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奇:生魂救母

民間傳奇:生魂救母

唐高宗年間,益州金水縣長合村裡,居住有一戶姓殷的人家。男主人殷襄本是一飽學秀才,卻因時運不濟,屢次參加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無奈在村上學館裡當了個教書先生,靠微薄的收入維持一家生計。娘子殷氏早年在分娩兒子云生時落下病根,一年四季都靠服用藥物來調理身子,花費甚大,因此家境日漸艱難。

雲生自幼就特別孝順懂事,才滿十三歲已像一個小大人般,把母親照顧得無微不至。殷襄很是欣慰,就同兒子商量,家裡長期入不敷出,難以為繼,想去京城長安拜訪以前讀書的同窗周桐,聽聞現今已經官至刑部,若能得其相助,謀個出身,到時把母子倆接到長安,天子腳下,名醫匯聚,便能徹底治好他母親的病。

雲生聞言自然高興,信誓旦旦地保證,一定盡心盡力侍奉母親,等候父親的好消息。

可惜的是,殷襄一去三年,音訊全無。殷氏日夜掛念丈夫安危,寢食難安,病情愈加嚴重。雲生看到母親身子一天比一天虛弱,心急如焚,很想去長安尋找父親,但母親顯然受不了長途跋涉的艱苦,獨自前去,又放心不下母親一人在家,左思右想,忽然想到一個主意,村外連接南北縣城的官道上,每天人來車往,商旅不斷,間中或許有從長安回來的旅客,說不定可以向他們打探到父親的行蹤。

雲生馬上付諸行動,每天一有空就來到官道上,攔住過路的商旅詢問:是否是從長安回來的?可曾聽過殷襄這個名字?許多客商感動於他的一片赤子孝心,紛紛表示日後若到長安,一定替他留意殷襄的下落。雲生連連致謝,深愧無以為報,索性在官道邊搭建了一個簡易的茶鋪,為過往客人提供茶水,因為要隨時服侍母親飲食起居,不能整天呆在茶鋪內,便寫了一張告示貼在門口,上面寫道:“免費供應茶水,大家自取自用,如果有知道金水縣長河村殷襄消息者,請留言告知,殷雲生跪謝。”

一天早上,雲生聽到母親在不停咳嗽,把燒好的茶水送到茶鋪後,便趕緊去縣裡藥鋪抓了些止咳草藥,準備回家煎給母親服用,誰知道剛一出藥鋪門,就見兩個捕快迎面走過來,一左一右揪住他說:“殷雲生,有人告你,快隨我們去見官。”當下不由分說,把雲生押到了縣衙的大堂上。

金水縣的縣官吳永,名如其人,辦案“無用”之極。

雲生糊里糊塗跪倒在堂下,就聽吳縣官一拍驚堂木,厲聲喝道:“殷雲生,你為何在茶鋪的茶水下毒,害死褚員外,還不從實招來。”

民間傳奇:生魂救母

雲生嚇了一跳,連忙回答說茶鋪的茶水都是自己每天從村中水井裡打上來燒開後,送去茶鋪,讓來往行人解渴,事先根本不知道是哪些客人會飲用,怎麼會去毒害褚員外呢?

此刻跪在一旁的青衣小廝,指著雲生說,自己是褚員外的跟班褚乙,今早跟隨褚員外外出訪友,經過官道旁的茶鋪時,忽然肚子痛,不得已跑到茅草叢去方便,請褚員外在茶鋪喝茶稍等。誰知道方便回來,發現褚員外口吐白沫,倒在地上,已經死去,正慌亂之時,正好看到茶鋪告示上有鋪主殷雲生的名字,兇手不是他是誰?

雲生連叫冤枉。吳縣官就說,仵作正在檢驗屍體和茶壺裡的茶水,如果確認褚員外是喝了茶水中毒,供應茶水的人自然脫不了干係。

不大一會兒,仵作走上公堂,稟報說已經檢驗清楚,褚員外確實是被茶水毒死。吳縣官當即連拍驚堂木,要雲生認罪。

雲生面對飛來橫禍,急得眼淚都流了出來,忙把免費提供茶水的動機說了出來,再三申明有求於人,怎敢存不良的心思,何況這個茶水鋪已經開了數月,一直平安無事,實在不知道茶水裡怎麼會有毒。

“大膽狂徒,竟敢狡辯,看來不打你不會招供。”吳縣官大發雷霆,下令衙役重打雲生三十大板。

雲生被打得皮開肉綻,強支撐住身子磕頭如搗蒜,請縣老爺明察,務必要早日抓住真兇,還自己一個清白。

吳縣官卻根本不顧雲生的哀求,退堂而去。

昏暗的大牢裡,雲生一籌莫展,度日如年,身痛心更痛,雖然已用僅有的一點碎銀打點,拜託牢頭派人去告知母親殷氏,撒謊說自己是到外地去找神醫來替她治病,請她安心在家等待。但母親本已病勢沉痾,長期無人照料,後果不堪設想,真是越想越急,恨不得身生雙翼,飛到母親身邊。

牢頭瞅見雲生長得眉清目朗,五官端正,根本不像窮兇極惡之徒,動了惻隱之心,偷偷告訴他,被毒死的褚員外是吳縣官頂頭上司益州知府褚大人的外孫,褚知府已下令吳縣官如果一個月內破不了此案,就必須拿殷雲生來替他外孫償命。

雲生得知這個消息,頓時心涼了半截,尋思吳縣官辦案糊塗,到時勢必會被斬首,這件事情也一定瞞不住母親,自己枉送性命也就罷了,連累母親萬死難辭其咎,更辜負了對父親的承諾。

夜半三更,雲生躺在牢房的稻草上,在黑暗中依舊大睜著眼睛,怔怔地望著牢門,腦海裡翻來覆去地只有一個念頭:我要出去,我要去救母親。就在這時,忽然覺得身子變得輕盈起來,好像能飛一樣,也不知怎樣便離開了牢房,飄飄忽忽地回到家中。

民間傳奇:生魂救母

剛進屋,就聽到母親臥房裡傳來一聲接一聲地劇烈咳嗽,雲生關心情切,飄身而入。

一盞殘燈,照著殷氏骨瘦如柴的身軀。幾天不見,母親竟然憔悴如此,雲生心如刀絞,撲通跪倒在床前,輕聲呼喚。

殷氏睜開眼睛,見是兒子,喜極而泣,說這幾日總擔心他像他父親一樣一去不復返,謝天謝地,總算平安歸來了。

雲生知道自己的疑犯身份,在家萬分不安全,也許天一亮捕快就會上門抓人,必須馬上離開,就把母親扶起來背在背上,謊稱神醫已經找到,要帶她去神醫家治病。

走出家門,卻不知何去何從,雲生忽然想起官道茶鋪後面的大山上,有數間採藥人秋季上山採藥時歇腳的草棚,如今還是初夏,無人居住,便把母親背到此處安置下來,騙母親說,神醫到山中採藥未歸,且在這兒安心等待。殷氏對兒子說的話自然深信無疑。

雲生白日去山中摘些菌菇回來,煮熟後讓母親食用,晚上就飛去長安,尋找父親下落。只是找遍了長安城內所有角落,就是沒有看到父親身影。

莫非父親不在長安,天大地大,這可怎麼是好呢?雲生也不去想自己飛來飛去的本事從何而來,每晚殫精竭力,不斷擴大範圍探尋,一夜比一夜焦慮,因為擔心長此下去,母親必定起疑。

這一晚,雲生如心有感應一般,來到一處官衙內,看到一個身著官服的男子倚窗而立。雲生望著那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身影,忍不住試著叫了一聲:“父親”,那男子回過頭,果然是殷襄,雲生欣喜若狂,正想上前與父親相認,忽然覺得身子不受控制一般的四分五裂,瞬間失去意識。

次日天已經大亮,殷氏見雲生遲遲不來請安,屋裡屋外也沒有見到人,頓時著急起來,就一邊喊著兒子的名字一邊走下山,跌跌撞撞的來到官道上,抬頭忽見前方一騎駿馬飛馳而來,眼看就要撞上,嚇得驚倒在地。

馬上的男子趕緊收住韁繩下馬,把殷氏扶起來,兩人四目相對,皆齊齊大叫一聲:“相公!”“娘子!”那男子赫然正是殷襄。

夫妻倆久別重逢,恍如隔世,殷氏一把拉住丈夫,哭道:“雲生不見了,快去找我們的兒子。”殷襄臉色大變,忙把殷氏抱上馬,向縣衙刑場方向飛奔而去。

遠遠聽見三聲追魂炮響,殷襄快馬加鞭,一路大喊:“刀下留人!”可惜仍是晚到了一步,等夫妻倆趕到刑場,只看到一具被斬首的屍身,殷襄一口獻血狂噴而出:“我的兒!”踉蹌上前,一把抱住屍身痛哭,殷氏顫巍巍地將雲生頭顱捧回原位,隨之昏死過去。

金水縣當天發生了一件大事,“無用”的吳縣官連同褚知府同時被關押大牢,據說是因為吳縣官不但審案不清,還與褚知府沆瀣一氣,濫殺人命,被欽差殷襄殷大人抓到實證,依法判刑。

冷風咧咧,殷襄在殷氏帶領下,來到山中草棚前,淚如雨下,想著雲生為了護佑母親周全,竟然硬生生魂魄離體,偏偏緊要關頭,卻被昏官所誤,當做兇手斬首示眾,肉身被毀,魂魄便隨之消散,可憐的兒子就這樣屈死黃泉。

害死褚員外的真兇其實就是褚乙,因為他早就覬覦褚員外身上的一塊寶玉,趁機借路邊茶鋪下毒,謀財害命。在殷襄細查之下,此案頃刻水落石出,只是天意弄人,雖然兇手伏法,卻救不回雲生性命。

“雲生,是父親誤了你呀。”殷襄萬分自責。

民間傳奇:生魂救母

原來當年殷襄到長安後,周桐剛剛外調離京,等殷襄千山萬水地趕去,周桐又調回了京城,一路錯過,待兩個老朋友好不容易見面,時間已蹉跎了三年,周桐談話間告訴殷襄,他家鄉金水縣剛上報了一個命案,兇手名叫殷雲生。殷襄大驚失色,說兒子就叫雲生,天性至純至孝,絕不會行兇殺人,一定是被人冤枉,懇求周桐想辦法救兒子一命。在周桐的舉薦下,殷襄得蒙皇帝高宗召見,高宗十分賞識他的才學,破例封為欽差大臣,在領了聖旨後,便急急返回金水縣救子,一路上似乎都聽到兒子焦灼呼喊父親的聲音,心中早生不祥之感,果然應驗。

“雲生,雲生,你回來吧,母親想你呀。”殷氏對著大山呼喚著兒子名字,聲聲啼血。

殷襄痛失愛子,哀痛之餘,把一腔悲憤都傾注在查辦各地冤案之上,日理萬機,明察秋毫,不但釋放了無數屈打成招的牢犯,還嚴懲了一大批貪官汙吏。百姓們有感於他的勤政愛民,施德四方,紛紛到觀音廟為殷大人祈福。

一年之後,殷氏再度懷孕,生下一個健康可愛的兒子。當看到兒子頸上那一圈細細的紅紋,殷襄頓時淚流滿面,毫無質疑地相信,是雲生回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