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利民,男,1940年出生。一个人在师家沟生活多年,目前是这个村年龄最大的老人。初中文化的他是当年村里仅有的两名初中生之一。他酷爱音乐,熟悉多种乐器,同时情系书法,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练习书法。几十年来,已不知用过多少笔,好多笔都是他自己用羊毛自作的,也不知写穿多少石板。如今的他写的一手好字,行草隶篆样样在行。|主编:刘昱|责编:张春颖 苏航|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南志平 胡波


要利民,男,1940年出生。一个人在师家沟生活多年,目前是这个村年龄最大的老人。初中文化的他是当年村里仅有的两名初中生之一。他酷爱音乐,熟悉多种乐器,同时情系书法,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练习书法。几十年来,已不知用过多少笔,好多笔都是他自己用羊毛自作的,也不知写穿多少石板。如今的他写的一手好字,行草隶篆样样在行。|主编:刘昱|责编:张春颖 苏航|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南志平 胡波

老人居住的师家沟位于山西汾西县五公里处,是黄土地上保存较完整的典型清代民居,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师家沟由师姓和要姓两族人组成。

尽管在石板上写字,老人依然写的很认真。

在石板上练字省纸和墨,每天练字对于他是必修课,也是一种享受。

起居室内,摆满了老人的作品。

老人最喜欢的砚。

老人每次写字都是创作的过程,会全身心去投入。

老人酷爱音乐,熟悉多种乐器。

孩子们很喜欢老人,也喜欢听他拉琴。

老人生活起居全靠自己。切面切的很均匀。几分钟和面、擀面搞定,做饭很娴熟利落。

老人说:“全凭胃口好,能多吃点,要不就垮了。”

老人中午特别喜欢新闻,边吃饭边看,晚上看海峡两岸和今日关注节目。

老人吃水要靠自己担,每次都有走很远的路。

老人扛起锄头去地里除草,他说:“下雨后草会长的快,需及时清理。”

年轻时下窑做过矿工,后来一直以种地为生。在兄妹六人中排行老大的他,由于父母多病,从小就负担起照顾弟弟妹妹们的责任。32岁那年,妻子病故,他又一人将孩子养育成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