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九龍古會

大荔九龍古會

大荔縣城南十里有個九龍村,九龍村有個聞名頗遠的農曆“五月十八”會,相傳在元時,有一年天遇大旱,禾苗即將枯死,同州刺史亞哥在農曆五月十八日,率百姓去九龍廟祭天祈雨,向神許願,只要老天爺下雨解旱,拯救百姓,願將親生女獻給神靈,言畢出廟,大雨傾盆而下,百姓喜之,而縣令的愛女用手盛雨時,卻被大蠍精擄去。隨後,縣令將女兒埋葬於九龍廟東邊的土崖上,當地的人們稱之謂“娘娘墳”。人們為了紀念婭媛,九龍廟內牆壁上曾刻有“九龍八景”七律詩八首,其中“婭媛流芬”一首就是讚頌其可貴精神的。為了報答神靈對庶民的恩賜,於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十八日這一天,九龍廟內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九龍村周邊相鄰的五六個村子的人們紛紛去廟裡燒香敬神,祈福保佑者絡繹不絕。於是就自然形成了祭品買賣和日用品交易的廟會,沿至現在仍保留有古會。

大荔九龍古會

古時的“五月十八會”,聲勢浩大,影響甚遠,物流輻射周邊十多個縣乃至省城。每年“五月十八會”前數月,就有商家捎信(話)佔攤位的,古會前幾天就已經車水馬龍,商賈雲集,遠在外地的商家趕著大馬車提前到達,貨物有瓷器、陶器、鐵器、竹器、建材、日用商品等規模宏大,佔地數百畝,歷時十多天,商品種類多樣,應有盡有,琳琅滿目,堪比當今的物資交流大會。於是就派生了飲食服務的各種小吃,油糕、餄餎、涼粉、粽子、醪糟、吹糖人的等;有唱大戲、說書、測字算命、賭博的;有細狗攆免,騾馬牛等牲口交易市場;還有銷售當地特產時令鮮食瓜果蔬萊等的。亞似一副“清明上河圖”所展示的民間風情、風俗的繁榮景象。特別是一度時期以當地的大蒜出名,北塬幾個縣的人們曾保留著“九龍五月十八”賽蒜會的傳說。

大荔九龍古會

在我的印象中,上世紀6、70年代的“五月十八會”,還保持著一派繁榮的景象,按農時節令,這時候正值夏收大忙剛過(忙罷),商家提前幾天在九龍廟前大路旁邊的麥茬地裡圈佔攤位,除了個體商販外,縣城的副食、百貨、飲食等部門和鄰近的供銷合作社也趕古會,特別是古會的三天峰期,前來上會的人山人海,好不熱鬧。人們趁著古會都要添置生活日用品和換季衣服。女婿們都要穿著新衣服,提上花餛飩和禮品(油糕、點心),去岳丈家看忙罷。這一天鄰居和對門的鄉親們都要站在巷道的兩旁,看誰家的新女婿長的帥。所以,也就有了“五月十八會”是看忙罷或是“賽女婿會”的說法。

大荔九龍古會

大荔九龍古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