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五歲了,在幼兒園玩耍時,衣服被一個男孩塗上了水彩漬,是直接找家長還是找老師?

小王子愛上狐狸

都不可取。 我們直接找家長或者找老師,或者沒想好找家長和老師怎麼做,這些做法都是不對。

正確的打開方式特別像一個邏輯題,請大家跟著解題思路走走:

情況A,如果是你發現的,而不是孩子主動告訴你的。

五歲的孩子,如果他不想告訴你這個事,肯定有他的原因。要麼就是自己不認為是大事,孩子們之間的打鬧。要麼就是自己也有犯錯的地方,不願意提及,還有一種原因就是,不敢告訴爸媽,擔心爸媽參與過多,去找同學或者老師的麻煩。

第一步:比較隨意自然的問孩子“這衣服上是怎麼弄的呢?”

第二步:瞭解整個事件發生的過程。如果孩子們之間的瘋鬧,我們就跟著開心一下就好,如果是孩子自己也有犯錯的地方,我們一起分析;如果是擔心爸媽參與,那就需要我們意識到自己平時的行為是否介入過度。

第三步:表達自己的態度。希望孩子在幼兒園遇到任何問題都來和爸媽聊,需要幫助也好,就是釋放情緒也好,爸媽最想知道的就是他的情況。並且詢問孩子需要什麼幫助

第四步:根據孩子提出來的需求,一起想辦法

第五步:可以觀察孩子在接下來的日子中,是否會和這個同學發生衝突,如果是,需要找老師瞭解清楚情況,而不是直接找對方的家長。

情況B,如果是孩子回家主動告訴你的。那麼孩子有自己的情緒,或者生氣,委屈,或者需要支持。我們應該這樣做

第一步: 接納孩子的情緒,同時剋制自己的情緒

第二步: 瞭解事情發生的過程,在描述中發現問題,並且和孩子一起找到解決方法。

第三步: 感謝孩子回家把自己遇到的事告訴自己,這是你們之間的信任,並且支持孩子使用所提供的方法。

第四步: 和老師聯繫,目的是瞭解情況,孩子之間發生什麼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同學關係如何,老師有什麼建議。有什麼地方是需要父母在家庭中注意。

第五步:觀察孩子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是否會和這個孩子再次發生中途,如果是,還是需要和老師聯繫。

我們需要知道,事情發生在幼兒園,繞過老師直接去找對方父母是不合理的,也解決不了問題。我們需要和老師溝通,從老師的角度得到一些建議。

最核心的一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磕磕碰碰才是最重要的成長機會,所有的社交能力都是在矛盾衝突中鍛煉出來的,我們”替代孩子解決問題“,並不能讓孩子真正獲得什麼,把“孩子遇到的機會”變成了“爸媽們鬥智鬥勇的機會”才是最糟糕的。

“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並且一起練習”,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蘭海

個人覺得比孩子衣服被塗水彩漬更重要的是孩子當時的狀態。

如果孩子沒有感覺,或者玩的很開心,那就不用太在乎,把衣服洗一下或者給孩子再買一件就行。

因為小孩這種情況在學校太正常了,小孩嘛,自己在家不是在牆上就是在沙發上畫畫,在幼兒園畫畫的時候不小心或者小孩覺得好玩弄到了玩伴身上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如果自己的孩子很重視這件事情,覺得被同學弄髒了衣服很傷心,那作為父母要先安撫自己的孩子,並引導孩子去化解這樣的問題。

5歲的孩子,已經區分自己的和別人的東西,哪怕是自己爸媽也經常不許碰自己的東西。所以當同學弄髒了自己心愛的衣服時,孩子就可能有情緒,會很生氣和傷心。

這個時候,父母首先要同理孩子的傷心,比如說:寶貝,心愛的衣服被同學弄髒了心裡很難受對嗎?

一般孩子都會點頭,這個時候繼續說:媽媽知道寶貝難受,但是媽媽也知道同學不是故意的,他只是想和你一起畫畫,一起玩遊戲對嗎?

5歲的孩子很天真,他的傷心只需要被理解之後就很快恢復不再難過,所以很容易原諒同學繼續和同學玩耍。

如果孩子不依不饒,可以給孩子一個空間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他自己的情緒,比如可以這麼說:媽媽知道你現在還很傷心,你看你是需要媽媽陪陪你還是想要回到自己房間玩一會安靜一會呢?媽媽可以等你心情還了再做你愛吃的飯菜呦。

孩子以後在學校已經將來走向社會會遇到各種事情,他需要儘早的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所以家長在同理孩子的情緒的同時也要給孩子空間讓孩子自我處理情緒。


覺醒父母

多大點事情,還要去找家長或者老師,有點小題大作,而且現在的水彩漬是很容易洗掉的,洗乾淨就好了。

五歲的孩子,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行事的能力,遇到事情要學會自己解決,而不是找自己的家長。

幼兒園的小朋友有些調皮的孩子很正常,當孩子衣服被故意弄髒的時候,第一反應應該是主動找對方讓對方道歉,或者是告訴老師的。但是孩子卻沒有,老師也沒發現,但是確回家告訴了家長。可見,孩子在幼兒園表現估計比較怯懦。

孩子在事發當時沒有作出還有的反應,過後需追究,有點馬後炮的感覺。再去找對方當事人,別人也可能不承認。

一般小朋友在幼兒園當天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或者受傷受欺負之類的,老師知道的,會放學的時候跟家長單獨解釋的。但是老師卻不知道,過後追究,會認為在責備老師疏忽,過後去找對方孩子的家長也不太好。

家長不要過份的為孩子爭強好勝,這種做法只會使孩子變得更懦弱,而更依仗父母。

生活中,有些小事情真的可以一筆帶過的,有些家長非要爭強好勝,非要替孩子出一口氣,這種行為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忍一忍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況且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孩子自己玩水彩也可能把衣服弄髒呢。

家長對孩子的事情過份包辦,那麼孩子很培養孩子的獨立行事能力。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讓他自己解決。不要責怪他辦不好,或者辦得慢,凡事都有個過程。

建議家長反思一下自己平時的處事方式,不要過份計較,爭強好勝。這種做的後果只能使別的小朋友都不和孩子一起玩,最後孩子被孤立,受傷的人就是孩子了。同時也要鍛鍊還有及時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要過份包辦。


idan的青蛙媽媽

這個問題我剛好經歷過,兒子小學二年級,剛開學兩週有天回來,校服上一邊全是黑墨水點點,孩子姥姥很生氣,就要馬上去找老師,我們做工作攔下了,小學的孩子不太懂事,沒必要那麼較真。結果過了一週,兒子回來另一件校服上又一邊全是黑墨水點,而且還不知道誰弄的,這次沒勸住,也有點氣憤,上班時間對不上孩子放學時間,姥姥去學校找的老師,老師找到了這個孩子教育了他,調查後才知道,兩次都是別人指使乾的,原因也讓人想都想不到,那小孩借給我兒子一隻筆,然後說弄壞了,要孩子賠他三塊錢,兒子老實,我們也覺得弄壞了該賠,就給了三塊錢。結果過幾天他硬要把象棋借給我兒子,然後還他時說少了個子,要賠十塊錢,這次我老公長了個心眼,說老賠錢對兒子習慣不好,給別人孩子錢他要玩遊戲去也不好,所以上班時間專門請假去買了一副一樣的象棋,只要五塊錢,然後送去學校,當著哪個孩子面把那一個棋子賠給他,跟他說弄壞東西要賠,但是小孩子不能要錢,回來老公還說那孩子想問他要整副象棋,不能養成這個壞習慣,以後會老問我兒子要東西,不給就會欺負他,我當時還笑他想得太細了,小小孩子哪有這麼多心眼,結果這次老師一問,這熊孩子在班上用這個花樣找了幾個孩子得了幾次錢了,然後被我老公說了他一下,所以才報復我兒子,而且他狡猾得指使別人去幹…………所以孩子在學校什麼人都會遇見,有疑問多關注,多和老師交流,別找家長,老師教育更好。


給我個理由不放手

我覺得你有點太大驚小怪了,塗了就塗了,洗掉不就好了嘛。

如果這麼矯情,就不要去了,直接在家養著好了。

反正我是屬於那種好說話的人。

說說我孩子在幼兒園的事情吧。

去年,孩子剛去,上了不知道多久,眼睛下面被一個孩子的頭碰的烏青烏青的,老師也給我打電話說了,然後我就心疼心疼孩子,給老師說沒事。

過了幾天,孩子那裡也好了。

到了快過年的時候,我孩子又被另一個小朋友咬了,膝蓋上都爛了,我不知道那個孩子就用了多大的力氣,冬天穿那麼厚的褲子都能咬爛,後來老師也給我打電話說了,我讓老師注意一下那個孩子,然後還是說沒事,小孩子嘛,都是這樣。然後又把孩子批評了一頓,告訴他,別人咬你,你不會打他是不是。

然後就是今年,孩子又被那個孩子用手挖了,在眼睛上面,我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打電話給他老師,估計老師比較忙,過了一會給我回過來,我也說沒事,小孩子玩耍,很正常的。

我覺得都是三歲的小孩,打打鬧鬧很正常,我覺得也不是很嚴重的事情,要是嫌棄孩子在學校被別人欺負了,那就不要送去了。

其實,孩子在學校發生這幾件事情,我不敢想,如果是我的孩子把別人的孩子弄成這樣了,別人會不會來找我。

我覺得只要不是某一個小朋友一直欺負我孩子,其餘的玩鬧我都不會在意的,小孩子這些都很正常的啊。

我覺得提問題的這個人太矯情了,這有什麼大不了的啊。

唉,我覺得我太好說話了😂😂😂😂😂😂😂😂


情感小雪人

我的做法是都不找。

直接問孩子是怎麼回事,已經是5歲的孩子了,基本可以自己陳述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當發現衣服弄髒了,我們可以輕鬆地和孩子聊,問他這是從哪裡來的啊?然後讓他慢慢地把事情說出來。

情況一,小朋友不小心碰到——這樣子,就要讓孩子下次也要學著避讓,避免再發生,同時也讓孩子參加洗衣服這事。

情況二,小朋友故意畫上去的——不過在孩子眼中可能都是別人故意的,同樣也和情況一處理,然後就是多了一條,如果確實是別人故意塗上去的,請讓孩子說不。

情況三,自己不小心畫上去的—— 和情況一樣。

情況四,覺得沒什麼就不告訴我——這樣就要再觀察了,下一次的圖畫課是否也如此,再繼續給耐心讓孩子和自己溝通。當然也要他參與洗衣服。


玖瑰樹

看題主的語氣,應該是個得理不饒人的人,當孩子衣服被塗上水彩漬你的第一感覺是“我家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了,我一定要找回來”。大人往往把孩子之間無心的過錯想象成主觀的刻意傷害,因此感到非常氣憤。

孩子在幼兒園、學校或者遊樂場和別的小朋友發生碰撞、小糾紛十分常見,自私一點說,這種情況就應該首先考慮對自己孩子的傷害和影響,如果孩子受傷了,不管對方是有意還是無意,都必須承擔責任,法律上也會支持你討回公道。如果只是輕微的口角或碰撞,就忽略掉吧,這種情況下孩子自己意識不到那是一種“傷害”,大人干涉反而會加重孩子的負擔和煩惱。



像衣服上染點水彩、爛個洞或許在孩子心目中都沒當回事,如果家長直接去找老師或者對方家長,就會把事情鬧的很大,讓孩子在同學面前“難堪”。嚴重的還會讓孩子在學校受到孤立,別的家長也會抱著惹不起躲得起的想法,要求自己的孩子遠離你家孩子,因為一件衣服就破壞孩子和小夥伴們的關係,阻礙孩子的社交,顯然是得不償失的。


像這樣的小事,不管對方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就當作沒發生一樣,衣服給孩子洗洗就過去了,否則的話,孩子也會受大人影響而變得敏感和斤斤計較。


超級女兒奴


這個問題家長可能想的有點複雜了,您誰也不要去找最好。

您覺得這個問題很嚴重嗎?只不過是衣服上弄上彩筆印而已呀!家長不必為這點小事斤斤計較,如果每次都這樣,以後孩子還要發生更多諸如此類的小事,那您和孩子的生活豈不是沒有什麼快樂而言了嗎?

幼兒園

就是開發幼兒天性,讓孩子無憂無慮玩的,繪畫是經常進行的活動,弄到衣服上再正常不過了,不必擔心。如果那個孩子是故意的,你也應該讓你的孩子自己去解決這件小事,你可以先聽聽你孩子的想法,估計小孩子要麼就是原諒他了,要麼就是明天告訴老師,要麼就是說我不跟他玩啦,僅此而已!家長不要把孩子的憂傷擴大化,這樣對孩子不是保護,而是傷害!


幼師菇涼

有時候碰到這種情況,確實很傷腦筋。畢竟在我們周邊,土豪雖然有,但是比較少,大部分還是普通人。再加上現在各種物價上漲,買一件衣服雖說錢不多,稍微好點的總要四五百元吧?

剛好我的孩子在上學期就經歷過這種事情,經過我的詢問,孩子跟我交代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上課時間,孩子穿的冬裝帽子搭到後邊同學的桌上了,後邊的同學是個比較調皮的男孩子,當時就拿自己的圓珠筆在孩子的帽子上塗滿了圓珠筆線。孩子還是在下課之後其他同學告知才知曉帽子上被塗滿了圓珠筆線。

這種場景不單單是在幼兒園會發生,在小學、中學同樣會發生。我當時的處理方式是這樣:

1.觀察並安撫孩子情緒

因為當時孩子四年級,對於東西的價值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孩子跟我講明原委之後,委屈的哭了。我當時安撫完孩子之後,就告訴孩子:如果是偶然的事件,那這次我們原諒他,如果還有下次,那麼我會找他的家長談一談。

2.和老師維持良好的溝通

對於孩子的情況,有些家長可能一個學期都不會跟老師深度交流一次,只是在群裡報個到,接收一下通知等等,只等到發生事情了再去找老師溝通,老師對你的印象也不會好到哪裡去。所以建議平時每隔一週,或者每隔半個月就和老師簡單的交流一下孩子在校在家的情況。我們做家長的可以懷著這樣的態度:老師不僅是孩子的老師,也是自己的朋友。以這樣的態度去溝通,相信什麼事情都可以解決好的。

最後我想說: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北鼻媽咪

首先無論哪種情況都不建議找家長,第二要根據情況決定找不找老師。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需要分三種情況考慮。



一、偶爾發生,孩子心情不受影響

這種情況的話,既不需要找老師,更不需要找家長了。本來孩子們都是愛玩的,只要孩子玩的開心,回去後寶媽把衣服洗好就好了。而且即使是初中生,一起玩耍的時候,也有可能發生這種情況。如果家長去找老師,只會讓孩子脫離群體,對於孩子來講,這並不是一個好的決定。



二、經常發生,孩子卻很開心

這種情況的話,還是不建議找老師或者家長。而是建議自己教育孩子,告訴孩子即使玩耍也要注意衛生,媽媽每天這樣洗衣服很累的,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體驗一下洗這種衣服的不容易。因為我們不確定是孩子自己造成的,該是別的孩子故意的,亦或者幾個孩子就愛這麼玩。所以還是要當父母的多教育孩子。


三、經常發生,孩子不開心

這種情況就建議找老師了,瞭解一下孩子的在校狀態,是不是有孩子故意欺負你家孩子,讓他敢怒不敢言。畢竟孩子的情緒在那邊,我們還是要以孩子的情緒為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