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現在只記得黃帝,炎帝,其他的三位“帝”,和其他三個“皇”呢?

小套子

不必想得太複雜,

燧人氏:火,結繩記事

伏羲氏:創造八卦,文字,漁獵,婚姻制度

神農氏:發明醫藥,制耒耜種五穀,製作陶器,開闢集市

炎帝、黃帝,發明火與在土地上農業種植,

三皇,一般指燧人、伏羲、神農;

五帝,一般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三皇五帝,並不是真正的帝王,僅僅是原始社會中後期出現的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部落聯盟首領,後人追尊為“皇”或“帝”。

傳說盤古開天闢地後,人類迎來了三皇五帝時代。三皇五帝率領民眾開創了中華上古文明,近現代考古發現了大量與這一時期相對應的龍山文化遺址,證明三皇五帝時期確實存在。後世將他們奉為神靈,以各種美麗的神話傳說來宣揚他們的偉大業績。

三皇與五帝所在的時代,也可以簡稱為“三皇五帝”。


我是漢字谷主,【專注說文解字、識字啟蒙、K12語文教育、海外漢語等漢字產業】

古汀漢字谷 獨創的《人字學習體系》(人字學習法、快速識字訓練、漢字國學、古詩文理解等)】

漢字創新思維訓練課程,讓孩子識字、懂字、用字並理解國學經典!歡迎交流、合作!


漢字谷主

首先說明下,炎帝並不是“五帝”之一,黃帝確實屬於“五帝”系列。

“三皇”,到底是哪幾位,歷來都爭議不小,據有心人的統計,如按相關史料的記載,最起碼有七種,最為流行普遍的說法,主要有《史記》和《古微書》兩個版本,還是以史記為準。

第一位:天皇

這位天皇在位期間離現在大約有三百萬至一百七十萬年,“他”居住的地方叫做天靈山,京城叫做天都。沒有姓也沒有名,也不知因何而生,從何而生。

據說,“他”並不是一個人單幹,還有十二個兄弟在旁幫忖著,“他們”本來地位都差不多,因為天皇IQ比其“他”兄弟高一點點,發明了數字和“天干”、“地支”,所以才被推上了領袖的位置。

天皇將整個天下分為十三個部分,自己坐鎮中央,十二個兄弟派往其他十二個地區,擔任那裡的最高行政長官。

天皇十三兄弟還是得了善終的,在世上活了一萬八千年(神話學家常用數字)後,他們相繼遠離塵囂而去。

第二位:地皇

天皇仙去後,經過幾萬年的時間變遷,地皇出現了。地皇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有十一個兄弟,和著他一起管理著天下的百姓民眾。

這位出生於龍耳山的偉大神靈,具有掌控日月星辰的本領。地皇神靈先生還有一項偉大創舉,“他”以三十天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為地上的人們硬性制定出時間的計算方式。

經過定性的一萬八千年的人間歲月,地皇神靈先生和“他”的十一個兄弟壽命走到了盡頭,屬於“他們”的時代也從此終結。

第三位:泰皇

泰皇,也有人說是叫人皇的,據神話學家們的考證,“他”的在位時間應在約七十萬到二十萬年前,“他”出生於一個位置很難考證的仙山刑馬山,有九個兄弟幫他忙。

泰皇十兄弟,將全天下分為九個區域,也就是後來的九州雛形,由泰皇居中領導,其“他”兄弟各管轄一個區域。

據說,泰皇其“他”九兄弟的發展勢頭還極其猛烈,在當地傳了一百五十世,共有四萬五千六百年。

其實科學地來看,“三皇”只不過是幾個部落領袖,其所掌控的區域也是很小的一塊,雖冠以“天下”、“九州”之類大部頭名稱,也掩蓋不了所管轄地區的狹隘性。

根據不同史料的相關記載,“五帝”有著不少說法,存在於傳說時代的這五位“大佬”,因後人的各種需要不時地變換著身份,還是以《史記》為準,來看看他們的定位。

黃帝

首先登場的是大名鼎鼎的黃帝,所謂的“黃帝王朝”的創始人,“五帝”中的第一帝。他在擊敗兩個強勁對手,九黎部落領袖蚩尤和神農部落有著“炎帝”稱號的姜榆罔,才成就了全天下“一家獨大”的局面。

公元前2598年,黃帝陛下一百五十二歲那年,乘龍上天再也沒有迴歸。

黃帝和正牌妻子嫘祖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做玄囂,另一個叫做昌意。

玄囂先生是黃帝王朝的第二任君主,被稱為少昊帝。

昌意娶了蜀山氏部落的女孩名字叫做昌僕的作為自己的妻子,兩人的孩子,叫做顓頊。

顓頊老因為有“聖德”而被立為帝,他將都城確定在帝丘(今河南濮陽),史學家們把他列為繼黃帝后中華傑出帝王典範稱號“五帝”之一的第二位帝王。

顓頊死後,由少昊的後裔帝嚳稱帝。他本名夋,按照譜系來算,當是黃帝的曾孫,玄囂(少昊)的孫子,蟜極的兒子,因封在高辛(今河南商丘)部落,又被稱作高辛氏。

雖然沒有什麼作為,帝嚳依然被史學家們提拔為“五帝”中第三帝的位置。

帝嚳同志活了一百歲,在位七十年,於公元前2367年歸天,“帝王”稱號由其早早指定的接班人兒子最小的兒子摯接任。

摯在位期間,博得一個“中國史上第一暴君”的美名,公元前2358年,他被曾經的哥哥“五帝”中的第四帝后來被稱作堯的唐部落領袖放勳推翻。

經孔大聖人及儒家諸多大賢人的不予餘力地熱情烘托,堯成為中國帝王史上兩座不可逾越的豐碑之一。

堯將自己的都城放在平陽,即老家唐部落的核心地帶,他任命了一大批“擁立之功”的親信,建立起有效的政府組織(其實很鬆散),管理百姓,他的國號也是以自己的部落為名。

堯帝的政治生涯裡,最大的失敗之作應當是引進了有虞部落的領袖——姚重華。

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但他的另外一個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舜。

自從舜進入中央政壇以後,堯帝的權力慢慢被架空,對全國的影響力及號召力逐漸減弱,舜更是利用他獨一無二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天然資源,先後除去各方政敵,培養出自己的班底,致使堯帝晚年竟然不敢將帝王位置傳給自己兒子,而是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禪讓”方式,奉送給了權傾天下的舜,而舜即是五帝中的最後一帝了。

黃帝王朝四百多年間,共有七個帝王留下大名,除一個定性為昏庸無能(姬摯),一個忽略不計外,其餘五個都被列入上古時代中華五帝榜,這五個著名帝王,因其個人特色而被史學家們銘記,尤其堯舜二帝在孔老先生的烘托下成為千古帝王的典範。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夜狼文史工作室

人類自身這個族群的歷史非常漫長。中國所發現的最早的人類牙齒化石是4500萬年前的山西垣曲人。而世界上文字記載歷史超過3000年的只有猶太人和中國人。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的神話傳說,神話也可以說是一個民族的文化之根。“三皇五帝”屬於中國傳說之中半人半神的人物,如果我們以中國人文之根為本,剝去掩蓋在神話外殼下的虛飾成分,歷史的迷霧消散了,歷史的質素、核心自然就會顯露出來。

4500萬年前的山西垣曲人牙齒化石

何為中國人文之根?伏羲所創立出來的太極和先天八卦。“經天緯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只有解讀“天地是什麼?天地從哪來?天地到哪去?”等有關宇宙終極問題的學問才有資格稱為“”,將“”照射臨近到四面八方是“

”的過程。太極和先天八卦是伏羲解讀宇宙本體元氣的產物,伏羲也因此開啟了華夏族群的原生文明,將中國人從矇昧時代帶入到了可以知天了地的文明時代。南宋學者陸游詩:“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

三皇之中的天皇伏羲

之所以把伏羲的太極和先天八卦當成是中國的人文之根,一是因為中國文化就是由太極陰陽演繹而來的,伏羲-黃帝-文王-老子-莊子所開啟、傳承和發展而來的道本體論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所在,華夏族群也是依靠其來凝聚的;二是從世界人文大舞臺的角度來看,宇宙本體是終極智慧和終極真理之所在,西方哲學對宇宙本體無解,而解讀宇宙本體的道本體論正是中國人文的最大優勢;三是因為考古發現雖然沒有找到炎黃二帝,沒有找到堯舜禹湯,但卻找到了太極和八卦!

瑞典遠東博物館收藏的6500年前的雙耳彩陶壺

文明的靈魂在文化,而非物質;文化的核心在哲學,而非藝術;哲學的終極在本體,而非秩序。考古發現雖然沒有找到證明中國5000年文明史的物質遺存,如城市、祭祀場地等,但卻找到了6500年前的人文遺存。如現收藏於瑞典遠東博物館、出土於甘肅臨夏永靖的6500年前的雙耳彩陶壺上面,有墨韻古雙龍太極圖;1979年在江蘇海安青墩遺址出土的有“東方第一卦

”之稱的、刻繪在麋鹿角上的8個六爻重卦,經碳14檢測和樹輪校正,距今6500年。

江蘇海安青墩遺址出土的6500年前的麋鹿角

中國的人文之根確定了,我們就可以梳理三皇五帝了。三皇五帝時期又稱上古時期,“”是以“”為立足點,對中國先秦時期的一種劃分方式。距今7000-4000年的三皇五帝時期為上古時期;距今4000-2700年的夏商周三代為中古時期;距今2700-2200年的春秋戰國時期為下古時期。歷史之父司馬遷著《史紀》時沒有從三皇而是從《五帝本紀》開始,太史公只是在《自序》中說:“餘聞之先人曰:‘

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

太史公司馬遷

因伏羲時代距文字記載的歷史有4000年之久,真相掩蓋在虛虛實實的歷史迷霧之中。治學嚴謹的太史公是從黃帝開始梳理中國文明史的,但黃帝卻並非是中國人文之根。西晉皇甫謐《帝王世紀》“上起三皇,下迄漢魏”,但其五帝版本就與司馬遷不同。古代文獻保存不易,不同歷史階段的史家所能看到和採信的資料有差異,導致了對三皇五帝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結果。

西晉史學家、針灸鼻祖皇甫謐雕塑

被列為“三皇”的共有6人:燧人、伏羲、神農、女媧、少典、黃帝。燧人是開啟火文明的火祖,鑽木取火,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的源頭。河南商丘有燧皇陵,但建於何時已經不可考。從開啟人文的角度來看,伏羲才是三皇之首,早於伏羲的燧人應不在“

三皇”之列。神農沒有異議是三皇之一,皇甫謐《帝王世紀》說,襲伏羲制度15世到炎帝神農,神農襲8世到黃帝(司馬遷《五帝本紀》中炎黃又是同時代人)。

三皇之中的帝皇炎帝神農雕塑

中國有天地人三皇之說。伏羲鑿破乾坤為天皇,神農開創農業為地皇,女媧摶土造人之說無法採信,但確立婚姻制度也勉強可以稱之為是人皇。《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者,少典之子”。採信《史紀》,黃帝是五帝之首,貢獻巨大,《國語·周語下》曰:“皆黃、炎之後也”。黃帝被尊為華夏族群的先祖,生黃帝的少典也勉強可以稱之為是人皇。黃帝創作出了揭示生命實相的《黃帝內經》,說黃帝是人皇倒是不勉強。但黃帝是三皇與五帝交接時期的產物,既為五帝之首,就不能是三皇之一,故“三皇”應為伏羲、神農和女媧伏羲、神農和少典比較合適。

三皇之中的人皇女媧雕塑

司馬遷《五帝本紀》之中的五帝為:黃帝、顓頊、帝嚳、堯與舜。《尚書序》、《帝王世紀》則視少昊(皞)、顓頊、高辛(帝嚳)、堯、舜為五帝。少昊是黃帝長子。應採信司馬遷的五帝說法,即黃帝為五帝之首。《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帝嚳是少昊的孫子,顓頊的堂侄。堯為帝嚳之子。舜娶了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

五帝之首的黃帝軒轅氏

黃帝既非中國的人文始祖,亦非中國文明的起點。中國的人文之根並不在黃帝。中國人既是炎黃子孫,又是伏羲子孫,連炎黃都是伏羲子孫。一直到今天為止,西方人無法解讀宇宙本體。作為三皇之首的伏羲在7000年前就已經把中國帶入了認知宇宙之奧即鑿破乾坤的文明時代,太極、八卦和河圖洛書就是中國早期文明的人文遺存。現有的考古發現至少可以把中國文明提前至6500年前,既不是教科書所說的5000年,又不是學術界和西方人認可的3000多年。

伏羲是復興中國文化的王牌

大道至簡!伏羲通過調息導引、靜心淨心、入靜入定的方式,觀看到了宇宙本體元氣的運行規律,並用太極和八卦圖形加口耳相傳的方式,將文明之火傳承了下來!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的文明之火沒能傳承下來,兩河流域可是在5200年前就有楔形文字了。中國文明之所以能夠一脈相承地延續至今,也要歸功於伏羲在無文字時代腦洞大開想出來的圖形加口耳相傳的方式。文字系統太複雜,很容易在早期國家淪亡、政治重大變局的歷史長河之中泯滅掉!

公元前3200年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由伏羲所開啟的中國文明之所以能夠凝聚中國人,並綿延相續地傳承至今,可以歸結為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由伏羲-黃帝-文王-老子-莊子開啟、傳承和發展而來的道本體論揭示的是宇宙之奧和生命實相,老子“道者,萬物之奧”,在幾千年的歷史變遷之中已經不斷地得到了驗證,使其成為了凝聚中國人最重要的人文力量;再者,正是因為採取圖形加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承,才沒有被歷史的塵埃淹沒!而其他早有文字的文明古國,都淹沒在厚重的歷史塵埃之中了!

道本體論的集大成者老子

伏羲是建立文化自信、復興中華文明最重要的一張王牌!二進制鼻祖、德國數學家、哲學家萊布尼茨在研究過八卦之後,尊稱伏羲為“世界科學始祖”。萊布尼茨僅僅是從64個八卦圖形上解讀伏羲思想,就給出了這麼高的評價。太極、陰陽在中國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可如果我們能夠從哲學本體論的角度來看道、元氣、陰陽、太極和五行這些詞彙,從“醫者易也,易者道也,道者氣也”的角度來解讀中國文化和中醫,自然就會發現中國文化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的厚重底蘊!

文喜有話說 2017.11.30.


文喜有話說

三皇五帝在國人心目中自古就具有極為崇高的地位,但是對於三皇五帝到底是誰,卻眾說紛雲,讓人莫衷一是。如號稱三皇的人物有大巢氏,燧人,伏羲,女媧,神農,共工;被稱為五帝的人有伏羲,太昊,神農,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真的讓人感覺好亂哦!


有書君在此不對各種說法做考據,通過自己的分析排列出三皇,五帝,在下文中分別討論,請諸君看看是否在理。



三皇:天皇、 地皇、 人皇

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五帝:黃帝、顓頊、嚳、堯、舜


一、三皇


我們的祖先把對人類發展有重大作用的部落首領尊為共同的領袖,尊稱為皇,又把貢獻和作用最大的三個領袖稱為天皇、地皇和人皇,其中人皇又稱泰皇。


1、有巢氏


我們遠古的祖先在文明還未開始的年代,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人少但有害的野生動物有很多,隨著人口的增多,山洞不夠大了,附近又沒有可居住的地方,怎麼辦呢?


有個聰明的祖先通過觀察鳥類的巢穴,創造了在樹上搭棚做屋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同時對於野獸的防害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於是這位祖先被人稱為有巢氏,大巢氏,部落被稱為有巢部落。


2、燧人氏


安居才能樂業,生活穩定才能有所發展,所以,我們的祖先再一次壯大了族群,但是在當時原始的條件下,資源是有限的,族群的壯大必然帶來食物危機,必須有一部分族人要分離,遷移到其它適合地方發展。可是火種在這過程中容易熄滅,沒有了火,晚上不能驅走野獸,食物也很難消化,該怎麼辦呢。


又有一位聰明的祖先發明瞭鑽木取火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於是他也被人尊為共主,尊稱燧皇,號燧人氏,祝融氏。


3、伏羲



伏羲,又稱宓羲、伏戲、庖犧等。


華胥部落的女首領有一次訪問燧人部落的時候,有了愛情的結晶,生下了伏羲、女媧兩個孩子,長大後二人結婚並居住在陳(今河南省淮陽)。伏羲很聰明,發明了河圖洛書,演化了先天八卦,進一步總結了結繩記事,使文明和經驗能夠更加有效地傳承,所以人們尊稱他為羲皇,又稱。


4、炎帝神農氏


祖先的族群越來越壯大,於是有一部分人向西遷移到了今天的陝西甘肅地區定居下來,而原來的部落則組成了一個叫九黎的聯盟,繼續過著山林的遊獵生活。


遷居到姜水的少典部落首領發覺有些植物可以治病,並總結了下來,人們為了紀念他的貢獻,尊其為炎帝,神農帝。神農以水為姓所以姓姜,少了疾病的困擾,炎帝部落迅速發展壯大,又向東部發展。


由於神農氏也被很多人稱為三皇,而有巢氏在從作用和先後來看,先於燧皇,民間也稱為皇,所以有書君在三皇中一併列出。


二、五帝


1、黃帝



居住姬水邊上的少典部落也逐漸發展壯大,也向東部發展到了中原地區,和已經與九黎部落逐漸融合的炎帝部落,發生矛盾。


這時的少典之主軒轅,英明神武,利用智謀打敗並俘虜了炎帝,於是他奉天子以令不臣。他又把九黎部落引出山林擊敗,完成了人族的第一次大統一,人們尊其為天下共主,尊稱黃帝。


2、帝顓頊高陽


高陽是黃帝的孫子,傳說共工氏和他爭奪帝位,失敗後怒撞不周山,把撐天的桂子撞斷了,把天弄塌了,還引發了滅世的大洪水,於是又有了女媧補天的傳說。


3、帝嚳高辛


高辛呢,是黃帝的曾孫,帝顓頊的親侄子,關於他的傳說,民間流傳不多。


4、帝堯放勳


放勳是帝嚳的次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堯。帝嚳本來傳位給了大兒子摯,但是很不幸,摯英年早逝,所以堯做了接班人。


5、帝舜重華


重華是帝顓頊的七世孫,已經是平頭老百姓出身了,被堯考察了二十八年,才繼位,比《天龍八部》中的喬峰可苦逼多了,更為不幸的是,這時洪水肆虐。


舜起初命鯀治理洪水,沒治理好,於是把鯀殺了,又命鯀的兒子禹去治水。這就是著名的大禹治水,後來舜傳位於大禹。


大禹呢,又是帝顓頊的孫子,讓人感覺這輩份好亂啊。五帝的更替,就是我們歷史上常說的禪讓制。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三皇五帝,大家現在明白了吧。



有書共讀
  • 三皇時代,是中華文明萌芽期,是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過度期。


  • 三皇(公元前 ? 年——公元前三O七七年),即羲皇(伏羲)、媧皇(女媧) 、農皇(神農)(《呂氏春秋》記載)。伏羲,三皇之首,中國典籍記載第一王,華夏、夷族(東夷、西夷、南夷,湖南瑤山古瑤歌中敘述時就有伏羲兄妹的典故)共同的人文始祖,生於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建有伏羲廟),農曆三月十八出生,風姓,《史記》中稱青帝,與女媧乃同母異父兄妹,相傳,洪水滔天,人全淹沒,兄妹躲在葫蘆中救,為繁衍後代,兄妹相婚。羲皇稱帝一百一十一年,創立《易》(八卦)、文字,發明瑟、曲子,教民漁獵,締造人類、創立婚姻(對偶婚)制度;羲皇陵位於河南淮陽縣,佔地八百七十五畝,規模宏大,始建於春秋,與炎帝、黃帝同為華夏始祖地位……



  • 女媧,中華民族始母,伏羲之妹,兄妹相婚,主要功績,一是造人,二是補天;還發明瞭瑟、笙簧、隕和器,女媧陵在山西洪洞縣候村。



  • 神農,據《史記》記載,黃帝時,神農氏世衰,可見,黃帝之前尚有神農文明——相傳,伏羲禪讓帝位給神農氏,傳位七十(又說十七)世代,傳承了約二千年,但有典籍記載的,神農文明的確傳承了九世代(即神農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榆罔——炎帝),傳承了五三O年。農皇——炎帝,三皇之末,出生於陝西寶雞(但據《普書》卷92《文苑傳.伏滔》說炎帝出於"黔中之地",炎帝又號“連山氏”,炎帝出生於華陽之“常羊山",而湘會同縣內的確有連山,連山境內有常羊山,與連山一山之隔的馬鞍鄉境內有“神農山”和"神農廟”,連山至今還完整保存一個“茶亭庵"——炎帝發明了“茶飲",因此,有學者考證炎帝故里在湘會同縣連山,確有依據,但不管怎樣,炎帝存於湘葬於湘,確是千真萬確),葬於湖南株洲炎陵縣鹿原鎮鹿原陂。



  • 炎帝功績:制耒耜、種五穀;償百草、立市廛;織麻為布,削木為弓;作五絃琴,製作陶器;立歷日,立星辰,分晝夜,定日月(月為三十日,十一月為冬至)……炎帝乃農耕文明始祖,故號農皇。炎帝治國有方:他以德以義,不賞而民勤,不罰而邪正,不忿爭而財足,無制令而民從,威厲而不殺,法省而不煩,人民無不敬戴。

  • “仰韶文化”印證了“三皇文明"——它以黃河中游為中心,東至魯翼、西至洮河(甘肅西部)、北起河套、南達漢水,最早發現於豫澠池仰韶村,故曰“仰韶文化"(此時期的遺址尚有“西安半坡村"、“臨潼姜寨"等),距今五千至七千年,出土文物主要以石器(石磨、石鏟等糧食生產加工工具)、骨器(骨箭頭、漁叉、漁鉤等等漁獵工具)、陶器(釜、鼎、罐、盆、碗、盤、杯、壺等用具,或印有動物圖案)、動物骨頭(豬、狗、馬、 羊、牛等獸骨);在西安"半坡村"遺址中粟,在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中發現了稻穀……可見,原始農牧業得以發展。

  • “五帝文明"—— “公天下”。

  • 黃帝統一了中國,中國完成了由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的過度。黃帝時代,中國有四大部落集團:華夏集團(以黃河中游為中心的中原地區,首領為炎帝,號“河洛民族”)、東夷集團(以黃河下游為中心的齊魯大地,江淮、東北一小部分,首領為蚩尤,號“海岱民族”)、苗蠻集團(以江漢平原為中心,延擴至江淮湘蜀黔等廣大地區,號“江漢民族”)、百越集團(以東南沿海為中心,含福建、兩廣、臺灣、浙江大部分,號“百越民族”)。黃帝三戰炎帝於阪泉,取代了炎帝部落盟主地位,炎黃二帝本為同根部落,很快就融合了,在炎帝的幫助下,黃帝征服了東夷(殺蚩尤於涿鹿)、九黎(苗蠻和百越的泛稱),統一了中國。黃帝生卒年份(出生於農歷三月初三)不詳,《史記》中只記載其崩後葬於橋山(陝西延安黃陵縣橋山),但道家將其繼位年(公元前二六九七年)作為道曆元年,相傳,黃帝20歲繼位,在位近百年,那麼,其生卒時間大約為公元前二七一七年——公元前二五九九年。



  • 黃帝的主要豐功偉績:統一中國居功甚偉,建造房屋、車船、井田,發明陣法、音樂(作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於今日)……繼承和發展了炎帝的農業、曆法(令大撓作甲子——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記時記年,沿用至今)、興文字(令倉頡造字,開創了中華文化)、創醫學(《黃帝內經》)、製衣服(元妃嫘祖養蠶以絲製衣服)、鑄鼎(在荊山鑄鼎,分華夏為九州)……龍去鼎湖,相傳,黃帝晚年,發明了鼎,當第一個銅鼎(當時已有銅鐵冶煉技術)在湖邊鑄出來時,天上飛下一條龍,黃帝即乘龍上天,後來,帝王逝世,就是“龍去鼎湖"。


  • 黃帝居功甚偉,被中華民族尊為始祖,但炎帝在中華民族的融合中亦功不可沒,因此,亦被共同尊為始祖,這就是“炎黃子孫”的由來。

  • 黃帝崩後,他的直系孫、曾孫、玄孫(只有舜為八世孫)——顓頊、嚳、堯、舜先後繼承了帝位,史稱“五帝時代”。

  • 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阯,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史記》)。




  • 顓頊崩,而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為帝嚳。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蟜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顓頊為族子。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鬱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史記》)。




  • 從黃帝至舜帝,五帝共同開創了“五帝文明",特別是堯舜之治、堯舜文明,家喻戶曉,無人不知,將“五帝文明”推向了巔峰。

  • 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勳。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帝堯者,放勳。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百姓昭明,合和萬國。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分命羲仲,居鬱夷,曰暘谷。敬道日出,便程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中春。其民析,鳥獸字微。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鳥獸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虛,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鳥獸毛毨。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以正中冬。其民燠,鳥獸氄毛。歲三百六十六日,以閏月正四時。信飭百官,眾功皆興。……堯曰:“嗟!四嶽: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踐朕位”?……眾皆言於堯曰:“有矜在民間,曰虞舜”。堯曰:“然,朕聞之。其何如”?嶽曰:“盲者子。父頑,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堯曰:“吾其試哉”。於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於二女。舜飭下二女於媯汭,如婦禮。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從。乃遍入百官,百官時序。賓於四門,四門穆穆,諸侯遠方賓客皆敬。堯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舜行不迷。堯以為聖,召舜曰:“女謀事至而言可績,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讓於德不懌。正月上日,舜受終於文祖。文祖者,堯大祖也。……於是帝堯老,命舜攝行天子之政,以觀天命。舜乃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攝行天子之政,薦之於天。堯闢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堯。堯知子丹硃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三年之喪畢,舜讓闢丹硃於南河之南。諸侯朝覲者不之丹硃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硃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硃而謳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帝舜(《史紀》)。





  • 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為庶人。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愛後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順事父及後母與弟,日以篤謹,匪有解。舜,冀州之人也。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就時於負夏。舜父瞽叟頑,母嚚,弟象傲,皆欲殺舜。舜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在側。舜年二十以孝聞。三十而帝堯問可用者,四嶽鹹薦虞舜,曰可。於是堯乃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舜居媯汭,內行彌謹。堯二女不敢以貴驕事舜親戚,甚有婦道。堯九男皆益篤。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堯乃賜舜絺衣,與琴,為築倉廩,予牛羊。瞽叟尚復欲殺之,使舜上塗廩,瞽叟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與象共下土實井,舜從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為已死。象曰“本謀者象”。象與其父母分,於是曰:“舜妻堯二女,與琴,象取之。牛羊倉廩予父母”。象乃止舜宮居,鼓其琴。舜往見之。象鄂不懌,曰:“我思舜正鬱陶”!舜曰:“然,爾其庶矣”!舜復事瞽叟愛弟彌謹。於是堯乃試舜五典百官,皆治。……唯禹之功為大,披九山,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職來貢,不失厥宜。方五千裡,至於荒服。南撫交阯、北發,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發、息慎,東長、鳥夷,四海之內鹹戴帝舜之功。於是禹乃興九招之樂,致異物,鳳皇來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攝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舜之踐帝位,載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謹,如子道。封弟象為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薦禹於天。十七年而崩。三年喪畢,禹亦乃讓舜子,如舜讓堯子。諸侯歸之,然後禹踐天子位。堯子丹硃,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禮樂如之。以客見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專也(《史記》)。





  • “龍山文化”就是其很好的佐證。“龍山文化”因在龍山鎮(山東章丘縣)發現而得名,據C14檢測,其遺址產生於公元前二千至二千六百年,時間恰在“五帝時代”。與"仰韶文化"相比,“龍山文化"的分佈範圍更廣,文明程度更高;它覆蓋了整個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甚至遼東半島、兩廣地區……諸如,黃河上游(甘肅和政縣齊家坪)的齊家文化、黃河中下游流域,即以“龍山文化”最著名,長江中下游流域則分別出現“屈家嶺文化"、“良渚文化”,等等;其文明程度遠超“仰韶文化",農具(石銅並進)先進、生產力大增;製陶業突飛猛進——以超薄高質為特點的“黑陶"遍及各地;銅冶煉及加工技術已得以發展,出土的銅鼎、刀、匕、鑿、環等已相當精緻;出土的卜骨反映出當時的宗教文化;出土的“龍山玉"、“良渚玉"已非常精美……另一個顯著特徵,即人類已有巨大進步,從出土合葬墓屍體來看,男人為主,女人屈膝面對男人,對偶(一夫一妻或二妻)婚已很普遍,這說明社會已完全進入父系社會。

閒雲島

三皇五帝,有特別多的版本,我們分別來說。

三皇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三皇是天皇,地皇,人皇,但是這三皇又具體是誰呢,也沒有說得很清楚,所以這一種說法並不太流行。

最為有流行的一種說法,三皇是燧人、伏羲、神農,很多古書都認可這種說法,包括白虎通義,尚書,古今考。那這三個分別是怎麼樣的呢?

燧人,我們知道最開始的火是自然火,後來燧人發現可以用鑽木取火,也就是人工取火的發明者,這個發明對人類很重要,使得人類從茹毛飲血,變成了吃熟食,而且能用火把抵禦寒冷,還有照明,抵禦野獸的攻擊

伏羲,我們就比較熟悉了,他還有一個妹妹叫女媧,中國文明始祖。

神農,我們也很熟悉,神農嘗百草,據說還刀耕火種,教會人們開墾種植,還製作了陶器。

五帝

五帝最為流行的版本史記五帝本紀說的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黃帝,我們就很熟悉了,與炎帝,合稱炎黃,我們是炎黃子孫。

顓頊(zhuan1 xu1)是黃帝的孫子,他的父親叫昌意。

帝嚳(ku4)高辛氏,他的祖父是黃帝與嫘祖玄囂,他的父親叫蟜(jiao3)極。

堯,我們很熟悉了,號放勳,也叫陶唐氏,是帝嚳的兒子,後來他禪讓給了舜。


舜,姚姓,媯氏,號重華,娶了堯的兩個女兒娥皇與女英,後來舜禪讓給了治水有功的禹

禹就開啟了夏朝。


歷史簡單說

謝不邀!!!

看到上面說的什麼天皇地皇人皇的真是看不下去了,都是啥!!

三皇,有多種說法

1 燧人、伏羲、神農-------《尚書大傳》《白虎通義》【燧人sui ren】【伏羲fu yi】

2 伏羲、女媧、神農--------《運鬥樞》、《元命苞》【女媧nv wa】

3 伏羲、神農、黃帝 -----------《帝王世紀》

4 伏羲、神農、共工 ------------《通鑑外紀》

其中說法3,即伏羲、神農、黃帝之說最為流傳廣泛,不過該說有一個問題,即軒轅黃帝的帝號,應該是周人給安上的,甲骨文顯示,商代時軒轅氏僅僅被尊稱為黃----因為“帝”這個稱號在商代不值錢,隨便哪個商王死了都被封為帝。



而力挺該說的,《帝王世紀》作者是東漢人,與三皇的年代差了至少1500年。


五帝,也有多種說法

1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世本》、《大戴禮記》、《史記·五帝本紀》【顓頊zuan xu】【嚳ku】

2 伏羲、炎帝、黃帝、少昊、顓頊------《禮記·月令》【少昊sao hao】

3 少昊、顓頊、高辛(帝嚳)、堯、舜-------《尚書序》、《帝王世紀》

4 東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皞、北方顓頊、中央黃帝-----東漢王逸注《楚辭·惜誦》

5 伏羲、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

6 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

7 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資治通鑑外紀》

人物簡介

燧人氏,又稱“燧人”,三皇之首,河南商丘人,他在今河南商丘一帶鑽木取火,教人熟食,是華夏人工取火的發明者,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商丘因此被譽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燧人氏的神話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從利用自然火,進化到人工取火的情況。《尚書大傳》雲:“遂人為遂皇,伏羲為戲皇,神農為農皇也。遂人以火紀,火,太陽也。陽尊,故託遂皇於天。”是神話中以智慧、勇敢、毅力為人民造福的英雄。燧人氏死後葬於今天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處,建有燧皇陵。


 伏羲,神農與黃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是我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之一,所處時代約為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八卦,成了中國古文字的發端,也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駕辨》曲子,他的活動,標誌著中華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傳正月十六為伏羲氏生日,我國甘肅天水市(伏羲故里)有伏羲文化節。

神農氏本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領,後發明農具以木製耒,教民稼穡飼養、製陶紡織及使用火,以功績顯赫,以火得王,故為炎帝,世號神農,並被後世尊為農業之神。繼伏羲以後,神農氏是又一個對中華民族頗多貢獻的傳奇人物。除了發明農耕技術外,還發明瞭醫術,制定了曆法,開創九井相連的水利灌溉技術等。因為他發明農耕技術而號神農氏,因以火德王,故稱炎帝、赤帝、烈(厲)山氏。

 軒轅黃帝為中華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少典之子,本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軒轅之丘(在今河南新鄭西北,有爭議),故號軒轅氏,出生、創業和建都於有熊(今河南新鄭),故亦稱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他首先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他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造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等,在此期間有了文字。黃帝居五帝之首,有嫘祖、嫫母等四位夫人。


顓頊為上古五帝之一。黃帝之孫,姬姓。父親是黃帝次子昌意,封於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僕為妻,生顓頊。顓頊性格深沉而有謀略。十五歲時就輔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區,封於高陽(今河南杞縣東),故又稱其為高陽氏。黃帝死後,因顓頊有聖德,立為帝,時年二十歲。號為高陽氏,列為五帝之一,是一位有文治之功的帝王。在位期間創制九州,使中國首次有了版圖界線;建立統治機構,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別,長幼有序;改革甲歷,定下四季和二十四節氣,後人推戴他為“歷宗”等。

 帝嚳,姓姬,名俊,號高辛氏,河南商丘人,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黃帝的曾孫,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基根,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族的第一位先公。祖父玄囂,是太祖黃帝正妃高皇后嫘祖的大兒子,父親名蟜極,帝顓頊是其伯父。帝嚳從小德行高尚,聰明能幹。十五歲時,被帝顓頊選為助手,有功,被封於辛(今商丘市高辛鎮)。帝顓頊死後,他繼承帝位,時年三十歲。帝嚳繼為天下共主後,以亳(今河南商丘)為都城,以木德為帝,深受百姓愛戴。


姓伊祁,名放勳,史稱唐堯。公元前2377年農曆二月初二,在唐地伊祁山誕生,隨其母在慶都山一帶度過幼年生活。15歲時在唐縣封山下受封為唐侯。20歲時,其兄帝摯為形勢所迫讓位於他,成為我國原始社會末期的部落聯盟長。他踐帝位後,復封其兄摯於唐地為唐侯,他也在唐縣伏城一帶建第一個都城,以後因水患逐漸西遷山西,定都平陽。唐堯在帝位70年,90歲禪讓於舜,約公元前2259年,堯118歲時去世。

舜,也稱虞舜,因生於姚地(今天河南濮陽),以地取姓氏為姚。姚姓族人是黃帝、舜的後裔。舜,歷來與堯並稱,為傳說中的聖王。


一個西瓜吖

傳說演化而來的,不一而足,沒有固定的答案。

三皇我個人傾向有巢氏,燧人氏和神農氏,而女媧應該更早一些,伏羲應該晚一些。

女媧和伏羲或許並不是特指某個人,女媧之母系氏族時期,伏羲指進入比較完善的父系氏族時期。女媧時期產生姓,伏羲時期開始用氏來區分。

而三皇,有巢,燧人和神農氏,分別代表了祖先從穴居走出山洞開始建造房屋。燧人氏是代表祖先掌握生火用火技術。開始遠離黑暗,走向光明。神農氏代表祖先,有遷徙的狩獵生活走向定居的農牧生活。時間上應該是燧人氏,有巢氏,和神農氏。如果要加入女媧和伏羲的化,女媧在燧人氏之前,伏羲在燧人氏之後。女媧,燧人,有巢,神農,伏羲。

三皇和五帝雖然時間上是一種存續關係,但並不是無縫對接。

傳說中女媧的貢獻是造人和補天。所謂造人就是孕育新生命。以母為尊有母無父(父親不一定)。所謂補天,這個腦洞較大,或許是母系氏族時期某個階段生存環境鉅變(或許是地殼運動或許是磁場調轉新發的氣候鉅變等等),然後某個氏族的一位女性首領,帶領大家移居新的生存繁衍之地。所以現有補天后有造人。

女媧造人之後,氏族不斷壯大,當時的生產能力不能支撐快速增長的人口的需求,所以氏族內一部分人在某位領導的帶領下離開原來的氏族,尋找新的繁衍之地。在不斷的裂變,祖先的生存和生活不斷的改善,在這個過程中,祖先們可能因為不同生存環境,分別想我了生火技術,建造房屋,種植穀物,馴養家畜。不同的生活技能先被不同的氏族部落掌握,然後隨著氏族裂變,遷徙被繼承,傳播開來。優於種植穀物的發展,男性的優勢開始發揮出來,代替原來的女性成為氏族的首領,於是開始進入父系氏族時期。

我猜想,燧人氏,有巢氏,神農氏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名字,或許是最先掌握這張技術技能的氏族部落的名稱,久而久之成為氏族部落首領的稱呼,幾代甚至很多帶首領共有的稱呼。再往後成為一個人名的代稱。

伏羲或許是一位開天闢地的大人物,一位古代生活技能集大成者。不但繼承了先輩所有的生活技能,更是帶領部眾進入“文明”時期。發明結繩記事,推演八卦星象等。

伏羲氏之後有經過若干年,進入更加“文明”“先進”的五帝時期,這裡我不同意太史公司馬遷的說法,五帝傳承時期只有幾百年。如果他的這個說法成立,那麼或許五帝就是原始社會最後一段時期而已。分別特指直系承襲的五代部落首領。然後禹傳子家天下進入夏朝。

但是我更傾向於五帝是有古典原始氏族時期向有等級的國家部落時期過度的一個時期,因為古代生產力低下,決定了人類平均壽命不長。所以這個時期或許歷經千年,傳承N代。而五帝只是其中幾個代表或者是被後人“創造”出來填補歷史空白的。

對於五帝,受《司馬遷史記》的影響,五帝的說法還是比較統一的,通常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這五位。

炎帝應該在黃帝之前,第一位黃帝打敗最後一位炎帝,佔領了黃河流域最富饒的一片土地。

而治水有功的禹,父以子貴,也不被納入五帝,而歸於夏。

如此以來五帝(黃帝的具體行使職權人,如西方的總統和某某總統的辯證關係,總統是職位,某某總統是個人稱謂)?或許就是第一位皇帝和最後四位黃帝的統稱。

一家之言,不必較真


衛仁閔

三皇五帝是即是我國的上古時代,中華民族的始祖率領民眾開創了中華上古文明,雖然很多人認為是傳說的遠古時代,但是近現代考古發現了大量與此時期相對應的龍山文化遺址,也說明三皇五帝時期是存在的。

今天我們來講講三皇五帝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呢?

對於三皇其實有很多種說法,有以下的幾種說法——

(1)天皇、地皇、泰皇(《史記》)

(2)燧人、伏羲、神農(《尚書大傳》、《白虎通義》)

(3)天皇、地皇、人皇(《太平御覽》)

(4)伏羲、女媧、神農(《風俗通義》)

(5)伏羲、祝融、神農(《白虎通義》)

(6)伏羲、神農、共工(《通鑑外記》)

(7)盤古、女媧、伏羲(民間傳說)

(8)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莊子》、《綱鑑易知錄》)

(9)伏羲、神農、黃帝(《帝王世紀》、《古微書》)

其中最有影響力的說法就是三皇為伏羲、神農、黃帝成為中國上古社會三位傑出的帝王。那我們就看看說法最有影響力的三位之間的關係——

1.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

2.華胥氏→伏羲→少典→炎帝(神農氏)

可見黃帝和炎帝是兄弟的關係。

再來看看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的關係。

1.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昌意(黃帝次子)→顓頊(zhuān xū)

2.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即玄囂,黃帝長子)→蟜極→帝嚳(kù)

3.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帝嚳→帝摯(帝堯的哥哥)

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即玄囂,黃帝長子)→蟜極→帝嚳帝堯

4.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

→昌意(黃帝次子)→顓頊→窮蟬→敬康→句望→橋牛→瞽叟→帝舜

5.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昌意→顓頊→鯀→大禹

可見黃帝傳位給了孫子顓頊,顓頊禪位給了堂侄帝嚳,帝嚳本來傳位給的是自己的長子帝摯,由於能力不佳禪位給弟弟帝堯,堯帝覺得自己的兒子丹朱不肖,於是禪位給了顓頊的六世孫帝舜,舜帝后來又禪位給了顓頊的孫子大禹。這種禪讓制最終被大禹之子啟所破壞,中國社會進入嚴格的家天下的時代。

其實如果仔細看五帝的傳承,雖不是家天下,但是可以說是族天下,還是在同族之人中傳遞,是一種“擬血統”之間的傳承,一句話概之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最愛肉丸子先生

三皇五帝,並不是真正的帝王,僅太古時期出現的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後人追尊他們為“皇”或“帝”。人民則把他們敬為神靈,以各種美麗的神話傳說來宣揚他們的偉大業績。

三皇五帝分別有以下各種說法:

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記·秦始皇本記》

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記·補三皇本記》

燧人、伏羲、神農;出自《尚書大傳》

伏羲、女媧、神農;出自《春秋運鬥樞》

伏羲、神農、黃帝。出自《三字經》

至於五位古帝,說法也各異:首先說明下,炎帝並不是“五帝”之一,黃帝確實屬於“五帝”系列。

第一位:天皇

這位天皇在位期間離現在大約有三百萬至一百七十萬年,“他”居住的地方叫做天靈山,京城叫做天都。沒有姓也沒有名,也不知因何而生,從何而生。

第二位:地皇

天皇仙去後,經過幾萬年的時間變遷,地皇出現了。地皇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有十一個兄弟,和著他一起管理著天下的百姓民眾。

第三位:泰皇

泰皇,也有人說是叫人皇的,據神話學家們的考證,“他”的在位時間應在約七十萬到二十萬年前,“他”出生於一個位置很難考證的仙山刑馬山,有九個兄弟幫他忙。

黃帝

首先登場的是大名鼎鼎的黃帝,所謂的“黃帝王朝”的創始人,“五帝”中的第一帝。他在擊敗兩個強勁對手,九黎部落領袖蚩尤和神農部落有著“炎帝”稱號的姜榆罔,才成就了全天下“一家獨大”的局面。

顓頊老因為有“聖德”而被立為帝,他將都城確定在帝丘(今河南濮陽),史學家們把他列為繼黃帝后中華傑出帝王典範稱號“五帝”之一的第二位帝王。

帝嚳同志活了一百歲,在位七十年,於公元前2367年歸天,“帝王”稱號由其早早指定的接班人兒子最小的兒子摯接任。

堯將自己的都城放在平陽,即老家唐部落的核心地帶,他任命了一大批“擁立之功”的親信,建立起有效的政府組織(其實很鬆散),管理百姓,他的國號也是以自己的部落為名。


黃帝王朝四百多年間,共有七個帝王留下大名,除一個定性為昏庸無能(姬摯),一個忽略不計外,其餘五個都被列入上古時代中華五帝榜,這五個著名帝王,因其個人特色而被史學家們銘記,尤其堯舜二帝在孔老先生的烘托下成為千古帝王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