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武靠啥吃飯2: 面對刀客集團,商幫為朝廷買單,鏢局為商幫死戰

傳武靠啥吃飯2: 面對刀客集團,商幫為朝廷買單,鏢局為商幫死戰

傳統武術行靠什麼吃飯2:

這篇說一說不同地區武術行的特點以及武術流派的特點。面對崛起的刀客集團——起義軍,商幫為朝廷買單,鏢局為商幫死戰。

北京武術行

京城中,人與人之間的狀態與外地不同,雖然業務競爭更為複雜,但沒有要把誰往死裡整的,武行交流也多是論高下而不較生死。更為文明,更為安定。因此各種水平的拳師都能存活,在鏢行衰落教拳興起的時候,京城也成為了各地拳師的匯聚之地。他們切磋拳學,高雅交往,對武術拳種的交流與完善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太極、八卦、形意三大名拳,是在京城促成的局面。

北京武術行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制約地痞混混的。

河北武術行

冀南、魯西為進京門戶,自古武風盛行,自早就形成了完善的綠林規矩,是過路鏢行的楷模。規矩是保護行當的,更是保護性命的。因而拳風多是強勁與威懾並存,練拳最求功力,追求一擊必殺,而又多以功力贏而不殺。

因為多往京城發展,這一份威懾迎合了權貴的性情變得高雅起來,後來京城四大名拳都是出自河北。河北的拳師也最活躍,在很長一個時期內,不斷地往繁華之地輸送人才,不斷影響著中國武術界。

同樣,因為京城的包容性,組成豐富性,各地拳種都能在京城有所發展。太極、八卦、形意、通臂、三皇炮錘等等,都是鏢行流行的拳法。

傳武靠啥吃飯2: 面對刀客集團,商幫為朝廷買單,鏢局為商幫死戰

晉中武術行

晉中在清朝時是白銀彙集之地,號稱海內最富,民風也是睿智、收斂、精打細算的。受此影響,武風也同出一轍,教場子的很少,高手都是藏在深宅大院裡培養子弟。

拳風也最是神秘古樸、至簡至深。練起來不驕不躁、不揚不狂,求的是平實與長遠。即便在鏢局盛行時期,無論是當地拳法還是引入拳法,都因為這份收斂而變得神秘莫測。跟當地的經商風格一樣,始終讓對手摸不著底細,真弄起來突發制人,總是以奇招致勝。因為雄厚的資金支撐,晉中的鏢行也最為單純,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地武行。

這其中山西心意拳、山西形意拳都非常有代表特色。

關中武術行

陝西關中的風格同樣鮮明,做為兵家必爭之地,有著千年古都,聽慣了盛衰枯榮的故事,民風豁達耿直。但商人武人整日競爭,他們在應對地位轉變中體驗的卻是另外的滋味。戰亂之地人多有危機猜疑之感,頻繁易主之地又多卑微奮勇之心,飽嘗冷暖之後,觀念必然現實。

陝西是商幫興起較早較大的地區,宋明朝代,靠著鹽鐵商業,領袖了中國商業很長一段時期。清軍入關時候,山西商幫起到過一些的促進作用,又加上經濟模式的變更,陝西商幫逐漸衰落,山西商幫崛起。但山陝自古親近,所謂秦晉之好,一直是並列經營的,全國主要城市都有山陝會館。

到了晚清時期,因為鎮壓起義,不斷從富庶的關中調用資產充當軍餉,陝西商業迅速倒閉,又加上關中因為刀兵成為了戰亂之地,親身經歷了商業的犧牲與衰落,當地拳師多數集合了倔強冷硬、狡黠保守的複合性情,拳風舒展柔韌,但用拳刁鑽陰險、最求實效。

這其中關中各支脈的紅拳具有典型代表性,拳打兩不知,關中紅拳高家門引以為榮的祖師爺成名之戰,是替陝西商幫出頭,挑戰立擂揚威的商業惡霸,他以陰損手法打敗的那個拳霸,其實是同門的師兄,但當時並不知道,可見傳承的隱秘性。

傳武靠啥吃飯2: 面對刀客集團,商幫為朝廷買單,鏢局為商幫死戰

膠東武術行

齊魯交界地區則是漕運的畢竟之路,用拳講究身大力不虧,膠東多出魁偉大漢,但受兵家、儒家文化影響,膠東的用拳風格反而更為注重技巧,多是密集連環的迅利打法,其中藏有毒手也多是含而不發,用起來摔打結合,容易制人,也容易服人。這一點從山東名拳螳螂拳、地堂長拳等拳種上都有明顯體現。

對比起來,膠東武術行歷史悠久,但是產生較大影響的時代較晚,不過膠東武術行生命力又是最頑強的,在經濟蕭條、鏢局退出的時代,原本地處偏隅的半島,卻因為港口開埠以及隨著闖關東的潮流,走出了特別的輝煌。

豫東武術行

得中原者得天下,豫東連接魯西、皖北,戰略地位至關重要,在京都北遷的朝代尤為明顯。晚清時朝廷重點佈防地區便是沿著周口沙河展開的。沒有團練在此地鎖住門戶,一旦南方義軍進入直隸,京師皇城岌岌可危。正是因為豫東屏障,切斷了東西捻軍的交接呼應,在晚清歷史上產生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後來民國總統袁世凱,其家族也是從這裡興旺的。

周口作為集結百貨的水陸碼頭,商業地位也同樣重要,只是豫東治安顯然不如京城發達,而且多族雜居,來往復雜。特別是晚清民國動盪時期,當地大量的流動群體在災荒季節集結生事,事後又會迅速隱蔽到環境中,是極難清除的刀客組織。無論是應付刀客的守寨還是碼頭地盤的爭鬥,大規模的械鬥場面與古戰場無異。

周口民風受此影響,吃苦、求實、大氣、開朗,拳法練法也多是大氣磅礴,但功法是功法、打法是打法,練拳的第一要義就是原始的搏殺保命,任何一個動作都是高度結合功力與打法。因為這種歷史背景,心意拳、形意拳等殺傷性名拳,以及起義軍一方的大紅拳、八卦拳等,都在此地紮根發展。

在晚清時期的商幫與武術行的發展上,這幾個地區,河南是官府與刀客集團對決的主戰場,陝西作為餉銀徵調之地,商業是做出了犧牲的,山東是官府、團練圍繞刀客集團的最後戰場,而山西因為地方武裝的發達,商業反而迅速崛起,並且跟官府、團練做著交易,這其中鏢行也做出了大犧牲,隨著刀客集團的發達,團練徵繳不利,靠著商幫吃飯的鏢局就必須拼死擔當,這其中就有華北第一鏢局——山西戴家的覆沒與倒閉。

接下來,咱們武作家論武術界,再具體論述一下各地武術武技的特點以及武術群體的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