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法律惠民“20條”公佈 亮出“真招實舉”

昨天召開的“情繫百姓·法惠民生”系列法律服務活動新聞發佈會上,煙臺公佈了9大類20件為民法律服務實事清單。這些實事涵蓋了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緊迫的法律問題和法律訴求,讓人民群眾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法律服務,感受到法治溫暖和關懷。

20條為民法律服務實事

提升民生法律服務效能

市司法局副局長楊秀全在發佈會上具體公佈了20條為民法律服務實事:開展法治扶貧“千人行”、法治扶貧“先鋒崗”、法治扶貧“結對幫”活動;成立煙臺市職工法律服務站;成立煙臺市律師志願服務團;全面實施公證“暖心”工程;建立“法潤萬家”法律服務聯盟;成立知識產權人民調解委員會;推進婚姻家庭人民調解委員會建設;拓寬醫療糾紛調解領域和範圍;開展“走進社區,貼近百姓,關注民生,促進和諧”司法鑑定人進社區活動;開展“法潤煙臺,服務民生”司法鑑定大型廣場宣傳活動;建設煙臺市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創辦“法治煙臺”電視普法專欄;組織開展“憲法進萬家”主題宣傳活動和“我與憲法”網上法治漫畫、微視頻徵集大賽;擴大法律援助辦案數量;做實法律援助點援制;建立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提供更加便捷的網上線上法律服務;開展貧困服刑人員家庭救助活動;開展社區戒毒康復指導活動;開展親屬與服刑人員遠程探視。

這9大類20件為民法律服務實事,結合了司法行政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司法鑑定、法治宣傳、法律援助、監獄戒毒、社區矯正等八項業務職能,涵蓋了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緊迫的法律問題和法律訴求。

“我們的目標,就是全力拓寬民生法律服務領域,改進民生法律服務質量,提升民生法律服務效能,更加積極有效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切實滿足人民群眾新時代法律服務的新要求和新期待,讓人民群眾在法律服務中享受到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楊秀全說。

法治扶貧“千人行”

亮出“真招實舉”

在法治扶貧“千人行”、法治扶貧“先鋒崗”、法治扶貧“結對幫”活動中,市司法局將組織引導1000名優秀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紮根“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到6000多個村(社區)提供10000場次以上現場法律服務,在貧困偏遠山區和海島設立30個“黨員律師法治扶貧先鋒崗”,進行深度結對幫扶,全面參與法治扶貧工作。同時,選拔熱心公益的優秀律師,建立律師志願服務團,組織開展100場“律師志願公益行”活動。

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提供更大便利,將聯合市總工會、市律師協會,在全市範圍內設立10個“煙臺市職工法律服務站”,擴大律師服務職工的載體和輻射面。選拔熱心公益的優秀律師,建立律師志願服務團,組織開展100場“律師志願公益行”活動。

線上、線下相結合,市司法局還將做好“12348山東法網”推廣應用、“網上問法”欄目改版升級和12348諮詢熱線值班工作,形成集遠程法律諮詢、實體法律服務預約、法律援助申請等於一體的全方位公共法律網絡熱線服務平臺。

小額繼承公證簡易程序

滿足個性化需求

隨著群眾法律服務需求越來越呈現多層次、多領域、個性化的特點,“法律惠民20條”也將提升法律服務供給能力、優化服務質量和效率作為重要舉措。比如,將全面實施公證“暖心”工程。一方面開通綠色通道,實行預約服務、延時服務、上門服務、便民服務。積極開展公證法律援助,對殘疾人、老年人等困難群體,做到應援盡援;另一方面,簡化公證程序,對標的額為5000元以下銀行存款的繼承案件,實行小額繼承公證簡易程序,提高辦證效率,方便當事人取得小額遺產。

法律援助是困難群眾的“保護傘”,市司法局將擴大法律援助辦案數量,做實“點援制”,重點關注農民、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老人婦女兒童、失獨家庭、犯罪嫌疑人等特殊群體,努力達到“應援盡援、能援多援”,全年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突破6000件。同時,建立法律援助人才庫,進一步豐富完善律師事務所和律師花名冊內容,讓申請援助的群眾選擇自己心儀的援助律師。

致力於維護和諧的家庭生活,降低離婚率,將加強婚姻家庭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全面推廣芝罘區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工作新模式,在全市所有縣市區普遍建立起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實現全覆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