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鈞瓷”魯山窯,以花瓷名動天下

“唐代鈞瓷”魯山窯,以花瓷名動天下

魯山窯窯址在今河南省魯山段店。其始燒於唐,終於元代。20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魯山窯址發現花釉腰鼓碎片,從而證實了唐人南卓在《羯鼓錄》中“魯山花瓷”之說,說明唐代魯山窯是花瓷的主要產地。

“唐代鈞瓷”魯山窯,以花瓷名動天下

“花瓷”是利用釉中含鐵量的不同燒製出不同色調。其大體可分兩類:一類是黑或褐色上帶白、月白等淺色斑裝飾;另一類以黑、月白或銅藍色釉為底釉,襯以天藍色不規則的釉斑。花瓷器型以壺、罐居多,還有盤、碗等,腰鼓是魯山窯之代表作。魯山花瓷又名“唐代鈞瓷”“黑唐鈞”,因唐代魯山所產的黑地、乳白、藍斑一器三色的花釉瓷器而得名。

“唐代鈞瓷”魯山窯,以花瓷名動天下

魯山窯燒造瓷種極為豐富,幾乎是北方窯口的瓷種在此皆有體現。花色多樣,其中有唐代花瓷,宋金元時期的鈞釉瓷、汝釉瓷、三彩、珍珠地、白地黒花等。其花色有唐代黑瓷、白瓷、黑彩花斑瓷,宋、金、元時期的白瓷、黑瓷、三彩、珍珠地、醬釉等。器形有瓶、盆、碗、盤、壺、碟、棋子、注子、枕、盂等數十種。在中國瓷器燒造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唐 魯山窯褐釉花瓷雙系罐

高16cm;足徑8.2cm

“唐代鈞瓷”魯山窯,以花瓷名動天下

束頸,口外撇,雙耳,腹略收,平底,足外撇。

此器器型規整。雙耳呈繩狀,寓意雙升。下部飾鉚釘一枚,極顯生活情趣。器身上部施褐色釉,釉色光潔。褐色底釉上堆立月白釉,經低溫燒製後,堆立的釉彩尚未全部熔融,仍保持了原堆立的釉彩痕跡,此即“立粉法”。

器身下部無釉,裸露黃褐色胎體。施釉與露胎處無整齊界限,恰似潑灑而下的瀟灑自然,為唐代施釉典型特徵。

唐 魯山窯黑釉藍斑壺

高15.6cm,口徑7.5cm,底徑8.6cm

“唐代鈞瓷”魯山窯,以花瓷名動天下

壺撇口,短頸,橢圓形腹,平底,肩部一面為流,相對一面為雙帶形曲柄,另兩面各有一系。通體施黑色釉,裡滿釉,外部施釉不到底。口、肩等部位施灰藍色斑紋為飾。

此壺造型為唐代典型器,其豐碩的壺體顯示出大唐盛世的風韻。釉面色調黑白分明,以大塊色斑點綴器物,質樸而凝重。

唐 魯山窯花瓷腰鼓

長58.9cm,鼓面直徑22.2cm

“唐代鈞瓷”魯山窯,以花瓷名動天下

腰鼓廣口,纖腰,鼓身凸起弦紋7道。通體以花釉為飾,在漆黑勻淨的釉面上顯現出片片藍白色斑塊,宛如黑色閃緞上的彩飾,優美典雅。

腰鼓是由西域傳入中原的一種木腔樂器,歷經兩晉、南北朝、隋、唐,不僅被吸收進唐樂,且又燒製成陶瓷腰鼓,別具特色。

20世紀70年代,故宮博物院與河南省博物館的文物工作者根據唐人南卓撰《羯鼓錄》中有關“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魯山花瓷”的記載,赴河南魯山調查窯址,發現了黑釉花瓷腰鼓殘片,其特徵與傳世腰鼓完全一致,從而證實了這件黑釉花瓷腰鼓確係河南魯山窯製品。

此腰鼓造型碩大規整,線條柔和,紋飾奔放,通體漆黑明亮的黑釉與變幻多姿的藍白色釉斑相互襯托,如雲霞飄渺,似水墨渾融,裝飾效果很強。

唐 魯山窯花瓷罐

高21.2cm,口徑7.9cm,底徑9.1cm

“唐代鈞瓷”魯山窯,以花瓷名動天下

“唐代鈞瓷”魯山窯,以花瓷名動天下

罐撇口,短頸,溜肩,腹略鼓,腹下收斂,近底處深刻弦紋一道並微撇,平底。通體施黑褐色釉,施釉不到底。罐身飾以3個連續的藍色大斑塊。釉色烏亮,襯托著天藍色不規則大片葉狀塊斑,鮮明活潑。

(國家藝術檔案.com/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