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出土隋代《解方保墓誌》中寧字,心字少一點,應該怎麼解釋?

秩和律師147753

今天讀了,隋代《解方保墓誌》,1999年出土,碑文雄健有力。






其中寧字的心,少了一點。





通過痕跡,可以看出,絕不是殘品,也不可能是歲月遺失。

因此,就存在三種可能:

一、別字;可能性不大,因為給將軍立碑,絕對是嚴肅+嚴肅的事情,如果有錯別字,絕對的返工。

二、異體;可能也小,很小。因為異體字不可能不被鍾張二王所知。這裡,我們看一下,不同的異體:






我們可以看出,異體的心,已經不是心了,而是兩點、兩橫、草頭。

三、借筆寶蓋的一勾中的點勢,視為一點。


這個寧字,是一點,還是兩點?以前看到這個字,以為心字最後一點,與寶蓋的最後一點,連在了一起。現在分析,人家寶蓋最後一點,就是多了變化。



這個寧,乾淨利索,毫無疑義了。

而且我們看,這個字這麼處理,非常有氣勢。

字體牢固有力,雖險卻穩。






秩和律師147753

關於“寧”字的“心”少一點的問題其實也不復雜,也沒有什麼奇怪的。搞書法的人都知道,在書法創作中,中國漢字在表現中可以說有一條不是規矩的“規矩”,當然,這個“規矩”也不是硬性的,主要還是看本人的意願。筆畫在書法創作中的“增”與“減”古來有之,它不是今人所創。

很多中國漢字都有簡體字、繁體字和異體字的區分,如上面所說的“寧”字

,簡化字為“寧”,繁體字是“寧”,至於“𡨴”、“甯”、“寜”則是異體字,在書法創作中你寫哪個都可以,從上面幾個字中可以看到“寧”字的不同寫法。書法家們在寫“愛”、“慶”等字“心”時可以少“點”也可以不少,但它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書法中有些字的筆畫可以増筆或少筆畫都不算錯,是允許的。學生在學校你要是這麼寫肯定是錯的,比如“駡”你要寫成“罵”老師肯定會訓你,你把“土”寫成“圡”,“國”寫成“囗”,“你”寫成“伱”等老師不氣瘋才怪呢!所以要分場合、分環境、分誰寫。增減漢字筆畫在古蹟、古碑帖和墓誌中我們經常可以見到,因此書法家們寫出的一些字,觀眾以為好象是錯的,心裡一定奇怪:書法家們怎麼也會寫錯字?其實都是我們平時瞭解不多,
當然,在教育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不能教錯,不要多筆或者少畫,要嚴格按照漢字的基本筆畫來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