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逆回購?什麼是公開市場操作?

幽行客

先講一個小故事。

小明找小李借20萬塊錢,但是小李對小明說:“我可以借給你,但是你要是不還給我跑路了怎麼辦?”此時小明回答:“我可以給你我的房子做抵押,如果我到時候還不上,你可以賣掉房子。當然,如果我還上錢了,我再找你把房子贖回來。”小李覺得沒問題,於是成交了。

以上這則小故事就類似於逆回購,房子可以看成是債券,小李把錢借給小明並獲得房子抵押的行為就是逆回購,而小明找小李借錢並且以房子作抵押的行為就是正回購。所以,逆回購的官方解釋就是,主動借出資金、獲得債券質押,並在未來收回本金,並解除有價證券的交易行為。

逆回購就是央行減低存款準備金率,增加資金的流動性,解決短期的資金緊張問題,提高市場活躍度。

那什麼是公開市場操作呢?

作為貨幣政策調節的一種手段,公開市場操作(open-market operations)是貨幣政策的三大法寶之一,通過央行與指定的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它能夠調節貨幣供應量,調節商業銀行流動性,引導貨幣市場利率走勢。它操作的主動性在央行,操作的規模和靈活程度也取決於央行。目前,公開市場操作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這三種。而我們上述的逆回購交易就是屬於回購交易這一類,也是解決貨幣市場流動性緊缺的一種措施。


華爾街見聞

公開市場操作是貨幣政策中調節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法寶之一。

貨幣市場的主要三大法寶有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業務,還有的就是公開市場操作。當然除了這些最重要的外,還有一些一些道義勸告等措施。


存款準備金金率就是指當機構或個人將資金存入商業銀行後,商業銀行需要在其央行的賬戶上存入一部分比例的資金來防止流動性風險,比如防止擠兌等。由於降低準備金後,多餘部分成為超額準備金,而是否使用這部分超額準備金,是根據銀行的自身的情況來決定的,所以此時央行不能夠有效直接調控貨幣供應量,調控時間較長。

再貼現政策就是金融機構為了獲取資金,使用有價證券向銀行抵押獲取資金。該方法主動權在金融機構手中。

公開市場操作是央行最有效貨幣政策的調控手段,央行可以通過在市場上買賣證券來主動的調控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當市場上貨幣供應量過多時,央行通過向市場上賣出有價證券,收回貨幣資金,降低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當市場上貨幣供應量不足時,央行在市場上買入有價證券,釋放流動性。


回購和逆回購就是公開市場操作的重要的一個方法。回購就是簽訂一份協議,此時賣出一份有價證券獲取資金,在未來的約定的價格再次買進,以獲取短期流動性的,逆回購就是回購者的對方,就是買入一份有價證券,在未來規定價格賣出這份證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