。

所以,明清兩朝貪官變多的原因,就是皇權的加強。


攸揚拾羽

科舉制是個分水嶺,科舉之前官員大多是門閥貴族,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和封地,調到別處做官是給老大打工,帶出來的幕僚培養好了做了官又有分封,科舉之後,官員尤其是文官獲得封爵的機會少了,尤其是明清兩代,沒有軍功是沒有機會的,貪腐的幾率就越來越大


Biggest321

隋朝之前沒有科舉,官員都是貴族世襲,寒門子弟根本沒有上升空間。他們結黨營私,官官相護,和皇帝共享天下。只要皇帝不換,他們是不會出事的。典型的就是西晉的石崇了。


旅行青年說

唐代以前當官是推舉出來的,九品中正制。士族,門閥把控官位。他們本來就家底豐厚,一般不會去貪汙。而且俸祿還挺可觀。明清就不一樣了,科舉取士,家境有些沒那麼好,俸祿也低,通常明代的管還要負責自己手底下一幫人的錢,所以沒辦法不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