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亡國後,欠列強的大量賠款是如何處置的?

髓頌sBeB4553

大清的滅亡只是中華民族內部的一次改朝換代,對國際關係的影響可以說微不足道——畢竟一國要廢除不平等條約不是看執政者是誰,而是看有沒有那個實力推翻以往的既定條約。以民國早期內憂外患的局面來看:顯然是無力推翻以往的既定條約的。

以《辛丑條約》規定的庚子賠款為例:清政府以海關關稅做擔保允諾列強分39年還清賠款及其利息。《辛丑條約》簽訂於1901年,換句話說中國政府需賠償這筆賠款直到1940年,其中所需賠償給各國的份額具體如下:俄國130371120兩、德國90070515兩、法國70878240兩、英國50620545兩、日本34793100兩、美國32939055兩、意大利32939055兩、比利時8484345兩、奧匈帝國4003920兩、荷蘭782100兩,其餘的43萬餘兩由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等國分享。那麼這些賠款後來一直賠償完了嗎?答案是沒有。

1917年8月14日北洋政府加入一戰——對德、奧宣戰並宣佈之前同德、奧簽訂的一切條約作廢,自此中國停止對德、奧的賠款。德國戰敗後中國廢止對德、奧賠款的舉動得到了其他列強的認可——在一戰後的華盛頓會議上中國和德、奧簽訂新約,以正式的條約形式宣佈廢止對德、奧的賠款。

一戰中英、法為拉攏中國對德作戰允諾中國:庚子賠款暫緩五年償還(當然這是指的協約國方面的賠款,德、奧的自然是廢除了)。一戰後英、法也的確相應減免了中國的賠款,但並未完全廢止。1925-1933年比利時、荷蘭、意大利也紛紛表示退還中國的賠款。隨著德、意、日三國軸心的形成,美、英出於支持中國抗戰以牽制日本從而維護本國安全的立場出發放棄索要中國剩餘的賠款。

至此只剩日本一國還在向中國索要賠款,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甚至在抗戰爆發後日本還能從中國獲得戰爭賠款,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日本侵華的戰爭經費中有一部分是由中國政府提供的。當時的國民政府並不打算和日本徹底撕破臉,所以儘管兩國已實際開戰,但並沒名正言順地公開宣戰,也沒明確宣佈雙方此前簽訂的條約作廢。直到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對日宣戰,這時國民政府意識到日本戰敗已只是時間問題,於是才跟隨美國對日宣戰並正式宣佈廢棄之前和日本訂有的一切條約,至此中國才停止對日賠款。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即使是大清亡了,該賠的還得賠啊!

清政府總共有多少賠款呢?

有人計算說,清政府在倒臺前,一共向外的賠款總額高達13億兩之多,那麼這筆鉅款在大清亡了之後還賠不賠?

如果國家實力強大的話,完全可以不賠,但是民國是清朝的合法繼承者,既享有原來的權益如領土權益,也承擔原來的義務如債權,說到底就是不敢不還,各國賠款一直到1938年才結束。

民國選擇繼續賠付清朝的外債,應該考慮到很多因素。

其中之一就是關稅問題,在辛丑條約中,突然那一大筆錢,清政府也拿不出來,於是列強想了一個,用中國海關關稅做擔保,分期39年還完。如果民國拒絕償付的話,人家合起夥來,再來一次侵華也是夠你喝一壺的。

再一個就是,承諾繼續賠付才能得到各國的承認,如果各國不承認的話,民國也就不存在了。

這裡要說到,其中有一部分的賠款是得到了免除的。

一戰的時候,由於民國站對了隊伍,作為戰勝國免除了對德國及奧匈帝國的賠款;

一戰結束後,沙俄變成了蘇俄,由於獲得中國政府的承認及後來蘇聯和中國的友好關係,免除了對沙俄的賠款;

由於考慮到中華民國支付賠償的壓力,擔心國際輿論批判及損及本國在中國的權益,部分賠款得以免除或廢除。

最可氣的就是日本,在抗戰期間,蔣介石還向日本還款!


史論縱橫

謝謝,由《邸曉居MBA侃歷史》來回答:

回答這個問題,不禁感到恥辱,可能還要遭到噴發!近代上的中國,暨滿清王朝的後期,飽受了列強摧殘與凌辱。

當時的清朝一次又一次戰爭的失敗,滿清王朝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不得不委曲求全的賠錢又賠地。

由於戰爭,欠下了對於當時列強的鉅額賠償款,讓人們感到可怕!


自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1900年,清朝因為戰敗支付給了外國大量的戰爭賠款,那時候按照白銀計算。

有《南京條約》賠償英國1470萬兩白銀、《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共賠償英法2700萬兩白銀,《馬關條約、辛丑條約》賠償各國11億8223萬8150兩白銀。 不單單隻有這些,還包括《伊犁條約、煙臺條約》的賠款、清朝向列強的借款等。

清朝共需要支付給列強13億兩白銀,而當時清朝的年才收入區區8千萬兩白銀。 知道嗎,這些賠款就是滿清王朝16年不吃不喝才能還清,

所以滿清王朝從經濟角度上來講,他的滅亡是必然的。

滿清王朝滅亡後,北洋政府、民國政府倒黴了,這大量的戰爭賠款就相繼落到了北洋、民國政府身上,據資料顯示,這13億兩白銀的賠款,中國一直支付到1938年才停止,實際支付了六億五千二百三十七萬兩白銀,為什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中國屬於戰勝國,所以免去了一部分賠款。


但還有不為人知的是,在1936年,當時的日本已經佔領了中國東北地區,中日兩國處於半交戰狀態,可荒唐的是,中國政府仍然繼續支付著晚晴時期的戰爭賠款給日本,日本人拿著賠款製造武器,對中國發動侵華戰爭。

縱觀中國近現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到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更是一段恥辱的歷史階段。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

請關注《邸曉居MBA侃歷史》,歡迎網友們一起互動、批評、評論、留言必回覆!


日堯居k古史

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1年辛亥革命這70多年間,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大大小小數百個不平等條約,割讓領土近160萬平方公里,共賠款2700萬元,白銀7億多兩(不含利息)。如把利息計算進去,僅《辛丑條約》中規定的“庚子賠款”本息就達9億8千多萬兩。

按照當時清政府的稅收水平,絕對無法負擔如此沉重的賠款,列強了解清政府稅收水平的話,其實應該也不期望清政府能還清賠款,只是為了沉重打擊中國本地政府,從而方便進行殖民運動。

清朝滅亡後,無論是北洋政府,還是國民政府,都得承認清政府與帝國主義簽訂的條約,繼續賠款,否則得不到他們支持,無法立足。對日賠款沒停,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

事實上賠款一直都沒賠完,後來中國有所起色,從1842年賠款開始,到1945年徹底結束,中國經歷了整整一百年的賠款屈辱。條約中的賠款也就不了了之了;

錢來的渠道不外呼提高賦稅,壓榨百姓,除此之外,還會向外國借錢再賠給另外的國家(拆東牆補西牆)

但不為人知的是,在1936年,當時的日本已經佔領了中國東北,中日兩國處於局部戰爭狀態,可荒唐的是,民國政府仍然繼續支付著晚晴時期的戰爭賠款給日本

日本用中國給的錢來擴充軍備,進攻中國。

縱觀歷史,國富才能民,國富才沒人敢侵略,勿忘國恥 強我中華!


喃喃密語

大清亡國後,欠列強的大量賠款如何處置的?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清朝主要與哪些國家簽訂不平等條約,這些國家主要是美、俄、英、法、德、意、奧,還有一些小國家比如荷蘭等等,這些列強當時不管經濟還是軍事,都是比較厲害的。

我們知道,清朝之後是中華民國,清朝未交完的賠款繼續由中華民國賠償,很多人有疑惑,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中華民國繼承了清朝全部資產,自然保持了中國歷史的延續性,而且在國際法上,民國政府屬於“政府繼承關係


二、民國政府為了取得列強的承認和支持,所以繼續承擔賠款。

其實還有一部分賠款被列強減免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以《辛丑條約》的庚子賠款為例,

中國政府賠款本息共計10億兩白銀,以海關稅收擔保,分39面償還,這就是1901到1940。

1908年美國

歸還賠款的半數,讓中國政府資助留美學生,清華大學就是用這些賠款建立的。

1917年北洋政府加入一戰,對德奧宣戰,中國停止賠款。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建立蘇維埃政府,因為沙皇聯合資產階級政府和國外勢力報復,蘇維埃政府宣佈放棄賠款緩和與中國的關係。

一戰英法為拉攏中國加入,暫緩中國賠款,後來多國放棄賠款。

到1941年美國宣佈對日作戰,中國看到日本戰敗只是時間問題,也宣佈對日作戰,停止對日賠款。

至此,清朝賠款才沒有了。


每日開卷

賠償有部分得到免除,但是所有不平等條約全部被繼承下來!在當時,清朝政府無力賠償欠款,所以拿海關抵押給列國,由列國代為收稅。而孫中山所領導的民國政府有名無實,無力從列強手裡奪回海關,只能承認所有不平等條約及繼承債務,以此換的各國的承認,因此,各列強繼續佔領著海關!美國除外,美國在清政府時代就已經免除賠償。

但是,因為列強勢力變更。這種格局被打破!德國,奧匈帝國,1914年,日本進攻德國,把德國從山東趕走,德國勢力自此退出中國。對德賠償終止,同期被終止的還有奧匈帝國。

對俄賠償,隨著蘇聯推翻沙皇俄國,蘇聯宣佈廢除對中國索賠並及不平等條約!只是後來蘇聯在斯大林時代反悔,想要繼續追加不平等條約的繼承,結果被日本糾集美英法干涉!

一戰期間,英法為了拉攏中國對德作戰,允諾推遲賠償。1925-1933年,由於國力衰弱,比利時、荷蘭、意大利則紛紛退還中國的賠款。至1933年,還在向中國索賠的國家有,日本,英國,法國。

1936年,軸心國組成,英法為了支援中國在遠東牽制日本,同意終止賠償!而日本則一直從中索賠到1941年!所以,大家能相信嗎?抗日政府還在支付賠償款!

但是,1945年,日本投降!列強捲土重來,尤其是英法,再次逼迫國民政府繼續履行之前的不平等海關條約!民國太窩囊,竟然還繼續履行條約!直到1949年,毛澤東宣佈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從此,列強閉嘴,再也不敢折騰!


優己

大清亡國後欠款還是繼續償還的,歷經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一直到1938年才還清。

為什麼要還呢

  1. 因為當時的中國屬於半殖民地時代,列強都在等著分一杯羹。革命黨與清廷的爭鬥可以不管,他們需要的只是維持自身在中國的利益。所以想要獲得列強的支持和國際認可必須承認欠款有效。


  2. 另一個,北洋政府自身也要靠跟列強借錢才能運轉,又怎麼會開罪列強,不承認欠款呢?!北洋財政部楊汝梅曾說過"彼時維持之道,全恃外債"。孫中山是向日本借錢發動的辛亥革命,革命後,孫中山之南京臨時政府,國庫空虛"金庫僅存十洋"。也可以說是蝨子多了不怕癢。


清政府賠款數額

連本帶息總共13億兩白銀,清廷歲收八千萬兩。清廷的賠款可以說把中國幾百年積累的財富揮霍一空,甲午海戰時與中國國力相當的日本由於獲得《馬關條約》2億兩白銀的賠款,修建軍工廠,建設軍隊,國力大幅增強。也導致後期有足夠資本發動侵華戰爭!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佔領東北時期,國民政府還繼續向日本支付欠款!



(附表)


七魚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一段屈辱史,因為清政府的無能使得中國在面對列強入侵的時候只能無奈的選擇割地賠款,在大清在的時候當然是由大清賠款,可是1912年清帝遜位以後這些賠款怎麼辦呢?中國人民還需要賠嗎?

大家都知道清帝遜位以後,孫中山創立中華民國,於是清朝遺留以來的賠款問題便被中華民國承擔了,一筆一筆的償還。不過當時各國政府考慮到中華民國的財政能力,擔心受到國際輿論的譴責所以壓減了賠款數額,但就是這樣民國還是賠了不少錢。

不過有一點要提的就是,德國和奧地利的20.91%,美國的3.72%蘇聯的28.97%加上其他國家的40%,總計98%都是由北洋政府撐到的。到南京國民政府正式成立以後,賠款數目其實已經很少了,還到最後只剩下欠日本的錢。

也許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前朝的事情,清朝滅亡以後就應該結束了,可惜當時各國直接明確表態如果不賠就不承認民國政府的合法性,再加上民國時期各軍閥都有求於列強,不得不接受。


一樹梅花一放翁

繼續的賠款

由於綜合考慮各方面原因,弱弱的民國政府選擇了妥協,繼續賠付部分清朝欠下的債務。特別是在當時辛丑條約,曾經以中國關稅做擔保分期三十九年付款,如果當時民國政府拒絕賠償支付的話,按照當時的情形,中國雖然結束了封建社會,國防實力和經濟能力雖然有所提升但依舊是在戰亂中曲折畸形發展,為了爭取到相對和平的外部條件,海關關稅是免不了的。

免除的陪款

日本的賠款

在抗戰期全面爆發之後,中日之間已經徹底撕破了臉皮,走向了不死不休的對抗之路,蔣介石的國民政府還向日本支付戰爭賠款。這簡直是割自己的肉喂咬自己的狗,當時日本九一八事變進入東北,聯合國的前身國聯成立了聯合調查團,當時所有的國家都投了反對票,反對日本的戰爭議案。世界還是以前的世界,無論是當時的日本戰爭議案還是英法美國家入侵敘利亞,世界聯合組織的約束力對大國來說永遠只是一張白紙。日本一氣之下退出了聯大入侵中國,隨後轟炸美國珍珠港入侵香港,這些變相的對英國和美國宣戰,當時民國代表和主要西方國家組成同盟國,放棄自己在華權益。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實行的三大外交原則,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徹底清除了資本主義國家在華權益。


品讀武器裝備

肯定要還啊,不還列強答應嗎?辛亥革命後,民國政府說了承認以前的恥辱條約,戰爭賠款我們接著還。


清政府自鴉片戰爭後簽訂了很多喪權辱國的條約,每條條約都有要求賠款,如《南京條約》要求賠償二千一百萬,《天津條約》賠償四百萬兩,《馬關條約》賠償二億兩,《辛丑條約》4.5億兩,加利息9.8億兩。



其中有些在清政府時期就還清了,如《南京條約》我們在1842年至1845年如期償還。

《馬關條約》規定2億兩分八次交清,在第一年內償還了1億,其餘分6次償還,2年一次。財政困窘的清政府被迫先後於1895年、1896年和1898年向英、俄、法、德借款償還日本。

賠款遺留至民國的基本是《辛丑條約》的庚子賠款,庚子賠款總計9.8億,我們沒有全部還清,1939年國民政府財政部發出通告宣佈停止支付庚子賠款。在此期間,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我國是戰勝國,因此我國對德國、奧匈帝國停還。


1909年起,美國將所攤浮溢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學習基金,創辦了清華大學。

二戰爆發後,由於同盟關係英、法、比、何等國紛紛放棄其賠款。



唯獨日本一分未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