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吃香菜並不是挑食,而是基因在作怪

媽媽一大早指著我“你怎麼又把香菜給挑出來呢?”

我繼續低著頭挑出香菜,吃我的飯菜

媽媽又唸叨“怎麼那麼胖還吃那麼多?”

我……

不喜歡吃香菜並不是挑食,而是基因在作怪

有人喜歡香菜獨特的柑橘香味,有人卻對其敬而遠之。數據顯示,世界上大約有1/7的人不喜歡香菜的味道,形容其如同肥皂

不喜歡吃香菜並不是挑食,而是基因在作怪

據生命時報報道,美國一家著名的基因檢測公司研究人員發現:

不愛吃香菜,與體內基因有關。

研究人員對近5萬人的DNA進行了研究,在比較了喜歡和不喜歡香菜的人的基因後發現:

那些吃了香菜後覺得有肥皂味的人都攜帶一種名為“OR6A2”的特殊基因

這類基因參與人體的嗅覺、味覺功能,並且對醛分子特別敏感,這種化學物質具有香菜的氣味,即所謂肥皂味。

不喜歡吃香菜並不是挑食,而是基因在作怪

研究人員還發現:約一半的歐洲人染色體中有兩個“OR6A2”基因,但只有15%的人說香菜有肥皂味,另有11%不攜帶“OR6A2”基因的人也說香菜有肥皂味。

結果證明:遺傳變異在對香菜的味覺感受中佔有了一定的比例,不僅如此,另一種與氣味相關的基因和兩種與苦味相關的基因也會影響對香菜的味覺感受。

所以,不喜歡吃香菜並不是挑食,而是基因在作怪。


基因讓你討厭香菜,還會使你淪為吃貨

如果你已經是一個胖墩了,還經常抵制不住食物的誘惑,那麼也許這不能怪你意志薄弱,而要怪你的基因,是它們使你淪為吃貨。

6年前科學家鑑別出一個跟肥胖症有關的FTO基因,如今我們大致知道它是如何塑造吃貨們的:

它一方面阻止人在飯後產生正常的飽感,另一方面還使高熱量的食物更加誘人。


在人群中,FTO基因有兩個不同的“版本”,為區別起見,科學家把一個“版本”叫“A”,另一個叫“T”。

我們知道,每個基因在DNA上都有2個拷貝,分別位於兩條鏈上,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

如果2個FTO基因都是“A”版,我們就說其基因型是“AA”;同樣道理還有“AT”和“TT”。

科學家發現,基因型為“AA”的人群比起“TT”的人群,患肥胖症的比例要高出70%。

為了搞清楚這是為什麼,英國科學家招募了基因型分別為AA和TT的男性志願者各10名,他們年齡相同,胖瘦大致一樣,然後喂以同樣一頓便餐。

這頓便餐不論量還是質,大家也都一樣。

2小時後,研究人員調查大家的飢飽感。

結果發現,基因型為AA的志願者比TT的志願者,感覺餓的程度要高出20~25%。

檢查血液中唯一與刺激胃口有關的激素—腦腸肽—的濃度,AA型志願者也比TT型志願者高出20~25%。

這說明,FTO基因的“A”版不能在飯後有效地抑制腦腸肽,所以AA型的人容易感到餓。

另一個實驗:在飯後不久,讓志願者觀看不同食物的圖片。

面對那些高熱量食物,AA型志願者比TT型志願者給出的評分要高出50%。

這說明,FTO基因的“A”版本讓食物看起來更加誘人。

不喜歡吃香菜並不是挑食,而是基因在作怪


早在上個世紀,英國生物學家道金斯就提出,每個人其實都是基因的奴隸,我們只是基因們實現自己目的的機器。

在吃貨們身上,這一點可謂再一次印證了。

當然,儘管身上有FTO基因“A”版本的人註定更容易餓,更愛吃,但並非就說擁有“A”版本的人個個註定是個胖子。

吃貨看來是命中難逃,但成為胖子並非你命中註定。

只要多鍛鍊,把多餘的熱量及時消耗掉,那麼一樣可以保持勻稱的身材。

不喜歡吃香菜並不是挑食,而是基因在作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