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付出贏民心——記大竹縣石河鎮五通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程勇超

四川新聞網達州5月25日訊(王曉林 周定美)初夏的竹鄉大地,一派生機勃發。5月23日上午,筆者來到大竹縣石河鎮五通村。放眼望去,一棟棟清新靚麗的小洋樓在綠樹掩映下若隱若現,一條條通組入院的水泥路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一片片香椿、糯稻、苧麻迎風起舞……好一派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新氣象。

“以前趕個場要走兩個小時,現在娃兒讀書、買東賣西方便得很,這得感謝程書記喲!”提及硬化的水泥路,五通村八組貧困群眾褚成菊一臉寫滿喜悅。五通村在2014年被確定為省定貧困村,全村8個村民小組,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12戶326人。短短3年時間,全村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並於2017年底順利實現整村退出。村民們說,這一切都離不開第一書記程勇超。

強基固本 黨建為魂 做支部的領路人

2015年8月,程勇超響應組織號召,從縣政府辦公室來到五通村擔任第一書記。

“不曉得新來的書記能不能把我們這個落後的貧困村搞起來?”不少群眾對程勇超的到來心存疑慮,不確定這個從縣城裡來的年輕人能給村子帶來啥變化。

“建設一個強有力的黨支部,是脫貧致富的關鍵。”初來乍到,程勇超迅速找準突破口。

他推行黨支部標準工作法,嚴肅組織生活,開展黨員黨性教育和日常學習,並積極培養後備幹部。在他的提議下,村“兩委”從畢業大學生、退伍軍人、回鄉創業青年中擇優選取合適人員,建立起後備幹部人才梯隊。

程勇超積極向上爭取40餘萬元陣地建設改造資金,建起了村級黨群服務中心、衛生室、文化活動室以及標準化籃球場、乒乓球檯,並添置書籍1924冊和2臺、2套體育健身器材。

幾年來,程勇超認真踐行自己入黨初心和承諾,始終帶著感情、帶著真心、帶著責任同群眾交心談心交往,努力踐行第一書記的職責使命,當好新時代一顆甘於付出樂於奉獻的“螺絲釘”。

因地制宜 產業為基 做致富的帶頭人

“在產業扶貧政策的幫助下,我家先後栽種香椿樹3000餘株、優質糯稻4.2畝,僅這兩項,年純收入就超過9000元。”正在察看秧苗長勢的七組貧困群眾楊永祥,喜滋滋地地分享起他的“脫貧史”。

進村伊始,程勇超就組織駐村幫扶組走訪全村,通過逐戶摸底,為全村112戶貧困群眾建立了幫扶工作臺賬,並會同村“兩委”因地制宜制定了全村產業發展方向、貧困戶個性化扶貧舉措。

針對老楊缺乏致富門路的情況,程勇超多次入戶與其談心,並四處奔走幫忙申請產業扶持資金。老楊不僅圓滿實現了脫貧目標,而且還被村民評選為脫貧示範的標杆。

迄今,五通村採取“公司+農戶”“黨支部+大戶+所在地貧困戶”等發展模式,建成巴山紅香椿種植示範帶800餘畝;集中發展起優質糯稻500餘畝、苧麻200餘畝、晚熟青脆李100餘畝,全村實現年人均增收1400餘元。

程勇超還帶領村‘兩委’積極開展了電路改造、飲水提升、道路硬化、資助貧困家庭學生等支農惠民活動,在全村創新開展“星級衛生戶季度一評比”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廣大群眾參與脫貧攻堅的熱情。

心繫百姓 民生為本 做謀事的有心人

“那時,要不是有程書記幫忙,我都急的不曉得怎麼辦才好。”提到程勇超,劉達純的媽媽感激的話說個不停。

“在田間路邊,每當群眾主動招呼、求助時,心裡不僅僅有一絲欣慰,更有一種感動,一份責任。”程勇超到村工作以來,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按順序,逐院逐戶的到群眾家裡走一走、問一問、看一看、談一談。

“喊什麼、說什麼,都不如做什麼來得直接。”3本字典一樣厚的民情工作日誌、5萬餘字的工作重難點分析、成百上千個問題的解決、3年多的夙興夜寐、傾情付出,程勇超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黨員幹部的責任和擔當。

“我們只有在產業發展上做文章,在服務群眾上動真情,在基層黨建上出實招,在鄉風文明上求實效,才能贏得群眾的認可。”程勇超先後獲得“2017年度四川省貧困村優秀第一書記”“達州市優秀黨務工作者”“大竹縣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殊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