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不斷跟孩子說是他們養大的孩子,媽媽如何面對?

TT做好媽媽是一種療愈

媽媽問這個話,肯定是因為覺得心理不舒服了。但是我覺得媽媽真的不要介意,孩子跟奶奶親不正說明奶奶是對他好嗎?多一個人愛孩子是好事呀。

我媽給我帶孩子的時候,從我上班以後寶寶就開始和我媽特別親,以至於我都擺在了後面,但是我一點都沒有覺得不舒服,因為兩點:

1.她是我親媽,愛我勝過愛自己。我願意我女兒最愛的人是她。所以我很開心地告訴每個人孩子跟外婆最好。

2.我媽在寶寶跟她好的時候,會一直告訴她,你媽媽最愛你,你要跟媽媽好。

看,這就是良性循環

但是事情到了孩子奶奶身上,好像就變味了。奶奶跟媽媽之間好像變成了一種競爭關係。奶奶四處對人說,孩子長大都是自己的功勞,希望孩子最大限度的認可她,甚至同時還會詆譭媳婦養孩子的功勞。而媽媽則覺得奶奶是跟自己在搶孩子的愛,心裡不舒服,更不願意認可婆婆的付出。這就是惡性循環

或許可以參考一下跟自己媽媽相處,多誇誇老人帶孩子辛苦,表達感激之情,或許奶奶就不會那麼耿耿於懷一直強調自己的付出了。她其實就是心裡恐慌,怕孩子將來記不住自己的付出,所以才會喋喋不休。

其實當媽的真的可以心大一點,只要你愛孩子,孩子不可能跟你不好的。說實話,我老公的媽媽和奶奶這麼多年了還在為老公奶奶小時候把工作辭了帶孫子這件公案彼此不服氣。但是並不影響我老公對她們兩個的感情都很深,說實話,我感覺他對他媽的感情還是更深一點。

當媽媽的改變不了奶奶的行為,只能多誇誇老人帶娃辛苦,讓她覺得被認可。我現在也面臨婆婆幫忙帶孩子,說起來我也知道做到這一點很難,想改變婆婆的做法更難。唯一的辦法可能就是靠著改變自己影響別人,希望不要幾十年後還怨氣沖天的對著自己的孩子抱怨。


TT三寶麻麻

  當今社會,許多工作太忙的父母會選擇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撫養。一來可以讓老人因帶孫有事可幹,內心充實;二來孩子也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顧,因為老人有充足的時間,以及較多的育兒經驗。據調查,我國有20%的獨生子女都是由祖輩撫養,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和城市雙職工家庭。孩子由祖輩撫養有許多好處,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弊端和隱患。

  1、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

  心理學研究顯示,孩子對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都無法取代的。即使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全身心地照顧孩子,將全部感情都投注到孩子身上,也沒有辦法取代父母。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缺位,容易導致孩子產生被遺棄的感覺,在他內心深處留下陰影。特別是在與周圍孩子對比後,會形成落差感。這會進一步強化孩子內心被拋棄、被傷害和不安全的感覺。與父母血肉相連的愛的缺乏,會給孩子留下種種心理隱患,容易導致孩子形成情感和人格上的偏差。

  2、孩子易被溺愛、嬌寵

  許多祖輩在撫養孩子的時候,內心往往帶著年輕時對子女的遺憾。因為條件限制或是經驗缺乏,他們年輕時沒有給到兒子女兒充分的關愛。當他們年老、撫養孫子的時候,就有了彌補這個缺憾的機會了。其次,孫子對祖輩的需求和親密,會增加他們的價值感。這就促使祖輩一股腦的將情感投注到孫子身上,可謂“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事事依著孩子,寵著孩子。還有些年長的老人為了感受被需要的感覺和存在的價值,凡事都親力親為,不讓孩子來。到了孩子該學著獨立的年齡,還強行給孩子餵飯、把尿。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極易形成自私、任性、為所欲為的性格。

  3、引發家庭矛盾,加大親子隔閡

  心理學上有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即看門人情結。也就是所有照顧孩子的人,無論是祖輩、父輩,甚至是家裡請的保姆,都會不自覺地產生競爭和排他的情緒。照顧孩子的任何一方都會想要給孩子他所認為的好的教育,同時堅定不移的相信他所做的都是最好的。這個情結可以讓孩子在每個照顧者身上都得到好的照料,但是它也引發了一個問題,就是對控制權的爭奪。當在教育上出現分歧的時候,祖輩和父輩容易陷入誰最有話語權這個點,而孩子到底怎麼教比較好反而成了次要問題。家人們的對峙往往會讓孩子們為難,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可能不能體察其中的緣由,不管他靠近哪一方都容易有內疚感,導致其成人後在人際中退縮。另一種情況是孩子稍大了、由父母撫養了,這時父母難免會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有看法。有些父母會忍不住扭轉孩子問題行為,這個過程容易導致父母與孩子產生對立情緒、加大親子隔閡。

  那麼爸爸媽媽們該怎麼做,才能減少這些心理隱患呢?分享一些小方法。

  1、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建議多與孩子進行肌膚接觸,擁抱、撫摸、親親孩子有利於孩子形成基本的安全感。多和孩子說話,一起玩耍。在孩子8個月前,儘量自己帶孩子。最新的心理學客體關係學家認為,8個月前離開媽媽的寶寶,即使在長大後也容易產生瀰漫性的焦慮。如果確實需要祖輩幫忙,建議最好是請老人來家裡,而不是將孩子送走。當自己有空的時候,比如下班回來,要主動與孩子接觸。如果孩子還小,儘管上班很累,晚上也要儘量帶孩子睡。

  2、如果不得已要將孩子送走,千萬不能兩手一鬆,不管不問。兩家距離不遠的話,晚上可以接孩子回家。如果相聚很遠,不能每天都接送,週末也要儘量騰出時間去陪孩子。若實在沒有條件和孩子見面,也要保持和孩子的聯繫,比如給孩子打電話、通視頻等,讓孩子安心、知道父母是愛自己的。當孩子能感受到這種確定的愛的時候,他的內心也就會安穩許多。


聽說吧心理諮詢

媽媽聽到奶奶這麼說,心裡一定會有一些想法的,這是很正常的反應。那至於媽媽要怎麼辦,還得看奶奶說的是否是事實?




情況屬實,確實是奶奶帶大的孩子

如果情況屬實,奶奶這麼做,有可能是想讓孩子念自己的好,或者讓兒媳念自己的好。

這種情況下,兒媳要充分肯定奶奶的付出,不管是在奶奶面前,還是孩子面前。同時,也得有實際行動去報答奶奶幫忙帶孩子的好。

如果媽媽擔心孩子在這個問題,有什麼想法,可以和孩子多溝通。根據提問者的描述,孩子現在應該不小了,可以和他溝通當年為什麼說奶奶帶大他的原因等等。通常情況下,孩子都會理解的。



情況不屬實,奶奶過分誇大事實

如果是這種情況,奶奶除了希望孩子念自己的好,和自己親外,可能還有故意挑撥或者挖苦兒媳和孩子關係的意思。

這種情況下,媽媽要在日常生活中,增強和孩子的親子關係。通過溝通讓孩子瞭解事實,瞭解你以前的處境。

對於奶奶,媽媽還是要儘量客氣的。畢竟,媽媽是孩子的榜樣,不易發生當面衝突。

最後,我想說,這樣的事情更多時候是困擾我們家長,而不是孩子。所以,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就可以從容面對。


An媽育兒記

這個問題說的太籠統,不知你們家的撫養情況如何,是不是隔代撫養?如果是的話,奶奶這麼說沒問題。

媽媽如果當著奶奶的面對孩子說“長大了要多孝順奶奶”之類的話,奶奶心裡肯定很受用

。同時讓孩子生長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裡遠遠強過生活在媽媽和奶奶勾心鬥角搶奪他的環境裡好。

並且媽媽這樣對待奶奶的話,奶奶在帶孩子的時候一般也會說幾句媽媽的好話。這樣對孩子、對家庭關係都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聰明的媽媽應該是善於解決家庭關係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的媽媽。

並且是隔代撫養的話,總不能只讓孩子奶奶出力吧,多少讓她享受下精神上的愉悅吧!


行媽無疆

奶奶養大孩子,奶奶自然是會這樣說的。這也是人之常情吧。但這樣的話作為媽媽聽了覺的心裡不舒服也是正常的,奶奶帶大的孩子,基本都會面臨此類問題。我覺得作為媽媽轉變下思路,調整心態很重要。

1、奶奶為什麼要不斷和孩子說,是他們把孩子養大的呢?

奶奶是不是一直擔心自己帶孫子付出那麼多,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重視呢?是不是兒子兒媳對奶奶帶孩子視為是理所當然的義務。沒有表現出理解和體諒奶奶帶孩子的不容易,付出的辛勞沒有換回理解和感恩呢。是不是雖然孩子是奶奶帶大的,但是孩子相比還是和媽媽親近,沒有去刻意親近和關心奶奶呢?

所以奶奶故意要不斷強調,孩子是他們養大的,意思是讓孩子懂得感恩回報,懂得孝敬老人。奶奶這麼說,一是說給孩子的,二是說給兒子兒媳的。說明老人心理上缺乏安全感。

2、如何讓老人消除這樣的擔憂呢?

作為兒子兒媳,對老人幫忙把孩子養大這件事,應該很感激,感謝。儘管是自己的親生母親,也是需要用禮節來表示尊重和理解的。給予老人生活上和精神上更多的關愛和照顧。如此老人才會覺得自己沒有白付出。作為父母還要教育孩子,從小要懂得孝敬奶奶,奶奶養自己很不容易,長大後應該力所能及的去回報奶奶。

父母這樣經常當著奶奶的面教育孩子,老人心裡是很開心的。

3、作為媽媽不要擔心孩子親奶奶不親媽媽。

好多媽媽也會擔心,奶奶帶大的孩子會和奶奶親,和自己會感情疏遠。只要媽媽給孩子更多的愛和照顧,孩子始終會明白的,奶奶是代替不了媽媽位置的。即便小的時候,孩子心理依賴感還很強,會比較依賴奶奶,但是孩子慢慢長大後,會理解媽媽,和媽媽親近的。作為媽媽要對自己有信心,對孩子也有信心。

注意在平時教育引導孩子的時候,關心孝敬奶奶。這樣奶奶高興,孩子也開心。家庭氛圍會上行下效的,媽媽自然不用擔心將來有一天自己老了,孩子會不會孝敬父母。

一個家庭之中的家風很重要。家風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一生。因此,媽媽應該放寬心態,給老人一定的安全感。讓老人放心,安心。


紫藤家園,歡迎您的到來!


晉瑗讀書

如果不想矛盾激化的,可以順著奶奶的意思說,特別是當著孩子的面說。

當奶奶跟孩子說是他們養大的孩子,如果確是事實的話,媽媽可以接過來說,是啊,寶寶一直都是奶奶幫忙帶大的,以後不光要愛爸爸媽媽,也要愛爺爺奶奶哦。

相信每個當奶奶的心裡聽到應該會很高興吧。如果孩子不是奶奶養大的,應該也不會說這樣的話吧。

所以媽媽如果再遇到這種問題,不要急著否認,或者想和奶奶比到底誰和孩子親,其實奶奶之所以會這麼說,就是怕孩子以後會和媽媽親,忘了奶奶的好。所以當媽的完全可以大度一點,因為孩子肯定是會和媽媽更親的,這點放心好了。

奶奶只是為了尋找心裡平衡罷了,年紀大了,可能本來感覺有了兒媳就失去了兒子,想在孫輩這裡找點存在感,滿足一下又何妨。


留守兒童皮皮的媽媽

當媳婦面這麼說的婆婆是不是沒腦子,嫌自己家太安寧了?不要忘了當初媳婦在家裡帶娃不上班,你們那嫌棄的樣子,巴不得讓兒子離婚再娶的樣子。現在哪個女的當家庭主婦全職媽媽當的起。還不是大多沒個好下場。逼著現在女的不得不丟下孩子出去工作。好意思埋怨!你們所受的苦還不是自找。如果不是那麼瞧不起全職媽媽,男的不出軌傷害全職媽媽家庭主婦,女的會這麼排斥全職媽媽,去做一個狠心媽媽?


人生萬花筒

奶奶不斷跟孩子說是他們養大的孩子,媽媽如何面對?根據這種情況分析,覺得你家婆婆受到的關注和關愛比較少,她不斷跟孩子說孩子是他們養大的 她只是在你們面前刷存在感,讓家人們注意到她的存在和付出。


我理解,孩子奶奶經常在孩子面前說孩子是他們養大的,作為辛苦育兒的媽媽,你心裡肯定會不舒服。但他們畢竟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反正都是一家人嘛,以後再聽到她在孩子面前說這樣的話,你也可以笑笑對孩子說,小時候爺爺奶奶經常來看你的,你要感謝爺爺奶奶。

另外,我勸你不要計較那麼多,不管怎麼樣,在孩子心裡,肯定是自己的爸爸媽媽比媽媽爺爺親哦。大家覺得呢?



文海撈夢話育兒

首先孩子多大了,有沒有辨別意識。有沒有辨別意識都要和奶奶說,這樣的話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沒什麼好處。

其次,無論是奶奶還是姥姥,如果她們不停的和孩子說是她們把孩子養大的,媽媽們肯定會覺得很難過。如果媽媽是上班的話,沒有辦法只能讓別人帶,得掙錢養家。誰不想親自帶孩子呢?但是想想無論是奶奶還是姥姥,她們在帶自己的孩子的時候也是自己的婆婆或者媽幫忙帶大的,所以她們才對孫子輩的特別溺愛,有點彌補當年沒有親自帶孩子的愧疚之心吧。

第三,當面和奶奶溝通,避開孩子。和婆婆講,她這樣不斷的和孩子強調自己很難過。首先感謝婆婆照顧孩子的辛苦,但是也請考慮一下作為媽媽的心情。如果奶奶這樣講對孫子輩造成影響,世界上只有奶奶對我最好,我就喜歡奶奶就和奶奶親,這樣其實是很不好的。對孩子的成長不利。都是為了孩子好,不能因為這種無心的說法來影響整個家庭的和睦。

第四, 如果奶奶還是不改正的話,請老公去和她溝通。或者兩人暫時避開一段時間,大家都反省一下。可能都會覺察對方的不容易。

第五, 其實,我覺得沒必要想那麼多,覺得是很嚴重的問題。孩子在身邊,會有自己的判斷。只要自己平時教育的好,這些都不是大問題。自己調整下重心放在工作或者其他方面,不要把自己侷限在家庭的框框裡面。你會得到的更多。

最後,放輕鬆,婆婆不會很你搶孩子的。孩子會有自己的判斷力,說比不上實際行動做的。相信自己能為孩子和整個家庭做什麼?或許你能找到答案。


親哥拜

我不知道事情是怎樣的,所以只能說自己的見解。

很多時候,父母因為種種原因,而不得不讓孩子留守,這是硬傷。因此,照顧孩子的任務就落到長輩身上。

眾所周知,長輩帶孩子那是疼愛有加,溺寵過餘的。因為他們的孩子大了,他們老了,他們沒有安全感,所以要一直對孫子女強調:“你是我帶大的。”

作為父母,特別是當媽的,自己生下的孩子卻被“挑撥離間”,心裡肯定糟心透了。然而,事實是自己也沒辦法一直帶孩子在身邊。頂多是自己努力一點,爭取早日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要多隻能繼續讓孩子待長輩身邊。

可是,聽見長輩這樣說,還是不舒服怎麼辦?那就看看孩子對自己是陌生人一般還是一如既往的熱情。要是孩子與自己陌生且處處作對,那就有必要與老人談談心,請老人別因為沒安全感作無所謂的挑撥離間;如果孩子沒受影響依舊與父母親妮,那大可以不用管長輩的話,告訴孩子,父母永遠愛他/她,不會不要他/她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