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为什么总怕来不及?

二十多岁的年纪,越来越多的人却活的孤寡老人一样,每天想的只是混吃等死,一点干劲儿也没有,我的人生已经完了,再努力也就这样了,还不如活的舒坦些,就这么丧的活着不好吗?

不好!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为什么总怕来不及?

1

塞缪尔·乌尔曼说过,青春不是年华,而是一种心态;不是玫瑰般的脸庞,红润的嘴唇和敏捷的双腿,而是坚韧的意志,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无穷的激情;青春是生命深处的一股清泉.

最近碰到很有意思的两件事,一件是83岁老人40W年薪进阿里,另一件是36岁大姐因收费站被撤销失业。

阿里巴巴以40万年薪招聘资深体验师,要求60岁以上老人,广场舞kol(意见领袖)优先。这场招聘中,阿里一共收到3000多份简历。首批应聘到岗的10位大爷大妈参加了线下沟通会,其中有:83岁的清华学霸奶奶,62岁作家大爷,62岁IT大爷……IT大爷还带了自己做的ppt介绍自己,「12年淘宝买家经验」、「芝麻信用785分」、「熟练操作Photoshop设计软件」

网友纷纷表示:你大妈始终是你大妈,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反观36岁大姐,印象最深的是她除了收费什么都不会,自己也早过了学习新东西的年纪。

始终觉得,学习应该是终身的,活到老学到老并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需要我们去身体力行的。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人,注定被淘汰。

该努力奋斗的年纪,就别学着得道高人归隐山林,你还没那份心性。

2

先给大家普及“舒适圈”的概念,在圈内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所以我们感到很轻松、很自在。

但是,我们只有走出去,才可以不断进步。

马云说,人如果停止了学习,就开始走向失败。

要么拼命向前,要么被动淘汰,没有其他选择。

我的大学舍友,毕业就在家乡找了一份公司前台的工作,每天就是接听电话、收发快递、做做来访登记,工作很轻松,工资在小县城也算不错,再说住在家里也不用付房租,小日子过的还是很小资的,也让一众老同学很羡慕,这就是所谓的“钱多活少离家近吧”。

不过,最近她找我,想拜托我帮她找一份运新媒体营的工作,她想辞职从家乡出来,刚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懵,怎么好好的前台工作不做要去做运营,公司倒闭了还是受啥刺激了,还有就是她了解运营嘛。

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她在工作之余系统的学习了关于运营的理论知识,还自费参与了一些线上和线下的课程,甚至已经参与了部分线上的运营兼职。

自学运营,累吗?肯定累,只是呆在自己的舒适圈的话肯定要比这轻松很多,但她愿意为之付出相应的努力,我觉得这就是成功本身了,因为第一步往往是最难的。

不要总等到生活去为难你的时候,才去后悔过去的安逸,居安思危真的很适用于现在这个社会,毕竟,它抛弃你的时候,并不会礼貌性的跟你说再见。

3

人生不只是要思考三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去往何方?

身在职场的你,还要更多的考虑,我的能力是什么?我还可以学什么?我的资产能处理哪些紧急事情?

老板跟我说过,你走过的路,见过的人,看过的书,学过的东西,最终都会回馈到你的身上。

这确实是鸡汤,但真正学习起来,你会发现,其实没有不务正业,不过是时机未到,曾几何时,你能想到现在居然可以全民网红。

79岁男模王德顺,24岁开始当话剧演员,年近五旬开始尝试哑剧,耳顺之年开演“活雕塑”,并越来越多得出现在影视剧里,直到60岁才开始练肌肉。

决定你样子的,从来都是你自己。

老爷子说健身房有一个220斤的大胖子,练成了140斤,现在走路特别轻快了。我问他走路什么感觉,他说重生。

你昨天做不到的事情,今天能做到,这就是重生。

那么,你呢?还要继续自嗨式努力,还是继续丧燃的活着?

你才二十多岁,别怕来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