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都不吃三文魚了,而我們還在吃?

我忘思戀

日本人並不是不吃三文魚吧,只是在吃三文魚上比較講究。因為三文魚分很多品種,而且很多三文魚現在也逐步在實現養殖化。這是因為市場大量需求的結果。

其實正宗的三文魚是大西洋鮭魚,很多商家會用太平洋鮭魚冒充大西洋鮭魚。而太平洋的鮭魚群種數量多,但是隻有一半的太平洋鮭魚是健康的。所以真正吃上正宗的大西洋鮭魚一個是價格比較昂貴,數量還不多。再者,並不是淡水魚才會有寄生蟲,深海魚身上也會有寄生蟲,只是相對少些。所以我們經常吃的三文魚很有可能不是正宗的大西洋三文魚,而是養殖場裡養殖的太平洋的鮭魚。

日本人並沒有說不吃三文魚,只是日本人不吃自己國家產的三文魚,因為日本地處於太平洋中,產的三文魚就是

所以,當我們知道日本人不吃太平洋的,自己國家產的三文魚後,我們應該也要反思下,平常我們吃的三文魚是否安全?其實生的魚肉儘量少吃或者不吃。因為衛生和安全沒辦法保證。如果你經濟條件可以,又喜歡吃三文魚,那就去吃正宗的大西洋產的三文魚刺身吧。

正宗的大西魚洋三文魚肌肉中有一層比較厚的脂肪層,特別是魚肚子的地方。而太平洋的三文魚基本上是不含有這層脂肪的。

太平洋鮭魚。日本人吃三文魚是進口的大西洋三文魚,比如智利,挪威等大西洋沿岸國家。但是一般的日本壽司店比較少有三文魚刺身賣的。基本是烤熟的或者用鹽醃過後烹熟後賣。在日本,想吃正宗的三文魚刺身還是要去超市和高級壽司店吃。

咱們國家的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不管在旅遊,飲食等方面都在向國外看齊。加上近幾年信息量增加,對於國外的東西都比較推崇,很多東西只看表面的東西,喜歡跟風。對於質量和功效的要求並不是很注重。所以對於國人越來越喜歡吃三文魚那也是很正常不過了。


百香的廚房

在日本的北海道地區,野生的三文魚相對比較多,主要為人所知的是粉鮭和狗鮭。

在日本,人們管狗鮭叫秋鮭魚,英文名叫做chumsalmon,它是日本北海道著名的海產,所以在當地這種魚很常見,也是當地人很喜歡食用的一種魚類。

通過買票你在北海道的忠類川可以釣到這種野生的粉鮭或者秋鮭魚。但其實它這種可以釣到野生的方式,事實上是增殖放流的。

同時,日本也是亞洲裡面從智利進口最多的養殖銀鮭魚進口國,也是亞洲第二多的養殖大西洋鮭魚進口國,主要進口的國家是加拿大,智利,挪威等。

每一年日本都會進口大量的養殖大西洋鮭魚和太平洋鮭魚。所以其實他們也很愛吃三文魚的。

在日本的刺身中三文魚並不是主要的食材,卻被中國人當作是日式魚生的標誌。

攜程食美林理事蔡瀾曾在書著中提到:“正統的日本鋪子,絕對不會賣三文魚刺身,因為他們老早知道它的蟲極多,只能用鹽醃製過後燒熟來吃……三文魚魚肉顏色一直保持鮮紅,即使腐壞了也不變,又聞不出異味,要非常非常小心。”

因為刺身對食物安全性要求很高,旋轉壽司店、超市等商鋪無法保證質量,建議去高級壽司鋪吃,最好廚師是日本人,要有點上了年紀,他們經歷傳統的訓練,選料更細心、安全。

蔡瀾先生在文章末尾也提及“至於我們愛吃的三文魚刺身,各家旋轉壽司和日本超市均有出售。連城中高級壽司鋪也擺著。要吃的話,到最高級壽司鋪去吧”。

在日本的旋轉壽司店、超市和高級壽司鋪還是有三文魚刺身出售的。

日本人之所以不吃本國產的三文魚,主要原因是國產三文魚產於太平洋的北海道漁場,養殖的太平洋鮭魚自然無法與大西洋鮭魚比肩,不算是嚴謹意義上的三文魚。

日本人食用的三文魚刺身多為挪威、智利等大西洋沿岸國家進口的大西洋鮭魚。

依據日本自家的農業部的調查,日本人目前最喜愛的魚類是三文魚,同時,日本養殖的三文魚或者野生的三文魚也是所有水產品裡面總消費量最高的,早已超過位居第二位的金槍魚。

日本人對於三文魚的吃法有許多種。有生三文魚吃法,有燒烤類吃法,各種各樣的。

他們還特別的喜愛吃三文魚的魚籽,雖然我覺得好腥!

三文魚生魚片最好的材料是野生的新鮮的秋鮭魚。

秋鮭魚的魚肉色是鮮紅色的,跟普通的三文魚的粉紅色的魚肉色有所差別。

關於大西洋鮭魚的鮮美的生魚片,也是早就融入了日本人的飲食裡面去。


另外,關於蔡瀾先生說的魚蝨病,也是挺對的。近來這些年 ,例如挪威的某一些三文魚養殖中確實有爆發了魚蝨病,只是因為養殖密度高了點。

但是,魚蝨子僅僅是寄生在三文魚身體的表面而已,卻不會進入到身體魚肉裡面,而且,這些魚蝨子只需要淡水就可以沖洗乾淨。

挪威所有的三文魚加工廠都已在加工的時候仔細清洗乾淨,已經保證了出廠時沒有任何的魚蝨子。

重要的是,真正的爆發了魚蝨病的繁殖場卻沒有幾個,即使爆發了,也可以立刻去抑制住,防止擴散。就跟我國的禽流感一樣,一旦發現,立刻對患病的種類進行滅殺。

所以,人們可以很放心地去食用這些三文魚。

並且,在世界周知,日本對於食品安全要求是極高的,如果他們當地人對養殖的三文魚都安心的食用了,我們也不必過於擔心。

-END-


愛飛樂遊

前幾年回上海探親,朋友們盛情,飲宴時都會點上一份船形三文魚刺身。一大木船,山樣兒的碎冰上,鋪就著片片粉紅或橘黃色的三文魚,配以裙帶菜、蘿蔔絲、山葵泥等,看著就足夠“高大上”了。南風北漸,不知不覺中,這兩年回北方探親,老家的親友們也與上海一樣,每逢飲宴也是一定要點上“一船”這樣“高大上”刺身以表盛情。感慨國內的與時俱進之快,感激親友盛情的同時,卻也感到了國人追求日本生魚片時尚的盲目性。









三文魚,過去我們一般稱它為撒蒙魚、北鱒魚、羅鍋魚和大馬哈魚等,至於三文魚的學名“鮭魚”,那是日本人的通用叫法兒。三文魚是一種齒尖背隆、細鱗色銀、脂厚肉紅的魚種,主要分佈在歐洲、美洲北部和亞洲一些區域,其中以挪威產量為最大,阿拉斯加和英格蘭的質量為最優。三文魚是溯河洄游性魚類,每年秋季一到,三文魚就會成群結隊的從海洋洄游進入江河產卵,所以,也可以說三文魚是一種江海兩棲魚種。也因此,不同於其它適於做生魚片的深海衛生魚類,三文魚從深海到淺海再到江河,因江河易汙染,所以,三文魚也不可避免的攜帶有大量對人體有害的寄生蟲。烹調中把它用於燒、燉、蒸、醬等還好,這些過程中三文魚體內的寄生蟲會被滅殺。而國人現在趕時髦的三文魚刺身,卻大都似乎忽略了寄生蟲問題。眾所周知,日本人是最喜歡刺身的,但在日本的正宗“日料”店裡卻很少有三文魚刺身賣,原因無外是重視健康養生的日本人更瞭解三文魚的寄生蟲問題,但這也並不是說日本人不喜歡三文魚,相反,在日本醃製、熏製以及煎煮的三文魚都是日本人不可或缺的桌上餐,尤其是早餐,一塊煎三文魚,配上米飯、小鹹菜,味噌湯,那就是日本人的最愛。同樣,以熟鮭魚為餡握製出的鮭魚飯糰,也是日本人最喜愛的飯糰之一。除此意外,鮭魚和豆腐燉在一起的石狩鍋、鹽烤鮭魚、黃油烤三文魚、芝士蒸三文魚、燻鮭魚以及鮭魚罐頭等都是日本人喜歡的三文魚食法。如果一定要吃三文魚刺身,衛生管理部門也有明文規定店家一定要使用經冷凍後再解凍的鮭魚,以保證三文魚的寄生蟲已被完全殺死。








查了一下資料,感覺國內對三文魚的介紹基本都是報喜不報憂,只強調其益處,像什麼吃三文魚刺身可以健脾胃、補疲勞,治水腫,改善消化不良。除此,還能有效降低血脂和血膽固醇、防治心血管疾病。其所含的脂肪酸更是益腦健眼,增強腦功能,防止老年痴呆症等等。看著這些介紹,感覺三文魚就像靈丹妙藥一樣了。而對三文魚的壞處只是泛泛的指出三文魚益熟食,生食易引發寄生蟲感染,從而引起腹痛和過敏云云,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則隻字未提。





據美團大眾點評“吃喝玩樂大數據”顯示,2016年除夕年夜飯裡全國最火的菜品居然是三文魚刺身,高居人氣排行榜榜首,直接把中華料理給料理了。可見,國人對三文魚中毒之深。其實,個人感覺,除去真正喜歡三文魚的,更多的還是跟風,追求“高大上”,這也是三文魚成為最受歡迎生魚片的

主要原因之一吧。

東北人把三文魚叫做大馬哈魚,記得小時候母親把大馬哈魚醃製後凍起來,使用時切成骰子狀小塊兒,然後油煎食用。先醃後煎,其間還要讓它在數九寒天裡一直凍著,那寄生蟲就是想不死都難。最近流行炒作“舌尖上的中國”,在黑龍江篇裡就有“鍋貼餅子煎大馬哈魚”,過去是因為窮吃不起別的而發明的吃法,時過境遷,今天卻成為了一道靚麗的代表東北健康菜餚的名菜。誤打正著,這傳統的吃法倒是即衛生又有利健康呢。






萬景路聊日本

日本問題還是要請橋本來回答。


這個問題是為什麼日本人不吃三文魚,而中國人還在吃。其理由是,中國有位美食家蔡瀾先生在其專欄中的一句話所引發的以訛傳訛:"正統的日本鋪子,絕對不會賣三文魚刺身,因為他們老早知道它的蟲極多,只能用鹽醃製過後燒熟來吃...三文魚魚肉顏色一直保持鮮紅,即使腐壞了也不變,又聞不出異味,要非常非常小心" 。


首先蔡先生指的日本鋪子是在香港的日本鋪子呢?還是日本的日本鋪子,如果是香港的日本鋪子的話,橋本還真是沒有象蔡先生這樣的權威,而如果說是日本的日本鋪子,蔡先生真的錯了,而且錯的離譜。日本不但吃三文魚,而且吃的非常多。


在日本確實原來沒有吃生的三文魚的習慣,老的日本料亭也不會把三文魚作為菜譜給客人,傳統的壽司店也沒有用三文魚做的壽司。原因很簡單,就是蔡先生說的三文魚中有寄生蟲的問題,因為這樣三文魚不能生吃。(日本很多魚中都有寄生蟲,如青花魚就是這樣)。而很多人去北海道卻可以經常吃到三文魚。很多的吃法就是把三文魚放在雪中埋起來,要吃了時候,切成小塊,用火烤一下才能吃,也就是用冷凍方法可以去除奇生蟲。


過去日本只有在北海道才可以吃三文魚,就是因為氣溫低的原因,而且冷凍技術沒有,所以很多日本料理店沒有三文魚。現在有了冷凍技術,三文魚就進入一般的家庭。根據科學研究,要殺死三文魚中的寄生蟲,要麼60度以上的溫度(1分鐘),要麼零下20度(24小時),這樣就可以完全去除寄生蟲。如果要生食時,就要冷凍解凍。所以壽司店如果要有三文魚的壽司,就一定有零下20度的冷凍手段。很多人說要吃新鮮的,釣上三文魚就吃,這樣就有問題。


總之蔡瀾先生知道的是過去的日本,甚至是30年前的日本,在技術發展的今天很多已經從不可能變為可能,現在日本只要經過處理,三文魚可以生吃,沒有問題。不能在用老眼光看日本,各位也不能以訛傳訛。有問題要知道日本,就來請教橋本。


橋本看日本

日本人是吃三文魚的,食用的歷史也比較悠久,並且,日本人不只吃三文魚。

三文魚也叫大馬哈魚,是某些鮭科魚類或鮭鱒魚類的商品名稱,是世界名貴魚類之一,屬於冷水性的高度洄游魚類。三文魚鱗小刺少,肉色橙紅,肉質細嫩鮮美,既可直接生食,又能烹製菜餚,深受人們喜愛。

隨著經濟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海產品的消費需求迅速增長。三文魚在眾多的海產品中,以其獨特的口味、豐富的營養,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我國的三文魚的進口量快速增長,但大家可能並不知道,三文魚在有害生物、致病微生物等方面,均存在較高的衛生風險。

根據監管部門的統計,2010-2104年,我國進口三文魚不合格原因主要為有害生物、微生物汙染、感官檢驗不合格、農獸藥殘留、環境汙染物、生物毒素、非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不合格、證書不合格等。其中,有害生物佔的比重最大,達59.69%,特別是2014年檢出122批,比重高達79.22%,不合格原因是檢出如異尖線蟲等寄生蟲。

什麼是異尖線蟲?

異尖線蟲是屬於線蟲的一種寄生蟲,通體白色,一端略顯暗沉,一旦誤食含有幼蟲、未經煮熟的魚肉,就很有可能使人受到感染,而患者則會出現劇烈的腹痛、噁心、嘔吐、腹瀉或過敏等反應,除在胃腸外,蟲體可在腹腔、泌尿系統、皮下組織等處形成腫物。

檢測不合格第二位的是微生物汙染,約佔總比重的26.88%,檢出的致病菌主要包括,單增李斯特菌、腸桿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檢出的主要病毒有,鮭魚貧血症病毒以及其他微生物。而在這一項中檢出最多的則為單增李斯特菌。單增李斯特菌廣泛分佈於自然界中,是一種能夠引起嚴重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危害較大。

當然,如果是烹調後食用,完全可以把其中可能含有的致病菌與寄生蟲殺滅,但是,有很多人偏偏喜歡三文魚刺身,就是生吃三文魚,那風險就比較大了。


公共食談


我相信對比挪威三文魚,也就是大西洋鮭魚,更多人一提到三文魚能想到的就是日本,似乎吃三文魚是日本人的傳統。其實……故事說出來嚇你一跳,和咱們東北沿海的老鄉們比,日本人那隻能算是吃三文魚的嬰兒期,因為實在是時間太短了。所以前面說到我們東北老鄉的時候我嘿嘿一下不是沒有道理的。


Tuna金槍魚


故事再說回北歐人,他們捕撈和養殖了大量的大西洋鮭(當時養殖的量並不算大,主要靠捕撈,到了2000年,養殖和捕撈的量開始持平;到了2010年,養殖的量全面超越了捕撈的量),除了自己吃,當然是想賣了賺錢,那麼賣給誰呢?日本挺好的吧,他們很喜歡吃魚的。於是乎,1974年一個挪威考察團浩浩蕩蕩的開進了日本,開賣自己捕撈的大西洋鮭魚。但日本人的反應明顯是:納尼?!三文魚碟斯噶?!為什麼要吃三文魚,我們有很多很多金槍魚啊,吃都吃不完,而且還比你那個好吃呢。於是乎結果顯而易見,1974年的考察團灰溜溜的回國了。


不過沒有永遠打不開的市場,日本在

1980年還是進口了挪威的三文魚——大西洋鮭魚。其實日本海自己也有鮭魚屬的魚類,最常見的就是日本白鮭魚,叫Oncorhynchus keta,當然他們也有大馬哈魚這種魚類。所以,日本人吃三文魚的歷史真的挺短的。完全不是我們的對手。


金槍魚肉


另外就是有一陣子網上盛傳的某種爭論,就是關於高級日料店到底吃不吃三文魚刺身的事情。根據我去日本的經歷來說,日料店裡有三文魚刺身那是絕對肯定的事情,而我也沒有去過什麼特別高級的餐廳,所以真不太清楚所謂高級日料店有沒有或者說吃不吃三文魚刺身,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日本人吃魚生

(又稱生魚片),確實更多的集中在白肉的領域,我們會發現很多鯛魚刺身,金槍魚刺身,烏賊等等,再加上那段真實的艱難勉強打開日本市場的歷史,所以看得出來,三文魚刺身確實不是日本本國傳統的魚生主要食材。


ctime表態網

日本人的確吃三文魚,而且消費量很大。但是在深冷(低於零下20℃)冷凍技術普及前,日本人的確不會生吃三文魚,是因為三文魚有寄生蟲,和寄生蟲卵。這個蔡瀾先生講對了一半。幾乎所有魚類都有寄生蟲,但是三文魚的上游天敵不是一般的魚類,是海豚,小型鯨魚這類海洋哺乳動物。三文魚體內的寄生蟲就是為了最終能夠寄生在這裡的哺乳動物(最終宿主)體內,才臨時寄生在三文魚體內的。

人類也是哺乳動物,如果不充分殺死三文魚肌肉內的寄生蟲(卵更可怕),人類就像海豚,鯨魚一樣會深受這類寄生蟲的折磨,據說非常痛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這類寄生蟲的照片~

現在冷凍技術發達了,基本可以殺死三文魚體內的寄生蟲(卵)。我也在日本的壽司店裡看到過生三文魚,但是還是沒有想吃的慾望。

問題回來了,咱們國內的商家如何處理三文魚,我們不知道,有沒有相關的國標或強制法規,也不知道。。。反正我是不會吃,也不會叫家人吃~

補充一下,海洋中不止是三文魚有這些寄生蟲,海洋哺乳動物經常捕食的較大型肉食魚類,基本都有這類寄生蟲。想吃生魚片,可以,最好吃深冷凍24小時以後的,現在流行的“冰鮮”保存法,的確可以保持好的口味和口感,但是這類吃法的風險更高!



MiketheENESER

真的沒想到,這個問題現在還在傳播和擴散,前幾天一個澳媒提到的咖啡致癌的虛假新聞就沒少讓人恐慌,好在很多官媒及時站出來以正視聽,對於這種以販賣恐慌為噱頭的新聞真的讓人無語,也正是這一小撮人讓整個媒體界集體背鍋。

為什麼日本人不吃三文魚,我想這則消息還是源於某位美食界的達人書中提到的“正統的日本鋪子,絕對不會賣三文魚刺身,因為他們老早知道它的蟲極多,只能用鹽醃製過後燒熟來吃...三文魚魚肉顏色一直保持鮮紅,即使腐壞了也不變,又聞不出異味,要非常非常小心”,當然這個信息後來以微博為戰場著實擴散了一陣,最終也是一堆大v站出來撥亂反正。這不由讓我想起來,前幾天還是這位老先生在頭條裡發佈的一條有關孜然的科普文,其中提到了新疆地道手抓飯如何使用孜然,當然結果是一堆新疆同志們在評論裡如何教他做人。

剛剛和在日本的同學聊起了這個話題,他都笑噴了。也許那位老先生心目中的日本是不吃三文魚的,但據我所知,香港的日本人吃、臺灣的日本人吃,日本的我就不贅述了,已經一堆人站出來指正了!

日本人不僅吃,而且不少吃!用我同學的話說,在日本你怎麼可能不賣三文魚壽司呢,之所以有這樣的誤區是因為日文字典裡,“三文魚”的解釋是“鮭魚或鮭魚肉”。但是嚴格意義上的三文魚和鮭魚有著概念上的區別,自古以來日語中“鮭sake”主要是指“白鮭shirazake”,而英文世界的“salmon”更亂,真正的三文魚就是“大西洋鮭Atlantic Salmon”,俗稱挪威三文魚,而所謂白鮭寄生蟲較多不能生食,而現在日本人吃的所謂三文魚,都是因為挪威開始向日本出口人工養殖的無寄生蟲三文魚,所以嚴格來講應當是,日本人吃的三文魚並非本國產,都是來自挪威、智利等大西洋沿岸國家進口的養殖大西洋鮭魚。

在這裡順便說一下,國內買三文魚時候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商家用虹鱒魚冒充三文魚,我找了一些對比圖給大家做參考。

這是三文魚

這是虹鱒魚

畢竟上面的圖是流傳度較廣的對照圖,其實就算沒有圖大家能明白二者顯著的差異吧,挪威三文魚脂肪相對含量更高,表面的白色花紋更白;至於虹鱒,據說可以做到和三文魚很相似了,除了價格上有顯著區別外(挪威三文魚80-100元/斤,虹鱒28-35元/斤)在這裡還有一些辦法可以區別,第一個是脂肪紋路(就是白色的一條一條的線),挪威三文魚的紋路較寬,這個是因為它的生存環境決定的,脂肪含量較高,具體表現就是白色的線條較寬。虹鱒的脂肪含量少,所以線條細而且邊緣很硬。第二個看厚度,在外面點餐的時候可以關注,挪威三文魚一般都是切成厚塊(0.7cm-1cm左右),而虹鱒肉質比較硬,是不能切這麼厚的,因為咬不動。最後一點就是光澤,挪威三文魚油光明顯,而虹鱒則是黯淡許多。


果丹皮瘦食記


​​三文魚等魚類的安全風險主要來自於四個方面:重金屬汙染、生物毒素、寄生蟲以及致病細菌。

重金屬汙染由魚類生長的水質決定,而生物毒素由水體中的一些藻類和真菌產生。它們由魚的來源決定,後續加工處理的影響不大,生吃熟吃也就沒有多大差別。所以,避免這兩方面的風險,只能通過魚的正規來源來保證。

三文魚可能感染的寄生蟲有多種,最常見的是異尖線蟲。如果一次吃下去的量比較大,會產生急性食物中毒;即使吃得少,也可能導致人體今後對線蟲過敏。

作為在冷水中生長的寄生蟲,異尖線蟲並不難殺滅。比如在60度之下,它們會被秒殺。但對於喜歡生吃的人來說,加熱到這個溫度都是無法接受的,也就只能通過低溫來凍死它們。作為比細菌高等一些的動物,它們的確可以被凍死,只是需要的條件稍微嚴苛了一些。歐盟規定,魚必須低於零下20度儲藏24小時以上,才可以用於生食。他們認為,這樣的處理可以充分殺死這些寄生蟲。美國沒有強制規定,只有推薦性的“操作指南”。而這個推薦比歐盟的要求還要嚴格得多,是零下20度7天以上,或者零下35度15小時以上。

顯然,與歐盟的要求相比,美國的指南以可以更充分地殺死線蟲,但是其操作難度比較大可。歐盟的要求要更容易實現,一些線蟲存活率與儲存溫度時間的實驗顯示,這一要求也可以獲得相當高的安全性。日本沒有這方面的規定,而喜歡生食的人又多,所以日本吃生魚

感染

寄生蟲的病例就要遠遠多於歐洲和美國。

有的人會嫌這樣的冷凍處理會破壞魚的風味口感,喜歡“新鮮”的生魚。既無加熱,又不冷凍,就只能依靠肉眼來識別寄生蟲並手動去除。好在寄生蟲比細菌大多了,可以通過肉眼看見。如果把肉切得很薄,很細緻地檢查,也有可能除之而後快。不過,很否“保障安全”,還取決於魚本身有多少寄生蟲,以及檢查去除得是否完全。這就多少有點依靠運氣了。

細菌則是另一種情況,無論如何冷凍,它們也只是停止了活動,消停下來並不意味著死亡。只要溫度升高,它們就重新煥發活力。剿滅細菌,最有效的還是加熱。近年來興起的高壓滅菌,可以在保持生食風味的前提下“壓死”細菌,或許在將來會得到更多的應用。

總的來說,不能簡單地說生吃三文魚是“有”或者“沒有”危險。安全性首先取決於魚本身,如果魚本身沒有寄生蟲和治病細菌,那麼自然就沒有問題。如果有一定量的寄生蟲和治病細菌,那麼合理的處理加工可以把它們充分地殺滅。但是,我們很難判斷魚的身上是否帶有這些“風險因素”,也不一定清楚它們是否經過了規範合格的預處理。生吃並不意外著一定有問題,只是風險要高一些——當“美味”和“風險”出現了衝突,如何抉擇就完全是個人的喜好了。


小皇后地盤

這個問題"為什麼日本人不吃三文魚,而中國人還在吃"之所以出現在網上並傳開,是因為我國的一位美食家蔡瀾先生在其專欄中的一句話所引發的以訛傳訛:"正統的日本鋪子,絕對不會賣三文魚刺身,因為他們老早知道它的蟲極多,只能用鹽醃製過後燒熟來吃...三文魚魚肉顏色一直保持鮮紅,即使腐壞了也不變,又聞不出異味,要非常非常小心" 。

在日本原來確實沒有吃生的三文魚的習慣,老的日本料亭也不會把三文魚作為菜譜給客人,傳統的壽司店也沒有用三文魚做的壽司。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三文魚中有寄生蟲的問題,因為這樣三文魚不能生吃。(日本很多魚中都有寄生蟲,如青花魚就是這樣)。而很多人去北海道卻可以經常吃到三文魚。很多的吃法就是把三文魚放在雪中埋起來,要吃了時候,切成小塊,用火烤一下才能吃,也就是用冷凍方法可以去除奇生蟲。

所以過去的日本,大部分人都是在北海道才可以吃到三文魚,因為那裡的氣溫低,可以用冰雪冷藏來去除三文魚中的寄生蟲。然而現在時過境遷,日本的三文魚處理技術也不斷髮展起來,已經不需要像過去那樣將三文魚冷凍或者用鹽醃製,高溫蒸煮才能吃了,而是隻要經過處理,三文魚是可以生吃的。

所以,不能這麼說日本人都不吃三文魚了,這是不嚴謹不謹慎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