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高密、膠州一帶流傳很廣的大醬是怎麼做的?

老實人部吃虧456

首先選大豆,最好選本地的老品種油豆,不是轉基因的那種!挑選出小石子和雜質。放入到清水中泡12個小時左右。第二,時間的選擇,一定在大雪後氣溫進入零下的時候才能煮醬!溫度高了,就壞了捂了!選擇氣溫在零上4.5度的地方存放,溫度高了易壞溫度低了不發酵!時間一般在大雪到立春的節氣間。第三步,放入大的鍋中煮,水要足夠多,慢火煮制足夠長的時間,煮爛為止,中間要攪拌防止胡鍋底,同時攪拌碎!農村的大鐵鍋更好更出味!煮的豆子一定要把水份靠幹,這個過程容易糊鍋底,得不停的攪拌。也可以放在發鍋中炒,直到靠幹水份為止。第四,煮好的豆子放涼後,捏成窩頭寶塔的形狀。下面一定跟窩頭樣留下圓孔,儘量的大,有利於空氣的流通。然後鋪上豆秸棒子皮類的草類,也可以鋪上報紙紙殼類的,放上捏好的豆寶塔!頭幾天很關鍵一定要早晚觀察,多翻動,挪地方,讓水分瀝出,豆塔變幹了就不用管了!讓它慢慢發酵!時間改變一切!豆塔先從外邊長細毛,越長越長。這時間可以掰開豆塔觀看,如果有一半得的地方發黴就可以揍醬了!第五,把豆塔拂去長毛也可以用涼開水洗淨,掰碎或者切碎後。加入花椒八角大薑片燒開水,放涼後加入掰好的豆塔片,放入適當的鹽,一天後就可以蘸生菜小蔥蒜苗苦菜薺菜類生食了,味道鮮美無比!也可以加雞蛋肥肉蒸煮,很是美味!注意鹽不要放的太多,太多就不鮮了!這步是煮醬。隨豆塔發酵而定!不以時間為侷限!第六,曬醬。隨氣溫升高就可以曬醬了。放在陽臺下,太陽底下最好一定不能淋上雨水生水。加入足夠多的鹽。十碗豆塔片七碗鹽。我們這裡都說省了鹽酸了醬,就是這個事!醬要抽時間就攪拌,均勻發酵!曬乾水分就成成品了!可以包入醃好的辣菜疙瘩,!


王子100962951

1.收好當年秋產的本地品種,俗稱小油豆的黃豆。2.取十斤,用十印大鐵鍋,填滿膠河邊的深沙井甜水。3.用松枝或豆稈大火燒,小火燉,翻鍋四小時以上,燜至涼鍋,4.趁溫乎用竹鏟在鍋裡壓擠豆子至泥狀,手工做成豆泥塔,約三斤一個。5.在鍋臺後溫熱陰涼處排列整齊,自然發酵至早春二月,6.豆塔內有均勻細密的白毛絲時為發酵成熟,7.用高密菜刀把豆塔切成薄片,選連續北風晴天,放進一干淨泥盆中,一次性加入涼開水,在陽光下狠曬,正午間由家中老婦女攪至糊狀,每天一次,特殊情況下如需加小量水可以選新鮮井水適量。8.此時即鮮醬,曬成紅色即成純豆瓣醬。


1153816549

在高密當地幾乎家家都會多,筆者生於就是年代,童年的記憶,家裡的老人在立冬以後煮煮好豆子,大約得煮二個小時以上控幹水,整成秤砣形狀,放在零度左右的溫度下讓其發酵,在這過程要不斷的翻涼,乾透以後放著繼續發酵,等到明年開春的時候把它處理乾淨,用無菌操作再繼續發漲,慢慢的高密大醬就成功了,炒菜,蘸醬很美味


用戶93929777215

原來,挑選好優質黃豆。用大鍋煮熟、爛。用高梁米煮粘粥和好,做成寶塔狀!放灶傍發酵!臘月做好,來春割醬。然後放室外太陽曬,水分蒸發,稀醬變粘稠,可也!後來!用挑選好的山東優質黃豆,炒香,磨碎,工序下同!更覺香味濃郁!!!


三老爺83429114

程序是選好豆子洗去泥沙,清水泡開,加一定比例的地瓜幹,放鐵鍋煮透,靠幹水份,上石碾壓碎,做成窩窩頭狀發酵後切成片曬乾,再用石碾碾碎,用涼開水泡透後加鹽,放在太陽下曬至八至九成幹,攥成團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