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上起了幾個紅色的小疙瘩,癢癢的,會是汗皰疹嗎?

一哆嗦後索然無味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天氣變熱,手上有長一些「透明小水泡」,不僅很癢,撓破後還會脫皮,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手上起水皰包括多種原因,第一個是汗皰疹,屬於溼疹的一種。過去認為是由於手足多汗,汗液瀦留所引起,目前認為它是一個皮膚的溼疹樣的表現,與一些金屬過敏相關,也可能受到精神因素的影響。

汗皰疹一般多發於手掌側面或者手指間,把這些水皰擠破會發現,裡面液體清澈,很少有渾濁的,並且待乾涸後會脫皮,露出發紅的新皮.但是也容易皸裂,會疼痛。生活中,常看到有些人手指甚至腳趾發紅、脫皮,就有這個原因。它好發於春末夏初,夏天病情加重,此起彼伏地發作,一般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為什麼在夏天更容易發生汗皰疹?

1.飲食不節

夏天天熱,人們在食物的選擇上喜歡偏涼,或者過食肥甘厚味,像燒烤、油膩食物等,而使得溼熱內蘊,損傷脾胃;

2.勞心傷脾

另外,天氣炎熱、心情煩悶、暴躁或者思慮過度,也會勞傷心脾。

脾失健運,運化失常,溼熱內聚,同時又受到暑溼的侵擾,內外合邪,不能疏洩於外,就只能燻蒸肌膚,它循經絡流竄至手掌時,就表現出人們所看到的“螞蟻窩”了。

1.口服藥物

短程口服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可迅速起效;對情緒緊張者可適當應用鎮靜藥。

2.局部外用藥物

注意:忌吃辛辣刺激食物,不可用較強鹼性肥皂及熱水洗手,保持患處皮膚清潔乾燥,避免用手撕剝,以免感染。

第二種情況是水皰型手癬。

手癬是一種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癬病,有傳染性,有手癬的患者,也可以同時伴有足癬或甲癬。癬菌疹是指患有皮膚癬菌病,比如頭癬、體癬甚至足癬患者,當感染灶出現明顯的炎症時,遠隔病灶部位的皮膚,可以發生一種對真菌代謝產物,引起的過敏反應。

起病多為單側,先以手掌的某一部位開始,特別是掌心,食指及無名指的掌面,側面及根部,開始為針頭大小的水皰,壁厚且發亮,內含清澈的液體,水皰成群聚集或疏散分佈,自覺瘙癢,水皰幹後脫屑並逐漸向四周蔓延擴大形成環形或多環形損害,邊緣清楚、病程慢性、持續多年,直到累及全部手掌並傳播至手背和指甲,甚至對側手掌。有時水皰可繼發感染形成膿皰。


百科名醫

根據你提供的圖片,還有不太完整的描述,手指外側實質丘疹,並且有癢的感覺。可以初步確定不是汗皰疹,而是皮炎溼疹一類的病。汗皰疹是有水泡的,本例根本沒有水泡,所以可以確定不是汗皰疹。

1、皮炎、溼疹都是什麼病?

炎溼疹都是過敏性疾病,屬於第四型過敏反應,也就是遲發性過敏反應。診斷為皮炎一般是局部出現紅斑、丘疹、水泡等皮膚炎症的表現的。一般局部發病,不會對稱發病。而溼疹,雖然也是遲發性過敏反應,但是溼疹一般是會有水泡、滲出,或是有起水泡或是滲出的傾向。溼疹發病一般有對稱性、慢性、複發性,而且瘙癢比較嚴重。一般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急性期的時候皮損是有水泡或是滲出的,而且滲出速度較快,瘙癢較嚴重。亞急性期的時候一般滲出較少了。慢性期的時候一般是沒有水泡和滲出、水泡了,再就是皮損可能較多,但是一般是會是皮損變厚,而且會有脫屑或是角化。這時候瘙癢程度也有所減輕。在手上的溼疹一般是和接觸水和鹼性物質有關係。

2、汗皰疹是什麼樣子的?

汗皰疹又稱為出汗不良性溼疹,為一種手掌、足蹠部的水皰性疾病。本病多發生於春末夏初,夏季加重冬天可自愈。多見於青少年。尚未完全清楚,過去認為是由於手足多汗、汗液瀦留於皮內所致,現多認為一種非特異性皮膚溼疹樣反應。鎳、鉻等金屬的系統性過敏及精神因素可能是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汗皰疹常與手足多汗並存,每年定期反覆發作。好發於手掌、指端、手指側面,少見於手背、足底,常對稱發生。

臨床表現於表皮深處的小水皰,米粒大小,半球形,略高出皮面,無炎症反應,分散或群集於手掌、手指側面及指端,少見於手背、足底,常對稱分佈。水皰內含澄清漿液,一般不自行破裂,乾涸後形成脫皮,露出紅色新生上皮,薄而嫩,此時常感疼痛。周圍皮膚正常。本病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及燒灼感。但是總體來說這個病和溼疹比較,癢的時候是比較I我那個的。

3、本例病人該怎麼處理?

目前需要處理的是外用一種弱效激素藥膏,如艾洛松,尤卓爾等藥膏。再就是不能熬夜,作息規律吧!少接觸水和鹼性物質!


皮科醫生劉光金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汗皰疹:

汗皰疹屬於手掌、足蹠位置水皰病。此症狀多在春末夏初時期出現,夏天會重,到了冬天便能夠自愈。多發於青少年人群。病因目前還未徹底清楚,之前認為因為手足汗多、汗液瀦留皮內造成,現一般認為屬於非特異性溼疹樣症狀。鎳、鉻等金屬過敏、精神方面原因,有可能為造成此病一種病因。汗皰疹多和手足多汗同時存在,一年裡會出現定期重複發病。於手掌、指端及側面多見,且多對稱出現。

此病症臨床表現:

表皮深處類似米粒水皰,半球狀,略高於皮膚表面,沒有炎表現,分散、集中手掌、指側面、指端處。水皰裡有澄清液體,大多不會自己破裂,乾涸了,形成脫皮,暴露新生紅皮,薄且嫩,有疼痛感。皮膚四周無異常。此病存在不同度瘙癢、燒灼感覺。

對於手上出現紅色發癢小疙瘩,還要進行仔細觀察,檢才能確診,也不一定就為汗皰疹,也可因多種因素導致,如:

1、皮膚過敏也會可出現小紅疙瘩。因肌膚分泌功能降低,變薄,保護功也變弱。長時間露於存在汙染空氣裡,可造成皮膚受損,導致出現小紅疙瘩。

2、蕁麻疹,也有小紅疙瘩,因各種因素令肌膚粘膜血管出現暫時炎性衝血、多量液體外滲,導致局部出現水腫。快速產生、消退,十分癢,伴發熱、拉肚子等症狀。


共享醫生網

手指上起了幾個紅色的小疙瘩,癢癢的,這很有可能是汗皰疹的表現。汗皰疹又稱為出汗不良性溼疹,為一種手掌、足蹠部的水皰性疾病。

汗皰疹一般始於春末夏初,夏季加重,入冬可自愈,常與手足多汗並存,每年定期反覆發作。好發於手掌、指端、手指側面,少見於手背、足底,常對稱發生。青少年發病居多。

典型皮損為位於表皮深處的小水皰,米粒大小,半球形,略高出皮面,無炎症反應。水皰內含澄清漿液,一般不自行破裂,乾涸後形成脫皮,露出紅色新生上皮,薄而嫩,時常感到疼痛。周圍皮膚正常,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及燒灼感。


家庭醫生在線網

很多人的手指上或者手指縫裡都長過透明的“小水泡”,有的時候賊癢,還越撓越癢,無論是擠還是不擠,最後都會破皮,撓破了倒是也沒啥事兒,但等傷口乾涸了就會脫皮。每到天熱或者頻繁幹家務之時,這種情況就會愈演愈烈,搞得原本像綢緞般絲滑的小手變成了到處脫皮的乾巴手。這如鬼魅一樣來去的“小水泡”究竟是什麼?為何每逢天熱就愛出現?它究竟是為啥纏著我不放手?

“小水泡”到底是什麼?

“小水泡”其實叫做“汗皰疹”,又名“出汗不良性溼疹”,是皮膚溼疹的一種。目前認為這是一種過敏性的皮膚炎表現,特點是反覆發作,常連續發作數年,伴有不同程度的灼熱及瘙癢。小米粒兒大小的水皰一般會對稱地長在手上或者是腳上,同時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灼熱和瘙癢,即使不做任何處理,1-2周後水皰裡的液體也會變幹,然後開始脫皮。但最討厭的是,汗皰疹是個磨人的醜妖精,它會反覆地長,不僅會影響美觀,嚴重的還會繼發感染,讓手部腫脹、疼痛,給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

為何會發生汗皰疹?

醫學對於汗皰疹的病因還不是十分清楚,目前主要認為它和精神因素、手腳愛出汗、過敏體質等有關。

1.精神因素,如緊張、疲勞、抑鬱等,往往是最常見的誘因。

2.過敏,接觸到有刺激性的物品(如洗滌劑等),對食物、藥物、金屬過敏,也有些人使用了洗衣粉,洗潔劑,肥皂等會誘發加重。

此外,過去認為和手足多汗有關係,是汗管閉塞破裂所致,但現在認為汗皰疹屬於溼疹中的一種,和手足多汗沒有必然聯繫,儘管患者常有手足多汗,且控制出汗可緩解。

汗皰疹的表現有哪些?

發病多有季節性,多見於季節交替時,以冬春、春夏交替時為最。可反覆發生,常連續發作數年。有的可能毫無感覺,只發現手或足掌有細小的脫皮,有的會有瘙癢或灼熱感,部分患者的癢感會比較強烈,反覆搔抓、破潰後會引起傷口繼發細菌感染,引起發炎、紅腫、化膿。

汗皰疹所導致的皮損多發生於手和或足掌、指趾縫或指/趾頭末端,少見於手背、足跟,典型皮損為表皮深部的小水皰,小米粒大小、呈半球形,有的會略高出皮膚表面,僅幾個或者成群出現,水皰沒有紅暈及化膿等炎症表現,皰液清亮,皰液時間長者偶爾可變為渾濁。水皰一般不自行破裂,2-3周內可自行吸收消退,乾涸後形成脫皮,露出紅色薄而嫩的新生上皮,皮膚薄嫩處會有些疼痛,嚴重的患兒整個手掌都可出現脫皮,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患兒自己不停撕拉死皮引起脫皮面積增大。

汗皰疹會傳染嗎?

汗皰疹屬於一種皮膚病的是導致皮膚出汗不良導致。它不是由細菌、病毒這樣的病原體引起的,所以從理論上說沒有什麼傳染性。

需要做真菌檢查嗎?

做真菌檢查主要是為了鑑別汗皰疹和手足癬,手足癬也是多發於夏季的皮膚病,有時與汗皰疹比較相似,但用藥原則卻不同,無法確定時則需要做真菌檢查以排除手足癬。有時汗皰疹和手足癬也可同時發生,甚至誘發汗皰疹,稱為癬菌疹。

如何診斷及鑑別?

汗皰疹和手足癬、剝脫性角質鬆解症、癬菌疹相似,需要與這幾種病相鑑別。

剝脫性角質鬆解症:皮損表現主要是表皮剝脫,無明顯水皰,一般不癢。汗皰疹有小水皰,瘙癢明顯。

癬菌疹:皮膚癬菌病引起汗皰疹樣皮損,常有活動的皮癬菌病灶,病灶治癒後癬菌疹即自愈。

手足癬:一般發生在單側手足(下圖為手足癬),兩側不對稱,邊緣呈弧形或圓形,真菌檢查陽性。汗皰疹兩側手足對稱分佈。

1.有水皰時,如果特別癢,可以塗抹複方爐甘石洗劑,這種藥水很便宜,普通藥店都能買到,對皮炎溼疹的止癢效果很好。還可以用0.5%的醋酸鉛溶液、3%的硼酸溶液或者5%的明礬溶液等溼敷,或浸泡10~15分鐘。

2.當開始有脫皮的時候跡象時,就需要塗抹皮質類固醇藥膏了,就是俗稱的激素軟膏,不過大家不用害怕,在醫生的指導下短期使用,這種小劑量的激素軟膏副作用不大。使用激素軟膏之後,一般3~5天汗皰疹就能被控制住(不再癢得要死,也不再野蠻生長)。常用的激素軟膏有地塞米松、氫化可的松、丙酸倍氯米鬆軟膏等,雖然相對安全,但不建議自己買來用,要在大夫說需要用的時候再用。

當局部反覆脫皮、乾燥、脫皮時,可以抹點滋潤、消炎的保護性軟膏,如10%的尿素霜、維生素E乳液等。因為這時皮膚的保護屏障已經受損了,自己不能保護自己,外來的細菌等很容易進入皮膚,所以我們就要給它塗一層保護膜。

3.如果還是癢得厲害,醫生會開一些口服抗組胺藥,如撲爾敏、西替利嗪等來幫患者止癢。

汗皰疹一般在發生後數週就會自然痊癒,只有少數患者會有一年四季反覆發作,甚至留下慢性溼疹或是細菌、黴菌感染的併發症。因此,汗皰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幾點:

別撓!別撓!別撓!

雖然知道你很癢,但是撓、抓會讓病情變得更嚴重甚至出現併發症,所以即使很癢,也一定要少撓或者不撓,癢的時候就想想別的,或找點別的事做,轉移一下注意力吧,不去想它,真的就沒那麼癢了,撓的也就少了,只要不撓,癢也會減輕,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控制情緒

情緒及精神因素對汗皰疹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持好的情緒,不然會越來越嚴重。

保養好手腳

首先要注意保持手腳的乾燥,必要時可以撲點爽身粉減少出汗;儘管絕大多數的汗皰疹原因不清楚,但有一部分人和接觸洗衣粉、肥皂、洗潔精有關係,日常生活中應儘量避免或防護,必須使用時應注意戴手套防護,可以把洗護用品換成刺激性小的嬰兒用品。此外,還可以使用護手霜。

避開過敏原

經常長汗皰疹的患者可以試試做一下“飲食日記”,這樣比較有助於找出讓自己過敏的食物;此外還可以注意一下自己的過敏是否和金屬相關,如果真的是對硫酸鎳過敏,就不要再接觸含有硫酸鎳的金屬、合金,不要佩戴含有鎳的項鍊、耳環,甚至要把金屬性的假牙摘掉。


考慮是的。

很多人到了夏秋季節,手上腳上很容易出現一些小水皰,密密集集的,伴有瘙癢的現象,有時候水皰會自己消失,有些人會擠破它,接著會有脫皮的現象,這種醫學上稱為“汗皰疹”

汗皰疹(手部)

目前病因不明,認為跟氣候潮溼溼熱、飲食肥膩、情緒焦慮緊張抑鬱等有關;相信很多人有就診過,一般沒有特效療法,所以很多人會反反覆覆出現。

汗皰疹(腳底)

1、日常少吃海鮮、辛辣、刺激、肥膩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粗糧類食品,有幫助祛溼。

2、可多使用冬瓜、薏米、赤小豆、茵陳、白扁豆、芡實、茯苓、白朮、陳皮等食物藥物製作藥膳,以健脾去溼清熱。

3、生活作息有規律,儘量減少焦慮、緊張、煩躁等情緒出現。

4、儘量避免接觸肥皂、洗衣粉、汽油等刺激性物品。

5、儘量保持手腳部位乾燥,出汗多時可外塗滑石粉。

6、手上腳上的水皰儘量不要擠破,以預防感染。

7、可用石榴皮30g、苦參30g、五倍子30g煮十分鐘,放溫之後浸泡手腳部位約五分鐘,每日可浸泡數次,有清熱燥溼、收斂固澀止汗的作用。

8、常艾灸足三里穴,有健脾祛溼的功效。

以上建議,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中醫養生鄭芝環

就是汗皰疹,我長了十幾年,每年4.5月天氣一開始熱,就手心燥熱,水泡發起來,水泡越來越大,相融成大泡,無法彎曲,碰洗滌劑會越發嚴重,又燥又癢,戳破水泡,會痛癢難當,嚴重影響正常生活。試了很多辦法,中藥泡手,遠離鹼性物質,吃撲爾敏,久病成醫,最近幾年試了薏米煮水,內服。1、2兩即可,連水帶米吃下去,1.2天見效。多吃幾次,幾年沒再發作了。這毛病就是體內溼氣過重,精神壓力大綜合作用導致。薏米除溼真有奇效。


無聲片評論


佳崬

我以前就這樣的問題持續了很多年才好,至於是什麼原因不太清楚。後來在持續吃維生素(二十幾味金維他或者四十幾味金維他)吃了一段時間就好了。感覺就是身體免疫系統失衡。和維生素不足。補充上就好了。


龍在東方

我家這管這個叫鵝掌風 我手上現在就有 反覆好幾年了 這個特別忌口 辣 油膩的 特別忌辣 洗衣服 洗衣液都不能接觸 我喜歡吃辣的東西 一直反覆不好 但是 我家這有個小診所 自己配的祖傳藥膏 特別好使 只要能忌口 就好的快 就是這種藥膏 這藥膏是粉紅色的 我這個時間長了 顏色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