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吉-米勒法則:NBA聯盟針對進攻方投籃時“故意伸腿製造犯規”現象而制定的規則。由於NBA球星雷吉-米勒非常擅長故意伸腿製造犯規,因此被命名為:米勒法則。


雷吉-米勒法則:NBA聯盟針對進攻方投籃時“故意伸腿製造犯規”現象而制定的規則。由於NBA球星雷吉-米勒非常擅長故意伸腿製造犯規,因此被命名為:米勒法則。

1.進攻犯規:米勒法則於NBA2012-2013賽季前夕出臺,在聯盟裡,射手們為了對付那些貼身緊防的高手,往往會在投籃時“故意伸腿製造犯規”,曾經的籃球運動員雷吉-米勒就非常擅長使用這一招,但射手們想要再施展這招,可能將會被處罰進攻犯規。聯盟為了保證比賽的公平性,在出臺“假摔法則”後,又推出“雷吉-米勒法則”,並將韋德的投籃動作當做範例。

2.處罰方式:進攻球員如果伸腿製造犯規,裁判會有兩種判罰,在比賽時吹罰一次進攻犯規,或者在賽後根據假摔法則的懲罰球員。聯盟中,有許多擅長伸腿製造進攻犯規的球員,比如韋德、納什等。而如果一個球員像韋德那樣故意伸出兩條腿去製造身體接觸,那麼他們可能再領到進攻犯規的同時,賽後還將遭遇假摔法則的雙重懲罰。


3.評判尺度:“米勒踢”在射手中已成為習慣性的動作,裁判怎麼去辨別犯規尺度是一個難題,正如假摔一樣,球員在一瞬間發生身體接觸,很難去進行界定,若裁判以主觀意識評判,就會出現東決G4的爭議吹罰。 射手踢腿時要滿足犯規條件,投手在踢腿時並未和防守者進行身體接觸,會然會被視作正常動作,而一旦他們踢腿侵犯到防守者的身體或是迫使對手失去原有的防守位置和空間,那麼這樣明目張膽的動作可能會被裁判抓現行。

作為騎士球迷,通過慢鏡頭回放,這一球吹罰進攻確實有待商榷,可是細心的球迷會發現,裁判在後面的比賽是有找回來的,吹了JR的防守空氣的三分犯規。 不管是什麼樣的情況,還是希望比賽雙方放下包袱,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線,就看誰能拿下天王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