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僑資企業超3.8萬家 他們會演繹什麼新故事?

時間是偉大的書寫者。40年前,由海外華僑率先回國投資的浙江首家中外合資企業西湖藤器有限公司在杭州成立,拉開了浙江對外開放的序幕,海外華僑在浙江大地上演繹了一個個“春天的故事”,在改革開放的陽光雨露下,僑資企業發展日新月異。

浙江省僑商會成立11年來,現已發展成為擁有3500餘家會員、總投資580多億美元、年總產值超3000億元人民幣的僑商組織。2016年1月,浙江省僑商會在全國僑商組織中率先成立了科技創新委員會,旨在凝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來浙江創新創業,助力僑資企業依靠科技轉型升級。

浙江侨资企业超3.8万家 他们会演绎什么新故事?

科創委有多牛?只要看看這幾位就已略知一二——

科創委主席、3位副主席和21位科創委委員均是成功創新創業的華僑華人專業人士和僑商企業家,其中“千人計劃”專家佔比超過42%,一半以上擁有博士學位。目前,由科創委主席丁列明任董事長的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發出世界第三個、中國第一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凱美納”,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副主席李方平任董事長的浙江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第二完成單位的“聽覺損傷致聾機制及防治關鍵技術應用 ”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打破了中國研製人工耳蝸長達40多年卻未突破的局面;副主席姚力軍任董事長的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用超高純金屬及濺射靶材,成功打入全球280多個半導體芯片製造商,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

浙江侨资企业超3.8万家 他们会演绎什么新故事?

丁列明代表貝達藥業作典型發言

2年多來,浙江省僑商會科技創新委員會在積極推進海外高層次人才來浙江創新創業發展,服務僑資企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做了大量積極富有成效的工作。在浙江省僑商會科創委的指導下,2017年5月,嘉興市僑商會率先在全國地級市僑商組織中成立了科技創新委員會;全省有300多家會員企業從房地產、服裝、製革、食品、電鍍、機械製造等傳統行業向信息經濟、電子商務、旅遊休閒、健康醫療、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轉型發展,其中華日冰箱、依愛夫遊戲裝等一批傳統加工製造業、服裝業在向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產業轉型發展中取得了顯著成效;貝達藥業、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江豐電子、尚越光電科技、寧波激智科技等一批高科技會員企業在全省科技創新發展中起到引領作用;在今年4月召開的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科創委主席丁列明、副主席姚力軍榮獲省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

當前,海外華僑華人專業人士數量約400萬,基本涵蓋所有前沿科技領域。在世界500強企業中也有大量華僑華人技術人才和高級管理人員,是浙江省科技創新可以借重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僑資企業產業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仍然較為突出,結構轉型升級面臨的任務十分艱鉅。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浙江省僑商會會長廖春榮表示,僑企創新發展,科技創新是關鍵,需要全省3.8萬多家僑企秉持新時代浙商精神,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科技創新重要思想,科學把握科技創新發展大形勢,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打造我省改革開放大平臺、外資集聚先行區、境外併購迴歸產業園、進口商品“世界超市”、各具特色的“華商之窗”和國際人文交流平臺等建設,使僑企科技創新融入全省對外開放大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