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裡的張掖

《西遊記》裡的張掖

《西遊記》裡的張掖

(影視作品中的法顯)

《西遊記》裡的張掖

(玄奘畫像)

  明代作家吳承恩創作的小說《西遊記》,主要記敘的是唐玄奘(亦稱“唐三藏”)西行取經的故事。書中西行遊歷的具體路線與地點雖然不太明確,但各地都有繪聲繪色的說法,都有各執一說的唐僧經過之地和西遊取經的故事。張掖也是唐僧取經經過的地方,一些地名恰與《西遊記》中的地名一致。西夏修建的甘州大佛寺壁畫形象生動地繪製著《西遊記》故事;甘州區靖安鄉牛魔王廟牆壁上也畫著唐僧西天取經的場面;元宵節彩燈上繪有《西遊記》人物;春節社火扮演《西遊記》師徒人物;農村冬閒時,群眾宣念自編的《西遊記》寶卷……在民間,唐僧取經路過張掖幾個地方的故事廣為流傳。

《西遊記》裡的張掖

(吳承恩及《西遊記》)

 高老莊

  《西遊記》第十八回“觀音院唐僧脫難,高老莊行者降魔”中所說的“高老莊”,在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明花鄉草溝井之西5公里處。此莊原為魏晉時期的古城堡,民間傳說是高老莊,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傳說唐僧一行來到此莊,聞悉高太公的女兒被妖精豬八戒霸娶三年,悟空降妖救出小姐,唐僧將八戒收為徒弟,陪同取經。

《西遊記》裡的張掖

流沙河

  《西遊記》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戰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淨”中所說的“流沙河”,發源於青海祁連山,流經甘肅河西走廊中部地區,注入內蒙古大漠居延海的全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黑河又稱“弱水”、“黑水河”,由南向北流至臨澤縣境內,又稱流沙河(亦稱“大沙河”或“沙河”),正是東西陸路必涉之河。兩岸蘆葦叢生,野鴨棲息。原在河岸矗立一大石碑,碑而以篆書鐫刻“流沙河”三字,碑背用楷書端正地刻著一首詩:“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沉底。”唐僧偕徒西行至流沙河,被滔滔大河擋住了去路,正在猶豫之際,從河裡鑽出一個水怪,張牙舞爪,豬八戒不由分說,上前揮耙就打,幾個來回,難分勝負。後由觀音菩薩指派木叉行者降服了水怪,此怪原來是捲簾大將沙悟淨。沙悟淨拜認唐僧為師,跟隨同去西方取經。

《西遊記》裡的張掖

(現實裡的流沙河)

平頂山

  《西遊記》第三十二回“平頂山功曹傳言,蓮花洞木母逢災”裡描寫平頂山“巍巍峻嶺,削削尖峰。灣環深澗下,孤峻陡崖邊”,其峰、其嶺、其頂、其澗、其崖酷似張掖市甘州區龍渠鄉的平頂山。

《西遊記》裡的張掖

(張掖傳統社火裡關於《西遊記》的表演)

 黑河

  《西遊記》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龍子捉鼉回”中寫道:“層層濃浪翻烏潦,迭迭渾波卷黑油。近觀不照人身影,遠望難對樹木形。滾滾一地墨,滔滔千里灰。岸上蘆葦知節令,灘頭花草鬥青奇。人生皆有相逢處,誰見西方黑水河!”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像張掖的黑河。

《西遊記》裡的張掖

(張掖黑河)

 火焰山

  《西遊記》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一調芭蕉扇”的火焰山,據說是臨澤、高臺縣北部的合黎山。山上土石赤黑帶紅,寸草不生,傳說是太古火山熄滅的遺蹟,亦說是唐僧取經路過河西走廊到火焰山(合黎山)前孫悟空用芭蕉扇扇滅的。

《西遊記》裡的張掖

牛魔王洞

  《西遊記》第六十回“牛魔王罷戰赴華筵,孫行者二調芭蕉扇”中寫有“牛魔王洞”,而在甘州區靖安鄉和臨澤縣板橋鎮(明沙堡附近)以北的山裡也有個牛魔王洞。傳說此洞就是《西遊記》中鐵扇公主和牛魔王住過的洞。洞旁原築有廟宇,稱“牛魔王廟”,明朝萬曆年間整修,清朝乾隆年間續修,廟牆上畫有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廟內塑有如來佛像。

《西遊記》裡的張掖

(牛魔王洞)

通天河

  《西遊記》記載的“通天河”臨澤縣也有。據說若干年前在黑河東岸立著一塊石碑,碑上刻著“通天河”三個篆書大字;下面左、右刻著兩行小字,右為“徑過八百里”,左為“亙古少人行”。唐僧一行來到通天河前,只見水勢洶湧,難以渡過。正在為難時,從河裡出來一條大金龜,點頭示意坐其背上,馱他們渡河。當渡到河心時,金龜突然說起人話來:“請高師到西天見到如來佛時,說我已靜修1300多年,何時才能脫離龜身,成為人身。”渡河後,唐僧師徒謝過金龜,繼續西行。

《西遊記》裡的張掖

(影視作品裡的通天河)

 晾經臺

  高臺縣城西15裡有個臺子寺,又名“西極寺”、“晾經臺”。傳說這就是唐僧從西天取經東返時的晾經臺。起因是,觀音菩薩知道唐僧此次取經,歷經千辛萬苦,要度九九八十一難,當時已度八十難,尚差一難。當師徒四人興高采烈地帶著佛經走到今高臺之地,在過羊褡子河時,浪高水急,白龍馬一失前蹄,馱的經卷全翻進河裡。這時悟空施展法力,把掉進河裡的經卷全部打撈上來,但都被河水淹溼了。他們找到一處高臺地,翻曬晾乾了經卷。當地百姓就稱其為“晾經臺”,後來在晾經臺上修建了廟宇,遂稱為“臺子寺”。縣名亦由此而來。地方文人賦題楹聯一幅,上聯是“臺雖不高,縣名由此而定”,下聯是“寺本甚大,聖經賴以保存”。

《西遊記》裡的張掖

(晾經臺)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