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子鄉打造產業脫貧的“拳頭產品”

走進大棚時,秦治遠正忙著收拾棚裡的番茄秧。室外陽光燦爛,棚內好像蒸籠一般,秦治遠臉上掛滿汗珠。

秦治遠今年55歲,因為患肺氣腫,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只能做些簡單家務活。孩子13歲,正在讀小學六年級。多年來,因家裡只有2畝地,靠種植玉米每年只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遇到年景不好,連1000元的收入也達不到。2016年,秦治遠被評為精準扶貧戶。

為了適應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加快全鄉農業結構調整,拓寬脫貧路徑,打造產業發展新引擎,南臺子鄉以設施農業為著力點,全力推動萬畝設施農業產業園建設。

秦治遠因為家裡經濟緊張,雖有產業政策支持,卻無法籌集建大棚所需資金。後來在村委會主任顧金良的幫助下,聯繫該村民信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將4個大棚先期“支援”給秦治遠使用,可以一邊掙錢一邊還錢,搭上了產業扶貧的順風車,秦治遠一下子有了4個大棚種植硬果番茄。

“這幾個大棚,真得感謝村委會顧金良主任的幫助和支持。現在有了溫室大棚,咱們脫貧的信心也足了。”據介紹,從今年4月份硬果番茄上市開始,秦治遠的4個大棚已經收入8萬餘元,淨利潤4萬元。

秦治遠依靠發展設施農業,走上增收脫貧道路,是南臺子鄉發展脫貧主導產業、打造脫貧動力引擎的一個縮影。自2017年以來,該鄉堅持以產業脫貧為重點,在官村溝、卡拉街、大溝、北山根、川心店等村規劃設施農業用地10300畝,計劃利用3年時間建成萬畝設施農業扶貧產業園區。截至目前,該鄉已在卡拉街村、官村溝村、大溝村建設日光溫室185個、1400畝,總投資達3050萬元。園區通過產業牽動、自我發展、土地租金收益、貧困戶園區務工等方式,帶動貧困人口279人實現穩定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