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針箍,在民間也叫頂針、推杆、鑲針、中針、託針等。外形和戒指很像,箍形,有銅質、鋁質、鐵質的,上面佈滿小坑,老輩人稱作千眼銅箍,說是有辟邪作用。


頂針箍,在民間也叫頂針、推杆、鑲針、中針、託針等。外形和戒指很像,箍形,有銅質、鋁質、鐵質的,上面佈滿小坑,老輩人稱作千眼銅箍,說是有辟邪作用。

頂針箍是一種農村婦女用做針線活的輔助工具,當用針納鞋底時,由於鄉下的“千層底”的布鞋底是很厚的,有時針很難穿透,於是用頂針箍幫忙扎進去。

它戴在手指上對針施加壓力,目的是更方便地縫製。

使用時,先把針頭插在鞋底上,將頂針箍套在食指上,用其中的坑卡住針鼻兒,然後用力向裡壓,就能使針穿進“千層底”了。

當縫比較厚實的衣服或者納鞋底時,每縫一針都要把“頂針箍”用力的往前頂,頂針箍就會發揮極大的用途。

頂針箍是手工縫補衣服時常用的輔助性小工具。上個世紀我國的農村,家家都得買布匹自己裁剪做新衣服,舊衣服穿破了也需要縫補,所以幾乎家家戶戶都備有幾個頂針箍。

頂針箍雖小,作用卻很大。那時農村人穿鞋,都是靠母親們一針一線自己做,做布鞋最費事的是納鞋底,要是沒有頂針箍,一針也沒法穿過去。

納鞋底是很苦的活,密密麻麻的針腳,記錄著母親的心血。

有資料說,最早的頂針箍從羅馬龐貝城出土,材質為青銅,製造時間為公元前79年。

在今英國的St Albans也發現了羅馬的頂針箍,現保存於博物館。

據說,頂針箍在江蘇宜興周處墓、廣州西郊和遼寧北票房等地都有出土。

由於實用目的,在式樣和鏨紋上,自古至今並無多大變化。

如今,上千年代代傳承的農耕文明正在漸漸消失,頂針箍在許多家庭裡可能都找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