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為什麼總怕來不及?

二十多歲的年紀,越來越多的人卻活的孤寡老人一樣,每天想的只是混吃等死,一點幹勁兒也沒有,我的人生已經完了,再努力也就這樣了,還不如活的舒坦些,就這麼喪的活著不好嗎?

不好!

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為什麼總怕來不及?

1

塞繆爾·烏爾曼說過,青春不是年華,而是一種心態;不是玫瑰般的臉龐,紅潤的嘴唇和敏捷的雙腿,而是堅韌的意志,豐富的想象力,以及無窮的激情;青春是生命深處的一股清泉.

最近碰到很有意思的兩件事,一件是83歲老人40W年薪進阿里,另一件是36歲大姐因收費站被撤銷失業。

阿里巴巴以40萬年薪招聘資深體驗師,要求60歲以上老人,廣場舞kol(意見領袖)優先。這場招聘中,阿里一共收到3000多份簡歷。首批應聘到崗的10位大爺大媽參加了線下溝通會,其中有:83歲的清華學霸奶奶,62歲作家大爺,62歲IT大爺……IT大爺還帶了自己做的ppt介紹自己,「12年淘寶買家經驗」、「芝麻信用785分」、「熟練操作Photoshop設計軟件」

網友紛紛表示:你大媽始終是你大媽,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

反觀36歲大姐,印象最深的是她除了收費什麼都不會,自己也早過了學習新東西的年紀。

始終覺得,學習應該是終身的,活到老學到老並不是一句玩笑話,而是需要我們去身體力行的。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不願意接受新鮮事物的人,註定被淘汰。

該努力奮鬥的年紀,就別學著得道高人歸隱山林,你還沒那份心性。

2

先給大家普及“舒適圈”的概念,在圈內有自己熟悉的環境,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我們感到很輕鬆、很自在。

但是,我們只有走出去,才可以不斷進步。

馬雲說,人如果停止了學習,就開始走向失敗。

要麼拼命向前,要麼被動淘汰,沒有其他選擇。

我的大學舍友,畢業就在家鄉找了一份公司前臺的工作,每天就是接聽電話、收發快遞、做做來訪登記,工作很輕鬆,工資在小縣城也算不錯,再說住在家裡也不用付房租,小日子過的還是很小資的,也讓一眾老同學很羨慕,這就是所謂的“錢多活少離家近吧”。

不過,最近她找我,想拜託我幫她找一份運新媒體營的工作,她想辭職從家鄉出來,剛聽到這個消息我很懵,怎麼好好的前臺工作不做要去做運營,公司倒閉了還是受啥刺激了,還有就是她瞭解運營嘛。

結果讓我大吃一驚,她在工作之餘系統的學習了關於運營的理論知識,還自費參與了一些線上和線下的課程,甚至已經參與了部分線上的運營兼職。

自學運營,累嗎?肯定累,只是呆在自己的舒適圈的話肯定要比這輕鬆很多,但她願意為之付出相應的努力,我覺得這就是成功本身了,因為第一步往往是最難的。

不要總等到生活去為難你的時候,才去後悔過去的安逸,居安思危真的很適用於現在這個社會,畢竟,它拋棄你的時候,並不會禮貌性的跟你說再見。

3

人生不只是要思考三個哲學問題: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去往何方?

身在職場的你,還要更多的考慮,我的能力是什麼?我還可以學什麼?我的資產能處理哪些緊急事情?

老闆跟我說過,你走過的路,見過的人,看過的書,學過的東西,最終都會回饋到你的身上。

這確實是雞湯,但真正學習起來,你會發現,其實沒有不務正業,不過是時機未到,曾幾何時,你能想到現在居然可以全民網紅。

79歲男模王德順,24歲開始當話劇演員,年近五旬開始嘗試啞劇,耳順之年開演“活雕塑”,並越來越多得出現在影視劇裡,直到60歲才開始練肌肉。

決定你樣子的,從來都是你自己。

老爺子說健身房有一個220斤的大胖子,練成了140斤,現在走路特別輕快了。我問他走路什麼感覺,他說重生。

你昨天做不到的事情,今天能做到,這就是重生。

那麼,你呢?還要繼續自嗨式努力,還是繼續喪燃的活著?

你才二十多歲,別怕來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