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建議計算機博士去高校?

陳名芳

在高校從事人才招聘工作多年,對計算機專業優秀人才難招博士的問題也是經常遇到。其實不光是計算機專業,還有一些應用型專業博士,在行業高速發展的時期,都是希望先到企業工作,比如金融、電力、石油。之前也和一些相關人士聊過,我認為,選擇企業工作也是值得尊重的。

首先當然是工資待遇了。只要這些行業不衰敗,在企業的工資待遇就會遠遠高於高校教師,在谷歌、微軟、BAT等等公司自不用說,哪怕是二三線的公司通過一兩年的積累,也能拿到相當於教授的工資。同樣,在前幾年的電力行業、石油行業,一進公司的起薪就比高校教師高出一大截。舉個例,儘管這些年石油不景氣,但如果一個海外博士能在國外進入石油企業工作,其工資收入可以相當於牙醫、律師,達到中產階級的最上層。

其次,這些專業都是應用型專業,其前沿通常都在企業而不在高校。不可否認,高校在基礎理論,比如說某些算法、原理上有所建樹,但真正引領行業方向、把科技轉化為效益的,還是企業。同時,很多企業本身就具有很強的研究能力,有自己的研究院,有博士後工作站等,其下面的專家並不遜於高校教授。博士去企業從事研發工作,可能在研究方向和內容上有所侷限,但並不會荒廢自己的專業。

最後,在未來的發展中,有企業工作經歷的人如果願意,是可以選擇去高校工作的。目前,大部分985、211大學對招聘企業人才比較謹慎,通常採用合作的方式,但一些省屬工程院校,是很歡迎企業人才的,特別是有行業認證、有專利、有項目經驗、有企業人脈的人才。

所以說,對計算機專業(或其他應用型專業)博士來說,到一個具有科研能力、有較好行業前景的企業做一些本專業相關的工作,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高校人才真經

計算機博士去高校,這個題目每個人的看法都可能不同。個人覺得,到企業可能更能發揮你的特長,更有成就感。我覺得可以提供一下幾條思路供參考。

1、自己想選擇什麼樣的事業。如果留在高校,那麼相對來說工作比較輕鬆,主要的可能是提出科研項目爭取科研經費,然後帶一幫研究生搞出一些轉化不成實際成果的所謂科研成果來。當然有些還是可以轉化為實際的產品。到企業可能會承受相對比較大的壓力,包括項目前景判斷、開發教育成本利潤、市場是否有前景等等,甚至還有團隊的招聘、培訓等等。但是當你完成一項成果,而又給公司帶來實際的利潤,社會上使用你的成果後又改善了某些東西,你會發現成就感更高。

2、自己想選擇什麼樣的生活。高校的待遇其實還是不錯的,中產以上的生活,而且生活工作壓力小,不用長期東奔西跑,有休息日,還可以利用假期到處旅遊,今日西藏,明日塞班,日子相對愜意。但是到企業就有可能完全不一樣了,到不同的企業,就有不同的生活。待遇一般的,可能就一箇中產;待遇好的,那可能幹一年吃一輩子一飛沖天;也有可能每日循規蹈矩兩點一線上下班,也有可能一年365天除了春節,根本就沒有休息日,有錢都沒地消費。作為博士,有可能你的話一言九鼎,有可能在各種勾心鬥角中敗下陣來,可能會體驗各種各樣的生活,讓你人生豐富多彩。

3、受尊敬感不一樣。在高校遍地都是博士,也不缺你一個博士。所以大家看博士都習慣了,無所謂了。而到企業可能就不一樣了,當然科研單位那些先不談。一個企業有幾個博士的話,那企業還是比較牛逼的。所以在企業更能受到尊敬,而且更能受到單位的尊敬,但前提是有真材實料,要能服人。特別是搞技術的人有一個臭脾氣,能力不如自己的,學歷再高可能都沒鳥用,扶牆都不會服你。

怎麼選擇要自己權衡,別人的話只能作為參考,最重要的就是自己選擇什麼樣的事業和生活。能讀完博士的,起碼都是經歷過過五關斬六將的,智商都高,但要把智商轉化為真槍實彈的能力,就要看自己的努力還有一點兒運氣了。


東風高揚

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看法。計算機相關專業去高校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手裡恰有一例。

W博士是三年前我從國外招回來的,本科和我還是校友。雖然算是應屆博士,但我爭取給了他有的博士畢業十年都不一定拿到的年薪,費了大勁特殊申請的。但我絕對沒有徇私,他是我見過最優秀的博士,而事實也證明了我的眼光不差。

他在入職半年內就得到了集團總裁級別的領導賞識,又過半年火速升技術總監,再半年升所長。再一年,他帶進來的技術方向孵化公司了,他直接可以擔任新公司的技術副總。

但這個時候他重新選擇了回學校當老師,學校新成立的學院,直接聘他副教授,院長助理,另外一次性安家費(具體不透露了),年薪比在企業至少低30%。但是憑他的能力,加上拿項目賺錢,年薪絕對不會低於在企業。

所以你看,機會在牛人手裡是用來放棄的。人家這才叫選擇。高校有高校的好處,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而且在學校能夠真正踏實做技術深度研究。加上他在企業的經驗,完全可以繼續和企業合作項目。

祈禱不要被他看到這篇,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