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靖王會是一個好皇帝嗎?

海老師讀歷史

撇開第二部來說,我們單純以歷史的角度來分析分析:

在梅長蘇的角度,他全力扶持的蕭景琰,自然是最合適的皇帝人選,而且他也堅信蕭景琰會是一個好皇帝,所以從這點看,蕭景琰會是一個好皇帝。可是,人登上帝位之後,處於權利制高點的漩渦中,是會變的,儘管身邊有再多正能量的人物,也很難保證他不會改變。

來看看我的看法:

首先,蕭景琰的心中並不是沒有權利,沒有野心,相反的,他有野心,也有智謀。只不過這些東西在一開始被壓制住了,被所謂的家國天下壓制了,他被放逐在外征戰多年,手握軍政大權,雖然在京城中沒有他的一席之地,他也不愛去爭搶,可他在自己的領域裡,也是自有自己的一番風采的。他不去爭,不去搶,是因為對朝廷法度,對自己父親的失望和對皇長兄遺志的堅持,才讓他始終選擇堅守心中的那一些風骨。可當梅長蘇點出要扶持他登上帝位,他雖然難以置信,可卻是打從心底裡要搶奪至尊之位的,以前不爭,只是不想爭,而現在,這種野心已經被亂套汙穢的朝廷政治激發了出來,他就差一個讓自己名正言順參與奪嫡的由頭而已。

其次,我們都知道,只要有政治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紛爭,而蕭景琰是什麼樣的人?他是一個不管利弊,只看對錯,不懂圓滑,不愛變通的一個人,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能當上皇帝,不得不說有梅長蘇很大的功勞,很多事,都是梅長蘇幫他鋪路,籌謀,而他只要管制住自己的魯莽衝動就行了,可梅長蘇不在了,朝局的紛爭並不會就此改變,這一切也就需要他自己去變通處理了。

可惜靖王有一個很致命的特點,那就是他的所有治國理念都太理想化,都承接了當年祁王的理想治國理念,所有的東西都太理想化了,並不現實,一旦理想與現實碰撞,沒有人從中指點,依照他的性格,會做出什麼錯事來,從而導致一步錯步步錯的結果也是很有可能的。

這一點,在第二部中就有跡可循了,萊陽侯的事,不論是誰的過錯大些,終究是導致了後面更多的難以掌控的後果了。

還有最後一點,還是那句話,登上帝位,人是會變的,雖然大家都說物以類聚,他身邊有一大堆梅長蘇留下的忠義之人輔佐他,他必然不會出什麼大的過錯的,可是,我們都忘了,他在帝位一天,他就是天下至尊,權力的慾望會不斷的驅使他去做一些也許與他初心不合的事,這時候是沒人能阻擋的了的,這是有前車之鑑的不是嗎?想想言侯爺的那句話:梁帝登基之後,這天下就剩下君臣二字了。

誰登基之後不是這樣呢?蕭景琰的天下,雖然是光明正大,卻也是踩過了多少人的屍體才得來的,這裡面也有不少跟他有著血緣關係的至親骨肉的。正如當年的梁帝,難道梁帝一開始就是這麼薄情的人嗎?不一定,如果是,言侯爺和林燮又怎麼會選擇輔佐他,擁護他,玲瓏公主又怎麼還會願意助他上位,並給他生孩子?

如果說梁帝是利用他們,那當年的他們是何等的識人不明啊?可是,以我們對言侯爺的瞭解,對林燮能夠帶領赤焰軍做大到這個地步的智謀,以玲瓏公主能夠守衛家國的聰明和璇璣公主的機變,梁帝又怎麼可能心思深沉到可以騙過他們所有人?如果他做不到騙過他們這些人,那就是他們當年認識的梁帝確確實實是一個很不錯的人,只是上位後,權力讓他改變了,權力吞噬了他原本的本性。

所以,蕭景琰上位之前性情如何且不說,上位後,沒有任何人的牽制,也沒有梅長蘇的時刻教導,蕭景琰改變並變得無情都是可以想象的。以他這樣的性格,無意中傷了某些權貴的利益,導致越做越錯也是必然的,這樣的他,怎麼會是好皇帝呢?


兮言小姐

這是可以肯定的,靖王會是一個好皇帝,或者說他的內心渴望做一個好皇帝的,但是實際上像靖王這樣的人會很難做到。

首先他太耿直了,甚至有點愚笨。靖王是一個常年在沙場征戰的軍人,一般來說軍人都是直性子,一言不合就開乾的脾氣,靖王的這些軍人秉性也是他一直不受寵的原因。



雖然說成了皇帝之後不用看別人臉色,但是靖王的脾氣和性格決定了他沒辦法從容的處理家國大事,除非梅長蘇還活著能夠盡心盡力幫他,要不然一定會出亂子,而他自己也是焦頭爛額。


其次,他太重情義,重情重義對普通人來講是好品質,但是對皇帝來說確實多餘的感情,事事都要以大局為重,以國家為先,總會有和個人感情衝突的時候,而重情義會讓靖王陷入兩難,這是做皇帝的忌諱!

再次,眼裡容不得沙子,這天下隱晦的事情太多,幾乎沒有誰是完全清白的,可是遇到這樣一個眼裡容不得一點沙子的皇帝,只會讓人人自危,不敢為國家辦事,除非是和靖王一樣的人才能如魚得水,但是這樣的人實在是找不到幾個!



人人都有私心,都有慾望,而靖王也需要每個人都正大光明,這隻能是一個實現不了的美好願望,所以,如果靖王保持繼位之前的心性那麼這個皇帝肯定會讓她坐的很難受,但是如果他可以改變一下,然後有一個忠心於他的人幫他處理黑暗中的事,這樣就比較完美了!但是梅長蘇已經不在了,所以靖王找不出這樣的人了,所以他當不好這個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