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瑩:我的一次工作覆盤,可能會幫你工作效率加倍

虞瑩:我的一次工作覆盤,可能會幫你工作效率加倍

向自己學習的最佳方法就是覆盤

在我看來,沒有人生來就掌握了生活和工作中所需的全部技能,縱然稟賦出眾也只是起跑優勢而已,要掌握核心技能並形成關鍵優勢,成為脫穎而出的成功者,只能依靠持續高效的學習。

人的學習有三種途徑:一種是自書本上學前人的系統知識,第二種是自身邊的人身上借鑑模仿,學習標杆並超越之,還有一種是向自己過去的經驗和教訓學習。其中最重要的學習途徑是向自己學習。尤其是對於成大事者,你的所作所為越是開天闢地的創新,越無人可以學習,只能向自己學習。

而向自己學習的最佳方法,就是覆盤。

我個人對覆盤的的粗淺理解:

1、 覆盤目的是為了優化未來的行動策略。2、 覆盤分兩大部分:第一,從過去的事件中分析總結經驗教訓。(覆盤的基礎)。第二,根據各關鍵節點的得失,思考並設計不同的優化方法。(覆盤的關鍵)3、覆盤後的每次行動都要有反饋,不斷優化,形成螺旋上升態勢。如確實有效,則可以進一步整理,作為內部知識庫。我在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中,為覆盤總結了四個步驟,即:

  1. 目標結果對比

  2. 過程得失分析

  3. 設計優化行動

  4. 規律總結(升維)

分享我在上週的工作覆盤:

每週工作覆盤 (2018.02.19-2018.02.25)

1、完成迪芬巴赫公司管理內訓.。受到總經理高度評價,但個人認為還有很多部分可以優化。這次培訓前有較強焦慮感,也是因為對客戶新增要求心裡沒底的緣故。今後講得可以更少,但更深入。後期行動:優化2個核心小模塊,每模塊配備:案例分析,模擬思路,經驗遷移,一週內完成。

2、完成3位學員一對一在行職業諮詢輔導。分別是外企財務主管工作13年,國企事業單位項目負責人工作5年,本科畢業無業2年。平均輔導時間1小時半。其中一個輔導思路存在問題,導致重點偏後,第二天重新做了一次。為了讓學員做到“有啟發,有目標,有計劃”,打算從下個月開始,為每位輔導對象提供輔導後報告和行動計劃。“扶人上馬再送一程”。不追求感覺好,而追求結果好。

4、閱讀學習主題4本書:《學習之道》、《好好學習》、《學習的本質》和《刻意練習》。計劃完成《刻意練習》分享PPT,並在3月份分享。

5、2家新合作渠道洽談。今年合作重點思路:大平臺優先,新項目優先,減少重複性項目,爭取每個項目上一個臺階,一個不行,半個也行,增加複利效應。同時加快週期性運行。

總體感受:每一件事情做了不能白做。工作的目的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為了提升,為下一次更好地工作打好基礎。每一件事在做的時候,做之後思考還有什麼地方沒做好,可改進,本質就是放大了這件事情的價值。想清楚了,實施有效果,還可以進一步向外部分享傳播,這也是工作價值的再次放大。用十分智慧,三分力氣,做百倍成就。

- 02 -

我們的思考有效嗎?

昨天,在我的Elaine職場交流2群中討論了一個案例,起因是群友(某銀行行長)對下屬員工的工作態度表示不滿,溝通無效,迫於人手問題暫時又不能K掉,詢問有什麼現實可操作的辦法。從晚上21:30 到22:50,多位群友參與討論,信息來來回回大概有300多條,從深度信息挖掘、個人經驗分享,主客觀分析各個角度都有。

虞瑩:我的一次工作覆盤,可能會幫你工作效率加倍

我就發了一條留言:

虞瑩:我的一次工作覆盤,可能會幫你工作效率加倍

然後大家直接停不下來。繼續發散性聊。

23:10分,我只得強制叫停:

虞瑩:我的一次工作覆盤,可能會幫你工作效率加倍

然後,我又補充了一點:

虞瑩:我的一次工作覆盤,可能會幫你工作效率加倍

為什麼我要這麼做?

我最近在研究美國陸軍AAR( After Action Review)案例,其中非常精彩地提到了AAR的結構化步驟.

步驟一 意圖:我們想要實現什麼?

步驟二 事實:目前為止的狀況如何?

步驟三 原因:為什麼會發生這些情況?

步驟四 行動:下次我們怎麼做?

AAR規則明確指出:步驟一和步驟二的討論時間最多隻能佔1/4 , 步驟三的討論佔時為1/4,而最為關鍵的第四步驟——討論時間為1/2,足足是一半!

不用說什麼,明白人自然懂:這些步驟卡位極其準確,投入時間比重極其清晰,這充分說明了主導者的觀點:比起討論是什麼和為什麼,我們更需要知道怎麼樣改進。

相比之下,昨天在群內所有參與的學員都沒有意識——他們討論的重點發生了偏移,重複較多,情緒較多,偶有偏題,而對於解決問題來說,這些並不奏效。

我們需要簡潔、直接、高效的解決方案,基於事實分析和假設,進行快速驗證。

- 03 -

你的啟發是什麼? 行動是什麼?

總結一下,我們今天學到的三點。

1、工作的目的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為了提升,為下一次更好地工作打好基礎。

2、分清“思考還是糾結”的關鍵有兩個,一看是否有後續行動,二看思考的時間是否過長。

3、行動前先思考:一件事如何能做出三倍效果? 思考後快速行動:如何提高反饋週轉速度,享受行動複利?

是不是感覺有啟發,有收穫,get到點了?

別急。

想一想,你是否之前也有過做好一件事情很開心,然後就非常高興地把這件事扔掉的情況?你是否想過,這件事的成功只是你上升的一個新臺階。從這個新臺階開始,其實你可以“更專業、有高效、更有影響力”。

想一想,你是否之前也有過想一件事情想了很久,認為自己是在“思考,分析、尋求解決方案?” 建議你給自己的思考分一分類,貼上標籤,分清是“事情描述”、還是“原因分析”、或是“行動計劃”,或者只是“自憐”、“吐槽”、“抱怨”等無助益情緒。對那些“想了很久的事情”要特別留心,把那些“想了很久,又沒有行動的”想法踢出大腦。

虞瑩:我的一次工作覆盤,可能會幫你工作效率加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