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劉向東:破冰起航,走向開放

劉向東:那時候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成立了進出口管理委員會,也叫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當時去的第一個是外貿體制改革,另外就是利用外資、承包工程、對外投資這些,就剛剛開始提出來要起步。

“中外合資經營”,今天說來,已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但是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對中外合資經營,還有很大顧慮合資的項目從涉外酒店開始。後來這種融資方式貫穿於改革開放的40年,成了最常見的做法。

劉向東:利用外資,佔我們每年的投資總額50%,進出口貿易也是國民生產總值50%,在國民經濟發展當中是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與吸引外資相對應,我國對外投資的歷史也已經有幾十年。改革開放初期的對外投資,是以學技術、學經驗為目標的。而現在的對外投資,只以企業發展和產業國際佈局為考量。

劉向東:現在就是根據企業的需要,你有這個能力,感覺到應該投資,對你這個企業的發展有幫助,對國家也有貢獻,你這企業可以自己定。

2014年起,我國對外投資的規模開始大於引進外資的規模。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雙輪驅動,已經是新時代對外開放新格局中的重要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