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的念湖真的很美嗎?

肖育文

念湖是位於曲靖市會澤縣大橋鄉和昭通交界處的黑頸鶴自然保護區。念湖,原本不叫念湖,會澤人都叫大橋水庫,在會澤縣大橋鄉境內,海拔2300米,修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大躍進時期,因此賦予了一個很革命的名字:“躍進水庫”。

它原本是雲南高原中一個不起眼的鄉鎮。這個高原湖泊的形成,改變了當地的氣候環境、資源環境。每年年末11月左右,大批的黑頸鶴、斑頭雁飛到這裡越冬,直至次年3月。靜寂的山巒、清透的湖水、紅色的土地,在靈動的候鳥引領下,展現開動感的畫卷,成為攝影家和驢行者的天堂。

以前這裡就是一片沼澤地,眼裡就有鶴類等多種水鳥出沒,因為雁鵝是一種仙鳥,有靈氣,通人性,所以在地方傳統就有一種愛鶴的習俗,在民間廣為流傳著一種說法,大雁打了孤一世,小燕打了孤一翅。鶴的活動和人的活動有些相似之處,多有規律,早晨出動,午間休息,傍晚歸來。“念湖”比較適合攝影愛好者前往,因為“念湖”是一個完全未經任何開放的旅遊地,所以普通的遊客前往會感覺路程漫長,行程單一,吃住不便。

“念湖”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前往是最美麗的季節,冬日的“念湖”薄霧輕罩,重要的是冬季是各種候鳥飛臨“念湖”的時節,其中最鼎鼎大名的當屬“黑頸鶴”!冬日的清晨在湖邊你都可以看到黑頸鶴亭亭玉立的倩影沐浴在紅紅的晨光下。

因為是未經開放,所以當地人非常純樸,熱情。進入會澤到達“大橋鄉”後,看到“躍進水庫”標誌時,前方會出現一個小鎮,那裡旅社可以住宿,鎮上還有一家有著大標牌廣告的農家飯館,他家的“清湯魚”火鍋超級無敵美味。

不管你住在哪裡,一定要在日出前趕到念湖邊上,但請小心跟黑頸鶴和各種鳥類保持距離,儘量不要驚擾到鳥兒們。當第一道霞光出現時,你就會聽到各種鳥兒此起彼伏的叫聲,感覺整個世界隨著陽光都在慢慢的甦醒,看著黑頸鶴各種候鳥成群結隊飛向空中,那種靈動,自然。


肖育文

間隔雲南滇東北會澤縣城40多公里的大橋鄉,是國家級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每年來此越冬的留鳥品種繁複,大橋鄉也就成了許多鳥類拍照愛好者每年都神往的當地。早在2005年,驢友們就給保護區的躍進水庫取了一個非常詩意的姓名——念湖。為了能趕在黑頸鶴脫離休息地出去尋食之前看見這些美麗的精靈,咱們早上6時不到就從鄉里的小賓館出發了,冬夜的大橋星空像水晶相同絢爛,咱們在暗夜裡幻想著黑頸鶴的美態,在吼叫的北風中波動了半個小時,越野車從村莊公路拐下念湖邊,遠遠就聽見喧鬧的鳥叫聲,在幽靜的夜空裡顯得非常嘹亮。  

 清晨的念湖漆黑一片,非常冰冷,衝鋒衣、羽絨服、手套、帽子,咱們把悉數能防寒的配備都穿戴上了。給咱們做導遊的是被當地人稱作“鶴痴”的王高祥,他拍黑頸鶴已近20年,為拍一張黑頸鶴散步雪原的相片,甘願在雪地裡站3個小時,“人都快凍僵了,一兩天沒有緩過神來”,王高祥說這話時笑得很甜美,一點沒有吃苦的滋味。由於怕驚動了鳥兒,悉數會發光的物件都禁止敞開,不習慣山路的咱們扛著腳架、相機,高一腳低一腳地跟在他後邊,清晨的北風在耳邊吼叫,咱們靜悄悄地在河灘邊選好方位、耍弄拍照器件,在北風中聽著鳥兒們毫無規矩的“大合唱”。   待天空稍稍有些發白,咱們順著王高祥指引的方向看過去,100米開外的念湖邊漂浮著不可勝數的小黑點。他壓低嗓門說:“近處的是斑頭雁,遠處樹下的是黑頸鶴。”苦等了大約40分鐘,太陽開端跳出水面,越來越紅,越來越亮,耀眼絢爛的陽光染紅了東方,染紅了水面,染紅了山巒,整片溼地瀰漫著晨霧,樹幹的影子在光影的籠罩下,散發出夢幻般的瑰麗。陽光的起床號一吹,小精靈們開端舒展皎白的茸毛,相繼飛離念湖,各自飛往不同的尋食點。  

 咱們之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看見黑頸鶴,初度相逢就遇到了幾百只的鶴群,每個人都很激動,不停地拍照,洪亮的快門聲不絕於耳。黑頸鶴先是高雅的站立在水中,時不時用長長的喙整理下自己的茸毛,暖暖的陽光灑在水面上,剪影出它們曼妙的舞姿。黑頸鶴身形飽滿,舉止端莊,儼如身穿大禮服的紳士,頗有賢人正人的風姿。它們的氣管非常興旺,整個結構就像一支曲折的管樂器,無怪乎它的嗚叫高吭、嘹亮、昂揚,像是在唸湖的大舞臺演出唱著歌劇。  

 不知何時,湖邊的村中竄出兩隻愉快的小狗,在河灘上追逐嬉戲,這兩個心愛的“惡作劇者”總算使黑頸鶴警惕起來,其間一兩隻帶頭起飛,其它的黑頸鶴也跟著陸陸續續地飛起來。它們像飛機起飛相同,有一個助跑動作,然後用腿用力蹬地,拍打著翅膀飛向天空;起飛之後敏捷收起雙腿,往死後伸直,在天空展翅高飛,像腰繫黑裙子的芭蕾舞演員那麼亭亭玉立。   會澤的黑頸鶴,歸於現存黑頸鶴三大種群之一,它們在四川若爾蓋繁衍,到雲南東北部和貴州西北部越冬,整個種群大約有3000只。王高祥向咱們介紹說,本年會澤也來了不少幼鶴,體型較小,遠看為灰色。它們剛剛滿1歲,就得跟從爸爸媽媽飛翔千里,到雲南過冬,這算是它們的成人禮。一個生命的輪迴,它們剛好處在起點,在幼鶴出生前的那個冬季,它們的爸爸媽媽就在這兒相識相愛,到本年的3月末4月初,它們也將回到離別已久的家——四川若爾蓋大草原,它們將和父輩相同,一代一代輪迴在遷徙之路上。   到上午9點左右,太陽現已徹底升起,四周的紅土地被陽光染成赤金一片,咱們走下河灘,隔著水庫與黑頸鶴遙遙相望,之間的間隔滿意有200米,但這現已進入黑頸鶴的戒備規模,它們悉數停下尋食嬉戲,緊盯著彼岸。一會兒,皎白的鶴群襯托著赤色的土地,成為這荒山野嶺之中最動聽的景色。  

 咱們決議不再打擾這群高雅的舞者,又折返原點,遠遠地賞識黑頸鶴散步在山崗上、小河濱、農田間,用鏡頭撲捉它們尋食的表情之滿意,飄動的雙翅之舒展……黑頸鶴間雜在趕著小馬車去集市的鄉民中,或是跟著耕耘的農人在田地裡尋覓馬鈴薯、蔓菁為食。成群的班頭雁逆光翻開通紅的腳蹼,落在翩然起舞的黑頸鶴身畔,肥肥的黃鴨在梗邊清閒尋食,靈活的喜鵲在農民鋤下爭搶蟲子。人與自然如此調和地日子在一起,處處是萬物相親的現象。   悉數都讓人有一種美好來得太俄然的振奮感,用心傾聽鳥兒在天空中頂風唱起的晨曲,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看著天邊變幻的流霞、林下閃耀的光影、湖中高興的游魚,乃至那山邊的炊煙,隱約的犬吠,都成為一種純潔如水的美好,一幅幅夢中桃源的畫卷在咱們眼前慢慢而又頑固的翻開,這是黑頸鶴休息的福地,是觀鶴者追逐的夢境。


唐風宋雨


  念湖,只是一個關於愛的美麗傳說。地處昭通會澤縣與曲靖交界處的大橋鄉境內,原本有一個頗具時代特徵的名字,叫躍進水庫。這個高原湖泊的形成,改變了當地的氣候環境與資源環境,天長日久成為一處溼地。這裡碧波盪漾,魚遊淺底,水草豐美,於是,大批的黑頸鶴被這溫暖溼潤的高原海子吸引而至。每年冬天,攜兒帶女,雙雙對對飛越千山萬水,歷經千險來到這裡。千里之遙,因為飢餓、寒冷,有的死於途中;有的總算到達了目的地,卻又因傷痛死去。這些靈性的鳥兒,對愛情忠貞不渝,一隻死了,另一隻也不肯獨活,竟殉情而亡;或一隻死了,另一隻獨自拖兒帶女艱難地活下去。冬去春來,兒女要走了,唯留下那不能北飛的母親或父親。於是長相思念,直到次年冬天,重返此處。那對於愛情的堅貞不渝和父母子女的千里相思,感天動地。從此,"躍進水庫"漸漸被人們所淡忘,而"念湖"則在此美麗而傷感的情緒中產生了。靜寂的山巒、淡淡的湖水、紅色的土地,在靈動的候鳥引領下,展開一幕幕動人的畫卷,成為攝影家和驢行者的天堂。


鎮古良

上月底剛去過念湖,說真的有些失望。地方不是很大,拍照嘛就是那幾個點,也就是你在網上看到那些照片的模樣。要說比較好的地方,個人感覺就是有不少候鳥過冬,比如黑頸鶴在天空飛翔還是很漂亮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65f00004d9cc822a9953\

二手老法師




念湖的美要用心去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