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打開了就合不上的書,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去的路。
如果說這世上做其他事還有捷徑可尋,而養娃,卻是實實在在不能偷懶的工程,如同我們蓋房子打地基,你打什麼樣的底,決定著你能建出什麼樣的房子。
1
所謂叛逆,顧名思義,就是反叛的思想、行為……忤逆正常的規律,與現實相反,違揹他人(比如孩子違背父母)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
叛逆是一種“長大了”的感覺,是一種強烈的自我表現欲,在思維形式上屬於“求異思維”,是標新立異,希望引起別人注意的表現。
叛逆孩子的特徵:
容易發脾氣、喜怒無常、幾乎總是拒絕大人要求他們做的事、破壞規則,與大人討價還價,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不願意接受成人的權威。
叛逆的孩子大多缺乏成熟的情感,他不能夠理性的處理各種挫折,所以,不能夠從錯誤中很快的吸取教訓。
處於“叛逆期”的孩子通常對教育者有明顯的“反控制”、“對抗”心理。
“叛逆”的心理、行為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會導致孩子對人對事產生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對抗社會等病態性格,無論是對學習還是生活,人際交往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所以,為了幫助孩子走出叛逆,我們每個家長都要學會運用正確的策略,來引導孩子與我們合作。
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一書中,作者列出了10天計劃,雖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可能幾天的時間無法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可是家長如果能夠有覺察有意識的去做些改變,孩子的叛逆便不再是遙遙無期。
2
要想解開叛逆這把鎖,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會叛逆。
比如,
孩子被同學拒絕和孤立;
遇到學習以及生活上的困難,而沒有得到家長的及時引導;
父母關係不和諧,造成孩子內心有陰影;
家長缺少與孩子之間的溝通;
孩子對自己外貌形象不滿;
孩子認為叛逆也是一件很酷的事,這些都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叛逆行為。
之所以孩子以叛逆的方式來呈現自己的內心狀態,或者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都是因為孩子不知道怎樣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情緒,他們反叛越嚴重的時候,越是最需要幫助的時候。
首先看一下,我們對孩子做過哪些積極的行為?
比如,有沒有對孩子微笑,有沒有和孩子親密接觸,有沒有經常表揚和讚美孩子,有沒有認同和傾聽過孩子?
如果經常做這些,孩子即使有叛逆行為,內心裡還是會對父母有強烈的感激之情。
再看一下,我們對孩子做過哪些消極行為?
比如,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嘲笑,諷刺,挖苦,嘮叨,羞辱或體罰,翻舊賬,對孩子撒謊,,威脅孩子,否定孩子的感受,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
如果我們經常做這些,那麼,也不要太過自責;
我們並非過了18歲,便是真正意義上的成人,在某些時刻,我們只是大號的孩子,我們成長中積累了很多暗傷,許多成長任務並沒有完成,與孩子相處,這些問題會再次浮出水面,自責沒有用,接納反而會讓我們更快想到積極的解決方案。
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的教養方式,承認和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給自己減壓,讓自己更放鬆,首先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的對孩子負責。
3
然後,多花些精力來理解孩子。
理解是最為有效的消除叛逆的方法。
傾聽孩子是關鍵,不要帶有評判的去聽,不要指責,不要總想要給他建議,每當你想對孩子說教時,孩子就放棄了傾訴的慾望。
而良好的傾聽是需要你坐下來,認真的跟孩子用眼神去交流,耐心的聽孩子講,多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
傾聽時,有三項注意,
1、 不要給予未經請求的建議,少說“你應該……”;
2、 不要輕易的跟孩子談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3、 不要忽視孩子的感受,讓孩子覺得他的痛苦似乎在你眼裡並不重要。
要避免對孩子大喊大叫,大喊大叫表面上似乎解決了當下的問題,但會讓孩子懷疑,父母到底愛不愛他?會讓孩子感到孤獨和害怕。
當孩子認為父母不愛他的時候,他就會用叛逆的手法來跟你對抗。
識別“大喊大叫”的真實原因,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
·是不是自己曾遭受了強烈的挫折?
·自己的父母是否曾經以相同的方式對待自己?
·大喊大叫是否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除了大喊大叫是否我已別無選擇?
當你找出了自己大喊大叫的因由,才能去慢慢改變這樣的養育模式。
首先,學會做一個傾聽者,通過理解讓自己平靜下來;
然後,學會用低聲細語來代替大喊大叫,聲音越小的教育孩子,威力其實會更大。
書中還給了兩個很有趣的建議,就是想像你正在進行直播,或者想像有名人在身邊,你就自然不會大喊大叫了。
當你減少大喊大叫的時候,孩子會更加容易去關注你所說的話。
不要指望立竿見影的效果,要記得,父母的目標是支持孩子,而不是掌控孩子。
4
沒有什麼比和叛逆的孩子進行權利爭奪更糟糕的事了。
大多時候,我們要求孩子必須要怎麼做,並不是我們非得堅持這樣的原則,而是我們的內心會受到輸贏感的控制,權力之爭的結果是,不管誰佔了上風,都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並不愛他。
權力爭奪時父母和孩子是差不多的情感水平,只有放棄掌控權,才能對孩子產生積極的效果。
那麼,怎麼樣才能避免這樣的權力之爭呢?
1、 放棄自己的掌控權,只有放棄對孩子的控制,才能獲得更多的掌控權;不要強迫孩子聽話,孩子才能聽你的話。放棄心中的輸贏觀念,學會讓孩子自己做主。
2、 心平氣和,用溫柔而堅定的的態度表達你的看法和建議,孩子才可能會聽。
3、 父母要能夠表現出對孩子的理解和包容,關注並接納孩子自己的感受。
4、 改變自己的心態,學會把選擇權讓給孩子,告訴孩子不同選擇的不同結果,冷靜而堅定的提出具體的要求和建議。
要懂得,塑造一個人行為最重要的手段不是在他做錯事的時候批評他,而是在他做對的時候,告訴他為什麼這是對的。
不要吝惜對孩子的表揚,不要輕易的去用物質賄賂孩子——因為,賄賂會讓孩子找不到表現好的感覺,只會一味的想要獎勵。
而最有力的獎勵就是沒有任何成本的口頭表揚。
在對孩子進行表揚時,注意幾個技巧:
1、 表揚要真誠;
2、 同一件事,不要提及太多次;
3、 表揚時說出事實;
4、 表揚要越快越好;
5、 表揚要多樣化;
6、 不要用物質獎勵代替口頭獎勵。
孩子會給自己爭取獨立權,父母不能保護孩子一生,所以不要將孩子關進愛的牢籠。
5
有時,不肯悔改是叛逆孩子偽裝自己的一種表現方式。
當一個人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和理解時,他會傾向於不會輕易的去犯規。
相反,當孩子感受到自己能力不足,想要報復,充滿嫉妒,感到害怕,甚至身體不舒服時,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叛逆。
所以,不要用後果懲罰的方式來對待孩子,因為孩子已經對這種強度適用了,若父母變得更嚴厲,懲罰就會升級,反饋到孩子身上的,就是生氣、憤怒、憤恨、恐懼,這些負面的情緒都會湮沒孩子的學習熱情。
做到對孩子關愛和理解的方法,大致歸納如下:
1、 言行一致,說了就一定要執行;
2、 當孩子出現行為不當時,你要及時的立刻給予糾正;
3、 願意和孩子協商,不做專制家長;
4、 在制定家庭規則時,儘可能讓孩子多參與;幫助孩子理解規則,以及破壞規則的後果和為什麼要制定規則;
5、 當孩子做錯事時,私下給予孩子回應,告訴孩子,我不喜歡的是你剛剛的行為,而不是你這個人。
做個溫柔而有邊界的家長,才能既不失去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又能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長的無條件的愛。
6
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怎麼做,遠比孩子因錯誤而受到懲罰本身更重要。
當孩子在學校也出現叛逆行為時,要保持冷靜、堅決的態度,積極主動的瞭解孩子更多的在校情況;要參與孩子的問題中,成為孩子解決問題的夥伴;和老師進行溝通,看看老師需要了解孩子哪些方面;表揚老師,給老師一些建議、表揚和肯定,要支持學校和老師的工作。
總之,當孩子用叛逆來試探你的耐心時,請不要失去信心,堅持做出努力,承認自己的不足,時刻保持著前進的步伐。
世界上只有最親近的人,能給最親近的人傷害,而且持久。不要讓我們的控制慾毀掉了我們的親子關係,就算你對孩子控制成功了,孩子也會與你越來越疏離。
別為孩子的未來太過擔心,大樹可以參天,小草也能成綠。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天生就有發芽的慾望,一旦時機成熟,他就會在陽光下探出頭來,綻開勃勃的生機。
閱讀更多 依雲綻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