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起兵造反時,曹爽和天子都有兵權,為何無動於衷?

彭吉光

說到司馬懿大家都知道他是十分有名的軍事家,很會打戰。他會打戰的才能給讓他成為魏國實權人物,是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而他的另一項才能則讓他有了機會推翻魏國,讓天下成為他司馬家的,這項才能就是能演。

司馬懿能演這個才能在曹操那會就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段位了。為了不去給曹操效力,他曾裝過死,扮過瘸腿、逃過了曹操的懷疑成為一名手握重權的大臣。而後面他在面對政敵曹爽時,他這一招更是使得神出鬼沒的。

本來他與曹爽同為輔政大臣,可無奈曹爽是宗室,又自小入宮,與皇帝十分親近,所以後面曹爽幾乎把持了整個朝廷,司馬懿也是被曹爽排擠的沒地方站只好裝病回家了。司馬懿還裝得特別像,曹爽幾次派人去看,得到的消息都是,那司馬老頭快要西去了,不足為患。本來曹爽心裡想著要不要來個斬草除根的,一聽到這消息,心想對個老人下手說不過去,由他去吧。


有親問了,說這麼多與題目好像沒啥關係吧。當然有關係了,從面前這些情,我們可以看出之所以司馬懿起兵,曹爽沒有反抗的原因所在了,一個太能演,一個是太懶。

我們說了司馬懿這人特別能演,那他起兵後,他本意很明顯就是要了曹爽的命,要奪天子的權,可是他卻對曹爽說,自己只不過是因為發現曹爽做了錯事,引起了朝廷上下不滿,他做為三朝元老不得不站出來。

這話只有三歲小孩會信,但曹爽卻選擇了相信。為什麼?因為他懶啊。司馬懿向曹爽保證只要他能自首,司馬懿一定能保證他日後的榮華富貴。

曹爽本是一個官二代,從小沒吃過啥苦,雖說他離皇權很近,可他從沒有野心。那現在既然不用自己費力氣也能保證榮華富貴,那還打個啥。所以本來他可以跟司馬懿拼一拼的,結果他選擇了投降。

有句話叫上帝給你的每一份禮物都暗中標好了價的。曹爽想不費力氣得到榮華富貴,最後是被司馬懿扣了一個造反的罪給殺了。

再說天子曹芳為什麼不反抗?這是因為司馬懿並沒說要反天子,他是以捉曹爽為名的。天子還是天子,所以他不用反抗。雖說明面上是這樣講,但實則上曹芳跟曹爽也是一個性格,懶。大家想想,一名臣子竟然沒經過皇帝的命令就把皇城給包圍了,這不是挑戰皇權嘛?可曹芳見司馬懿那麼多兵馬,自己要發火跟對方打起來,並不一定有好結果,還不如裝聾作啞得了。當然,最後他的皇位也是沒保住,還是讓了出去。

所以以史為鑑,在需要努力拼搏時候,如果你選擇了安逸,那麼結果你將付出的代價超乎你的想象。


悅讀會

司馬懿率領死士佔領洛陽,非起兵造反,這是一場曹魏集團的內部鬥爭,當時,司馬懿拜封太傅,失去長安兵權,這也是他最後的救命稻草,那他為何要丟掉呢?在《虎嘯龍吟》裡,他用兵權作為交換,只為妻子張氏春華看長子司馬師最後一眼,但同時,也讓曹爽對司馬懿放鬆了警惕,對司馬懿放鬆警惕,並未放鬆對司馬家的監視,司馬老兒只得故伎重演,裝病,這種老把戲,曾經都把魏武帝曹操矇混過去,曹爽身邊的謀士紛紛擔心,故多次派人前去試探,要論演技,司馬老兒可以摘得奧斯卡影帝了,騙得了接二連三前去探望的人,探望的人回來稟報,司馬老兒時日不多,不久命呼已!要說曹爽信了,這我真信,曹爽,此人有勇無謀,對於朝堂鬥爭,並無豐富經驗,所有謀略皆是身邊謀士所出,如駙馬何晏,尚書丁謐等,在此爭鬥中,未見曹魏集團的其他宗室成員支持,而司馬懿是四朝老臣,朝中威望甚高,又是士族領袖。孔明六出祁山,皆被其挫敗,故司馬老兒在軍事領域也有豐富經驗,只不過,高平陵之變,司馬懿的孤注一擲,也是一場命運賭博,只不過,沒想到事件進展的如此順利,看來這也是司馬懿謀劃此事許久。

大家都說,曹爽和天子都有兵權,為何無動於衷?別急,且讓我娓娓道來。曹爽得到長安兵權後,周圍謀士都勸曹爽殺了司馬懿,要說也怪,司馬懿是曹爽的死對頭,曹爽應該對他恨之入骨,可每次都不成功,只能說司馬老兒的演技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再加上曹爽的為人,性格猶豫不定,心太軟,所以造成了高平陵之變,當然,高平陵之變,少不了司馬懿對曹爽的性格揣摩。還記得,司馬懿年輕時,有事求於荀彧,最後,荀彧送給司馬懿四個字“形勢,人心”,司馬懿這麼多年走來,一直記在心中。曹爽,當了大將軍以來,專橫跋扈,對天子不敬,引得朝臣不滿,所以後來沒有人肯出手幫助曹爽。曹爽其人貪戀女色,他將明帝曹睿後宮妃嬪--蒹葭納入府中,司馬懿看在心裡,沒有吱聲,有句諺語說“上帝讓其膨脹,必先讓其瘋狂”,曹爽走到何時也離死期不遠了。而司馬老兒更狠,扣留何駙馬和曹爽妻兒,還派出太尉蔣濟說服曹爽不要做無謂的反抗,這也動搖了他的鬥爭意志,無奈曹爽不是雄心之人,貪戀女色和舒適的生活,最後曹爽跪地求饒司馬懿,不要傷及家人,那一刻曹爽已經死了,滅三族,只是時間的問題了。司馬懿說自己是一把刀,他想當執刀人,而這條路他走了幾十年,他不是曹操,而勝似曹操!


布克C

高平陵之變

高平陵之變發生在公元249年,是司馬懿對曹魏的一次絕地反擊。此事變之後,曹魏勢力雖有幾次反擊,但於事無補。終於在公元266年,被司馬家代魏而立。在此期間,263年滅蜀漢。代魏後,280年滅東吳,三家終歸晉。但僅僅37年後,西晉八王之亂後就滅亡了。

魏晉南北朝的這種城頭變換大王旗的事情特別多,這現實背後有著不同於表面的東西在起著作用。高平陵之變看似司馬懿與曹爽的對決。事情發生時但曹爽和曹芳在外,居然沒有一點辦法,灰溜溜回來投降;這充分顯示出曹魏勢力已經失去對局勢的控制。已經不是所謂的好人壞人什麼的故事,也不是什麼曹爽排擠大臣、眾叛親離的故事。這背後的故事是中國統一之難。君主專制和皇權的單薄的矛盾,自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始,廢除分封實行郡縣制開始,集權裡於中央已是趨勢,但這之中的道路卻迂迴曲折。

皇權看似威嚴不容侵犯,但實際上呢?君主是一個人而已,他必須依靠一定的人去管理。具體到中國,中國太大,實際上依靠的就不是個別的人,想長時間、有效力管理這個大國家,就必須依靠一大批人,這一大批人就是中間層次的人。皇權控制的只能是管理這中間層次的人,皇帝不可能去直接管理一個村莊。皇帝依靠什麼人?這就是中國朝代變換的核心問題。秦二世而亡,依靠僅僅是秦始皇的個人威力,始皇一沒而秦亡,時間短很多事情沒有暴露。而西漢開國到東漢滅亡前後有四百年,在這長時間跨度裡,充分暴露了皇權的單薄,西漢初年,劉邦一死,皇權就落入呂后和諸呂之手先後達十多年。後在西漢開國元勳抵抗下,才得以滅掉諸呂,開拓出西漢初年文景之治。在這之就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漢武帝時期就已經開始突顯出地方豪強勢力對中央的威脅。經漢初的文景之治,輕徭薄役、休養生息後,財富積累過程中,地方經濟勢力逐步做大。部分商業勢力開始影響帝國政治形態,漢武帝時期的鹽鐵論,遷豪強於邊塞等措施,有打擊匈奴的作用,也有限制地方豪強的目的。但這些僅僅治標不治本,經濟的總是發展,財富總歸要積累,地方的勢力一定會抬頭的。漢朝是中國第一個大統一、長時間的大王朝,應付這些問題是歷史上沒有的。可以說沒有任何經驗,也不知道如何控制這些地方勢力。漢武帝后,西漢多有幼帝登基,這不免又增加了皇帝的不穩定性。西漢統一的王朝在這時還沒有太好辦法去管理這些,從官吏來說,自然而然直接採取了薦舉法,以及以後的察舉法,這類辦法太依賴於當事人的操行了。最後這些都受制於地方豪強勢力,被門閥士族把持。等於帝國被這些人控制了。漢武帝獨尊儒術策略是對的,錯的是方法,應該是如何利用儒家形成思想上統一,保證意識形態的上的統一,來維護國家統一。但在實行過程中,儒家有其道德上追求,一直有想恢復周禮,以德治國等不切實際理念。王莽篡漢的理論基礎就是禪讓和以德治國的理論。這也是曹魏代漢,司馬代曹魏的理論基礎。

但高平陵事變已是玄學興起,玄學興起的主要原因就是儒家治國理政的虛幻性和不切實際,在經過西漢東漢的獨尊儒術後,士大夫們思考中感覺到了儒家的道德的虛幻性,反思中,走到另一個極端,玄學興起背後經濟原因是門閥士族的興起和穩固。這一切的都表示從思想上,政治上,經濟上,帝國均處於分裂的事態中。皇權此事只是一個符號,被迫依附於某個勢力。從西漢漢武帝后,匈奴等外患消失後,地方勢力開始興起後,皇權就開始受制於,外戚、宦官、太后。其背後的原因就是皇帝沒有依靠,依靠任何一個勢力,這個勢力最後都會在宮廷鬥爭中壓制皇帝。東漢更不要提,除光武帝和他兒子漢明帝還能控制一下,以後諸帝大多幼齡登基,受制於太后外戚,為反抗不得已重用宦官。東漢就這這樣連皇帝都無法平衡,地方豪強就逐步和儒家大族合一形成了門閥士族。完完全全控制了中層以下地方政治形態。

高平陵事變時,有人說曹爽幹嘛不帶著曹芳脅天子以令諸侯啊,幹嘛投降啊。這是高看曹爽了,當時曹魏勢力為防止出現漢朝的弊病。防宗室、外戚、太后、宦官等,弄的曹魏才從220年到249年才三十年時間裡,曹魏勢力沒有了任何助力和依靠,只能被騙投降,然後司馬懿為絕後患,只有誅殺曹魏勢力。誅殺曹魏勢力只是漏出司馬家的膽怯,司馬家也是沒有依靠的。

從當時的政治形態看影響統一的是門閥士族勢力,任何一個朝代想長時間統一,必須要想法剷除門閥士族對地方政治形態的把持,不如此則國不可久也,司馬家沒看到這一點,僅僅37年後,西晉就滅亡了。東晉也是在,南下士族和本地士族的爭鬥中搖搖晃晃維持了一百多年,最後滅於北府兵的劉裕。


沙中土大溪水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因為這個故事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駑馬戀棧”的來由。想要明白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時,曹爽手握軍權為何不做反抗,那麼便要從當時的背景和人物心理活動說起。

1、高平陵政變時,魏蜀吳三國鼎立已成,魏國佔據中原腹地,對於蜀、吳兩國保持著足夠的軍事優勢,局面相對穩定。

2、曹丕篡漢後,為防備宗親勢力過大問題,推行九品官人法,大肆起用司馬懿等士族擔任要職,新興士族階級迅速興起壯大。

3、曹睿即位後,司馬懿和曹真等同為輔政大臣,由於士族階級勢力逐漸龐大,曹瑞不得不借重宦官和宗親故舊予以壓制。

4、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和曹爽同為託孤重臣,曹爽企圖專政擅權獨掌尚書檯,便打擊排擠司馬懿等老臣,曹爽的飛揚跋扈引起滿朝文武的不滿和抵制,眾多文武大臣都站在了司馬懿身旁。曹爽為揚名立威,不顧司馬懿勸阻,輕率伐蜀,結果導致慘敗。曹爽兄弟專擅朝政期間,多樹親黨,屢改制度,致使魏國國力衰退,眾多有識之士紛紛勸諫司馬懿主持政局。

5、司馬懿為人詭詐,富有謀慮,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他不僅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還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的發展也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當時,他作為士族階層的代表人物,無論朝野還是軍中門生故舊遍佈,勢力龐大。司馬懿經營朝局多年,自然不可能因為曹爽的排擠打壓而放棄手中的權利,於是暗中密謀,培養死士,結交重臣,等待時機,準備反擊。

政變發動時,司馬懿以退為進,裝病閉門不出成功騙過曹爽,趁曹爽則陪同魏帝曹芳掃墓時,與眾臣發動政變,先是假借太后旨意,關閉城門,佔領武庫,派兵出城據守洛水浮橋;命令司徒高柔持節代理大將軍職事,佔據曹爽營地;太僕王觀代理中領軍職事,佔據曹羲營地。這一系列的動作迅速完成後,便請奏魏帝曹芳陳明利害,此次政變是不得已為之,目的只是廢除曹爽兄弟軍權,沒有別的意思。

此時的曹芳年幼還不知政事,而且他也不會明白這場政變關係著曹魏以及他的命運,曹爽雖然身為大將軍,獨掌尚書檯,兄弟三人手握軍權,但是他們兄弟三人均是狂妄蠻橫,性格膽小蠢笨之人,被司馬懿一頓哄騙居然不知該當如何處理。桓範等人均識破司馬懿詭計,紛紛勸曹爽等人挾持天子,詔令天下兵馬勤王,誅滅司馬懿。可是曹爽三兄弟枯坐一夜,居然為了家中美姬和錦衣玉食,放棄了抵抗,向司馬懿投降。桓範氣的不由痛哭大罵:“曹子丹這樣有才能的人,卻生下你們這群如豬如牛的兄弟!沒想到今日受你們的連累要滅族了。”

而司馬懿聽說智囊桓範帶著大司農印章逃出城外,心中略有憂慮,他的手下蔣濟說:“桓範是很有智謀的,但曹爽就象劣馬貪戀馬房的草料一樣,因顧戀他的家室而不能作長遠打算,所以必然不能採納桓範的計謀。”

果然,第二日,曹爽三兄弟率領人馬向司馬懿投降,司馬懿也假意安撫他,等到司馬懿重新掌握政局後,便將曹爽等人夷滅三族!

曹爽身為大將軍,掌控朝政,卻不知政治鬥爭的殘酷性,反而像小兒一樣幼稚,再加上為人驕狂蠢笨,手握重兵,佔據優勢,卻不能臨危決斷,反而寄希望於敵人的仁慈,實在不知道該對這等二貨說些什麼。反觀,司馬懿作為四朝老臣,為人奸詐狡猾,又處事果斷,外加上善於拉攏經營關係網,政變前準備充足,是以迅速掌握了主動,並最終贏取了勝利。

說實話,司馬懿幹掉曹爽這等貨色實在沒什麼好誇耀的!就算曹爽坐擁百萬大軍,一聽嬌妻美妾在人手裡,估計也立馬俯首投降!


娛樂偵查員

曹爽當時官拜大將軍,總領魏國兵馬,要論在軍中誰官大,非曹爽莫屬,他還肩負保衛洛陽城和宮城職責,洛陽兵權盡在曹爽手中,可謂挾天子令群臣,司馬老兒雖握有長安兵權,可遠水解不了近火,只能委曲求全,以退為進,換的司馬家的安全,待得曹爽麻痺大意時,司馬懿已經拿起磨了幾十年的刀斧,砍向曹爽。司馬懿一生小心謹慎,司馬防曾教導兒子司馬懿,萬事都要忍,而這次滅曹爽三族,大開殺戒,我認為,也是忍的突破,和另一種形式。忍道沒有辦法了他必然會爆發,這只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司馬懿為了這天可以說是忍了大半生,可以說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而曹爽這邊呢,自幼是個富家公子官二代,沒上過什麼戰場也沒有什麼軍事才能和統領人馬的本事,他自然是鬥不過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的!司馬懿等了這一天等了很久了,而且又得到朝中許多元老支持,而半爽那邊失去了人心,在他落難時可以看出基本願意幫他的沒有幾個,除了一個桓臺願意冒死諫言,可還沒被採納,所以這是另他更絕望的,他在思考了一晚上後選擇投降,可以說是最失望的還是桓範吧,於是他大罵到,曹子丹何等英雄人物怎麼生了你這個窩狼費!


假如他當時要去許昌的話他可能也考慮過,可能去了死的更快,只是他是一個沒有頭腦的人,他要有點頭腦他就可以封鎖消息,說司馬懿在洛陽城中殺了他們家屬,這樣這些士兵怎麼也會跟司馬懿拼個你死我活得,但是他沒有這麼做!
可以說曹爽敗就敗在他沒有腦子,做事優柔寡斷,拖泥帶水,不像司馬懿一樣殺伐果斷!所以終難成大事也!


演員任濤

對於題主這個問題,我有一點點的小疑問。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之時,曹爽手裡是有兵權的,天子曹芳幾乎已經被架空了,具體可以參考當年的漢獻帝,只能說有理論上的兵權。曹爽才是整個曹魏政權的實際掌控者。

問題出就出在這個曹爽手裡。曹爽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卻過於優柔寡斷,在當年司馬懿明升暗降之時,兵權被剝奪之時,曹爽身邊的謀士如何宴等人都建議曹爽殺了司馬懿。曹爽卻猶豫不決 ,被司馬懿裝病躲過一劫。



這本來是曹爽消滅司馬懿最好的機會,但是曹爽就這樣放棄了。此後,曹爽還有一次機會。司馬懿雖然佔領了洛陽,控制了曹爽家屬和宮廷。但是,曹爽手握天子和兵權,完全可以做到挾天子以令諸侯,調集各路兵馬進京勤王。

可惜啊,曹爽此人有勇無謀,在家屬被控制之後,心裡已經亂了陣腳,沒多久便投降了。曹爽天真的以為只要自己交出權力,司馬懿會放過自己和家人。可是,一旦沒有權力在手,曹爽什麼也不是,司馬懿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要滅你三族就滅三族。



曹爽還是太年輕,和司馬懿這種老狐狸不起來,簡直天壤之別。


小鎮月明

當時的曹魏天子是曹芳,年紀還不大,讓他有所行動,還是比較難為他的。

問題出在曹爽身上,曹爽在執政時期得罪了很多老臣子,這些老臣子就團結統一在司馬懿身邊,指望司馬懿能夠搞掉曹爽。也就是說曹爽前期得罪了不少人,而且站在他這邊的很多都是廢柴,比如說何晏、丁諡等人,本事不是很大,還是牆頭草,等到曹爽被清算的時候,何晏甚至帶頭數落曹爽的罪惡。

那你說曹爽身邊就沒有什麼能人嗎?不是的,有一個人不僅比較有能力,還在政變的時候逃出城去追隨曹爽,這個人就是桓範,當時他的出的主意也還是不錯的,讓曹爽趕緊跑去許昌號召天下勤王,這樣只有一點軍隊的司馬懿抵擋不了天下大軍。

可是曹爽這個人是個官二代,胸無大志,事到臨頭居然想做富家翁,一點沒有他父親曹真的英勇。這個時候這些老臣就開始勸說曹爽,並且答應的條件就是曹爽如果投降,頂多剝奪其政治權利,他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還是有保證的,甚至是司馬懿也信誓旦旦地指著洛水發誓說保護曹爽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桓範跑出城的時候,有人就勸司馬懿小心,司馬懿則很瞭解曹爽,說曹爽駑馬戀棧豆,這種蠢貨只會貪圖眼前的富貴。而桓範的主意沒有被曹爽聽從,氣的桓範大罵,曹真這麼好的人生了曹爽這個草包兒子。

但是當時的曹爽不會這麼想,覺得自己能保全性命和財產就已經很高興了,出乎他和所有其他老臣的意料,司馬懿竟然敢公然回去治了曹爽的罪,殺了他的三族,這也讓這些老臣後悔不迭,但是司馬懿掌權的既成事實已經造成已經無力迴天了。


葉子評論

曹爽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宮中,謹慎持重。

曹叡即位後,即任他為散騎侍郎,累遷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轉任武衛將軍。

曹叡臥病時,拜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齊王曹芳即位後,曹爽又被加為侍中,改封武安侯。曹爽原本謙虛謹慎,後來任用私人,專權亂政,侵吞財產,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國內空虛,起居自比皇帝。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在朝議後被誅族。



大家要知道,在司馬懿起兵造反時,曹爽已經執政十年之久,而此時的曹爽基本已經是掌握了魏國的政權和軍權,那為什麼司馬懿還會成功呢?

這是因為,當時的曹爽為自己攥取了太多了權利,而讓當時魏國的世家權利受損太多了,而且曹爽當時的行為已經隱隱有篡位的意圖,於是各大家族都支持司馬懿的行動,於是司馬懿就成功了。

而曾經被曹爽徵辟為官的王基, 盧欽, 鄭衝, 裴秀, 王沈, 荀勖, 在高平陵之變短暫的免官後, 搖身一變, 成了司馬氏的干將.

大家要知道,這些人不是代表他們自己,而是代表他們背後的一個個家族。

這種以九品官人制為核心的世家制度,一直到宋朝才徹底消失。


歷史無涯

在曹睿死時,他把國家託付給了曹爽和司馬懿,而曹爽做為大將軍,手握兵權,司馬懿在朝中被曹爽不斷排擠,之後更是裝病來騙曹爽,在曹爽被麻痺之後,終於發動了高平陵事變。

而高平陵事變其實是曹爽這個曹家第三代人斷送了曹家的江山,在發動事變時,司馬懿只是控制了皇城而已,但是曹爽和天子在一塊,完全可以以天子的名義起兵,號令諸侯勤王,但是曹爽卻妄想自保,害怕失敗,因為一家老小都在皇城,所以不戰而屈。

在這之後,天真的曹爽還以為司馬懿真的會放過他,讓他當個富家翁。最後卻可憐的葬送了他三族人的性命,更讓人痛惡的是,他還送掉了曹家人的江山。


筆下發白

說明一下,司馬懿沒有造反,高平陵起兵是奪曹爽的兵權。

先說曹爽有兵權,為什麼沒有帶兵討伐:司馬懿是趁曹爽與小皇帝曹芳出洛陽到高平陵祭祀。帶3000死士封城門,假傳太后懿旨奪城內兵權,控制了洛陽城。而曹爽的家室都在城內,為了自己的家人曹爽才同意交出兵權。只是沒有想到司馬懿把他們全殺了!而小皇帝當時才10來歲,所有事情還輪不到自己作主,只有被擺佈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