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行靠啥吃飯4:鏢師與鏢戶的區別,拳場亦正亦邪,常淪為工具

武術行靠啥吃飯4:鏢師與鏢戶的區別,拳場亦正亦邪,常淪為工具

系列文章第4篇,上篇講到,鏢局的退出,並不是因為鐵路的興建與火器的出現,而是主權的喪失導致的商幫衰落,商幫的衰落,使得依附商幫的鏢局也沒有了生存業務。

商幫鏢行的發起

民間練武自古是四條出路:走鏢護院、設場教拳、落草為寇、撂地賣藝,在鏢行衰敗之後,以武為生的拳師只有選擇之後的三條路。劫舍剪徑不是正道所為,撂地賣藝又不是正經買賣,剩下的比較得體的,就是捨得手藝教拳了。

放在古代,商幫流行的起因並不是因為愛錢,主要是因為土地貧瘠或者地少人多,不得不外出謀生,這才逐步形成了商業風氣。而後當地特產被開發起來,外輸商貨集散地,諸多的風險與回報,給鏢局生存提供了優厚條件。

膠東的武術較為發達,是螳螂拳的發源地,但膠東的武術行狀態,恰恰具有原始武術行的代表性。第一輪的鏢局興衰,似乎並沒有膠東鏢行什麼事,膠東的鏢期跟著商幫走,比外地的鏢期要長,以押運關東木材、藥材、金子等等為主,鏢期跟著季度走,甚至一年、三年才走一趟鏢。

武術行靠啥吃飯4:鏢師與鏢戶的區別,拳場亦正亦邪,常淪為工具

拳場子亦正亦邪,都是為了生存利益

在外地鏢局衰微的時候,山東的武術界卻發起了震驚世界的義和拳運動,之後山東的民生狀態也遭到了破壞,但因為袁世凱的手腕,義和團被迫退出山東,受破壞更嚴重的是河北與京津。

經過了無奈的休整期,許多地方的商業環境又回到了早先出外謀生路的狀態。商路環境惡劣,謀生商隊又不得不沿用原始的走鏢形式。而為了對抗土匪、流寇,在官府受到義和拳之亂禁止村落習武之後,村落之間又秘密開始了習武結幫的風氣,有的大村子,一個村子就有數個拳場。

地方富戶原本就流行家養武師,或者從拳場子請護院鏢師,這種保鏢形式一直旺盛地延續著。也就是說,掛牌經營的鏢局受到了衝擊,但保鏢的行業卻並未衰落。比如膠東的鏢局不如外地發達,但膠東的鏢行卻異常興旺,村落間教場子的最為流行,義和拳運動就是個有力證明。這種武師兼職的武行狀態也一直延續到了新中國成立。

拳場子武裝組織,是個以師門關係為紐帶結成的龐大原始武力團體,亦正亦邪,都是為了生存利益。歷來受到當權者的忌諱,但更朝換代的時候,又往往會成為推翻皇權的戰鬥工具。有些暴動,其實都不夠正派,有很多個人的邪惡情緒在裡面,經不起研究。

武術行靠啥吃飯4:鏢師與鏢戶的區別,拳場亦正亦邪,常淪為工具

鏢師與鏢戶的區別

武術行並不是什麼高地位的行當,武術行最大的作用是保護安全,商幫大宗的現銀運輸刺激了鏢行的發達。走鏢的主角分為在鏢局的鏢師與在拳場的鏢戶。

所謂鏢師,就是在掛牌營業的鏢局裡工作的押運武師。所謂鏢局,是專職輸送保鏢人才的機構,不僅僅是古代物流。保鏢的項目包括保鏢、坐店、護院、押運等等,每一分類的職業技能也有不同。比如護院鏢師最輕省,但護院鏢師都是從行鏢押運退下來的,江湖上有名號,人脈廣,不然鎮不住。

而鏢戶的身份就要複雜一些,他可能是以個人為單元,也可能是以兄弟、朋友組合為單元,也可能是以門戶或者村落為單元,總之也是能夠提供保鏢業務的團隊。他們可能是在村裡教場子的拳師,也可能是被大戶請到家裡傳授子弟的拳師,只是兼職經營鏢師業務。

無論在鏢局還是不在鏢局,只要是保鏢行業,就都是鏢行。能夠成為武術行業,必然是要能創造收益,養活家庭的,而在古代,最主要的武術行業就是鏢行,所以鏢行在某個時期,代表著武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