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在兩千多年前的漢朝,呂四還是海上的一座孤島,名為瀛洲。晉人王嘉在《拾遺記》中載,“瀛洲,名魂洲,亦名環洲,東有淵洞,有魚千丈,色斑,異端有角,時鼓舞、群戲。遠望水間五色之……”文字勾勒出了呂四孤懸海上的孤獨地貌。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後來,呂四成為了長江黃海交匯的沙洲,再後來,它成為了一個海邊小鎮,仙人呂洞賓四至救民,仙鶴也常在此停留,所以它才正式有了名字——鶴城呂四。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傍海而居的呂四古鎮,擁有極為豐富的海洋資源,也積澱下了璀璨瑰麗的海洋文化,但海並不是呂四的全部,它有它的故事,文化,和饕鬄。

呂四風情

進士故居

呂四古鎮裡,古樸和現代和諧共處,可以改變的都在工業文明的衝擊下換了一副嶄新的面貌,可是隻有這三益路西側尋常人家旁的進士府,依然保留著百年前的魅力。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呂四進士府是清末進士李磐碩於同治年間所建,現已有100多年曆史,是呂四地區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清代建築。硬山頂、三級踏跺、八架前簷廊磚木結構、硬木地板、琉璃窗格都是典型的清式風格,而整座府第高廊軒敞,古樸典雅的氣質又讓我們透過時間長長的隧道見到了逆著光的李磐碩驕傲挺拔的脊樑。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李磐碩出生於書香世家,自幼聰慧,1890年高中二甲進士,官拜戶部主事,後辭官回鄉,成為了張謇墾牧事業中不可取代的人物,它的舊宅府第未曾修繕,直至2001年才被發現列為文物保護單位。進士府內的院牆早已坍塌,門窗迴廊也已凋敝,但那廊上簷下的清式雕花依舊清晰,歲月不曾離去,院子裡的故事也將永恆。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百年銀杏樹

在呂四,有這樣一個關於銀杏的傳說:迷路的漁民曾經以銀杏樹作為返港的航標。所以銀杏在呂四人心中是有靈性的靈眼樹。古鎮境內有三個百年以上的銀杏樹,分別位於原城隍廟、文昌宮、中心小學。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原城隍廟舊址內的銀杏樹年歲最長,人煙最旺。這顆已有370多年的老樹,高20多米,樹圍需3人合抱方可,綠意蔥蘢的樹蔭底下襬放著一隻古樸的銅香爐,爐內是滿滿的香灰,每到初一十五,呂四人便會到此祈福。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百年歲月已過,城隍廟拆了又蓋了新樓,樹底下的人換了好幾個容顏,只有老樹依然挺拔,不言不語,傾聽一個又一個不同的故事,相同的希冀。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集慶庵

集慶庵位於鶴城公園南側,始建於北宋,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是啟東地區最古老的佛寺古剎。千年之前,海門知縣在此修築了一條綿延70公里的堤壩以防海浪侵襲,當時一位真慧尼姑參與築堤並在附近搭建草舍居住,大堤竣工後,遂將草舍定名為“集慶庵”。因大堤的修築成功擋住了風浪,而後才逐漸形成了呂四鎮,於是便有了“先有集慶庵,後有呂四鎮”之說,而庵堂內近千年香火不斷,亦是得緣於此。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今日所見的集慶庵是1987年重建後的模樣,佔地近20畝,庵內有一座從緬甸請來重達4噸的白玉臥佛,庵堂門樓上的金字書匾“莊嚴世界”乃是同治年間遺物。千年的時間過去了,沒有什麼不曾更改變換,只有呂四人的那一份虔誠隨著年月滲入生命。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呂四漁場

世界範圍內,凡是不同水系的交匯處都能形成優質漁場,啟東江海三流交匯,水體營養物質豐富,各種浮游生物種類繁多,數量巨大,是各種魚蝦蟹攝食的優良場所。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呂四漁場的盛名之下,大黃魚功不可沒。歷史上的呂四漁場,大黃魚年產量可高達8萬多噸,因此也成為了著名的大黃魚產卵漁場。如今的呂四漁場名氣與實力俱增,作為中國四大漁場之一,它擁有2000多種海產品資源,海蜇、小黃魚、鯧魚等水產品聞名中外,近年來海產品總量佔了江蘇省的三分之一。此外,紫菜、文蛤等海水養殖也都在這裡進行。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貝鮮蝦肥,漁場沿港滿是來自海洋深處的豐腴美味,而港口那4000多艘漁船,也隨之成為了呂四漁場的一張亮麗名片。

呂四文化

漁子號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漁子號是呂四的驕傲,因為它不僅僅是呂四的,更是中國的。在進行原始的海洋捕撈過程中,這些或高亢嘹亮,或深情悠遠的漁號,生動地演繹出了呂四漁民辛勤勞動的場景。它的曲調隨著勞動內容、強度和動作的變化而不斷轉換,整套號子由拉錨號子、點水號子、拉網號子、挑鮮號子組成,而在它不斷髮展的過程中,也被賦予了漢民族民歌的榮耀,成為民俗文化的元素。如今,這支高亢亮麗、韻味十足的呂四漁號被列為江蘇省首批9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絕活”之一。

呂四美食

熗泥螺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呂四灘塗潮退之後,會留下最新鮮的食物,比如泥螺。傳統“熗”的做法是用熱水焯過或者在熱油裡滾過,但在呂四,用的是冷熗。新鮮泥螺洗淨,分別加食鹽三次,每次醃製5分鐘,濾過水,然後加入蒜末、薑末、白酒等調料,靜置五分鐘即可食用。冷熗保留了泥螺最新最鮮的口感,清爽入味。

鐵板文蛤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文蛤也是從呂四灘塗上撿拾來的。要問文蛤有多鮮美,不如聽一聽乾隆的故事。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在姑蘇城吃到了江蘇文蛤,甚為歡喜,遂御封它為“天下第一鮮”。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呂四的鐵板文蛤,盛名在外。首先將文蛤肉取出用開水焯過,洗掉多餘的泥沙,另起油鍋,加蔥段、薑片、食鹽爆炒,勾芡,至八分熟。加色拉油在洋蔥上,將八分熟的文蛤倒入鐵板鍋內,大火煮制一分鐘,就可出鍋。微焦金黃的表層油光蹭亮,咬上一口,內裡軟嫩鮮滑。

燴沙參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呂四人煮燴沙參比較熱情,會加入很多配菜提鮮提顏值。這是餐桌上的一道大菜,做法也稍微有點複雜。首先要在加熱的水中焯一遍,煮出白湯後,濾清。然後重新倒在鍋中,加入小蔥、薑片、料酒,大火煮三分鐘,第二次將湯汁倒掉。燴沙參的配菜,因人而異,一般是加入黑木耳、幹筍片、青筍片。最後加入文蛤提鮮,這是呂四港人的吃法。沙參和配菜一起,大火,在鍋中煮兩分鐘,將湯汁第三次倒掉,濾清,然後用油烹炒一分鐘,加水、加小蔥、加薑片熬製五分鐘出鍋,上桌。

芙蓉海底松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所謂“芙蓉海底松”即指海蜇冷盤。呂四海蜇,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身體半球形青藍色,半透明,上面有傘狀部分,下面有八條口腕,口腕下端有絲狀器官。呂四人吃海蜇很有一套,過水清洗衝沙去鹹,用白灑、香菜和胡椒粉調製,爽口、脆嫩,是呂四的標誌之一。

曾經,她是南通最孤獨的古鎮!如今,她有吃不完的海鮮!

呂四的海港風韻綿延千年

呂四的古鎮風情溫柔質樸

呂四的海鮮饕鬄“一嘗誤終生”

熱情質樸的呂四人,等你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